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与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胶东金矿理论技术创新和深部找矿突破"项目,近日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攻克了深部找矿的关键科技难题,引领胶东金矿深部找矿重大突破,大幅度提高了我国黄金储量,促进了深部找矿地质理论方法的发展。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吕古贤研究员为学科带头人的研究团队,30余年来始终坚持以解决  相似文献   
22.
李四光先生的地质力学,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影响地球表层构造应力的水平运动因素,并将其同板块运动引发的垂直运动应力因素结合起来,阐明中国大陆的成矿、成油。为什么总是由第三象限深部朝第一象限浅部方向发展演化和提出在危机矿山/油田找矿/找油要在第三象限探边摸深的根据,以及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的成矿/成油,为什么在上述总规律不变的情况下会发生一定的时空方向差异。  相似文献   
23.
《岩矿测试》2009,28(2):96
柴达木盆地发现罕见鱼化石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研究所张弥曼院士,合作者是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王晓鸣、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刘焕章、美国堪萨斯大学苗德岁等。我国学者提出龟类起源的新证据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是李淳,合作者是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吴肖春、美国菲尔德博物馆OLIVIER RIEPPEL、贵州省地调院王立亭、浙江自然博物馆赵丽君等。云南昆明发现反映动物集体行为特征的节肢动物化石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是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要完成人是侯先光等。石炭系维宪阶和寒武系古  相似文献   
24.
苏梅 《国土资源》2004,(7):4-17
有人说,20世纪初至中叶是中国地质学界产生泰斗级人物的时代。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章鸿钊,地质力学的泰斗李四光,大地构造理论的大师黄汲清,古生物化石研究的巨擘杨钟健……高山仰止,在向科学顶峰攀登的梯级路上,从来不乏后来者。  相似文献   
25.
大尺度断层往往控制了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油气成藏,而小尺度断层则影响着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大尺度断层可以通过二维或三维地震资料识别,而小尺度断层的识别则特别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断层分形生长模式和三维地质力学模拟相结合来确定小尺度断层的数量、发育位置和方位的方法,并根据油田开发动态资料来确定小尺度断层对注水开发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将地震上识别的大尺度断层引入到三维数值力学模型中,模拟大尺度断层形成时期断裂带附近的应力扰动作用,然后结合破裂准则来建立最易发生破裂的方位和最大库伦剪切应力网格,以这两套网格和断层尺度的幂律分布确定的小尺度断层数量为约束条件来确定随机模型,对小尺度断层的密度、产状和发育位置进行定量预测.研究表明:利用分形理论和三维地质力学模拟可以对大尺度断层伴生小尺度断层进行有效预测;小尺度断层对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取决于小尺度断层的规模(断距)以及小尺度断层方位和注采方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随着振动台、离心机等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的不断发展,对于动力学相似材料的要求也愈加精细。在满足动力学相似理论的基础上,如何快速、准确地配制出性质合理的相似材料是试验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以粒度不同的河沙、重晶石粉、铁粉、云母片为原料,以速干水泥为胶结物,对不同材料混合的动力学相似材料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级配良好的骨料所配置的相似材料密度较大,且颗粒间断级配越大,骨胶比对相似材料密度影响越大;(2)以河砂为骨料、水泥为胶结物,可以配制出密度为1.5~2.2g ·cm-3、动泊松比0.2~0.4、动弹性模量2.5~5.5 GPa的动相似材料;(3)铁粉的增重效果比重晶石粉显著,且铁粉试件的动、静弹性模量随铁粉增加而显著增大,而重晶石粉比例的变化对重晶石粉试件的动、静弹性模量影响不大,在配制"高重低强"的动力学相似材料时,重晶石粉是更理想的原料;(4)随着云母用量的不断增加,试件的密度、动泊松比和动、静弹性模量均显著降低,云母片是很好的减强剂,可以用来模拟岩体间软弱夹层或结构面。  相似文献   
27.
古生物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形态古生物学阶段、古生态学阶段、古生物地理学阶段和古生物迁移研究阶段。古生物迁移研究是古生物学现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李四光教授早在20年代就注意到古生物迁移现象,并把古生物迁移资料应用于海水进退规程的研究中。到了60年代,李四光教授再次强调古生物迁移研究的重要意义。可以认为,古生物迁移,不仅是地质力学基础理论的一个极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且更是地壳运动理论和古生物学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8.
泸定昔格达组时代与川西高原隆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川西高原东南部边界带内侧的沪定大渡河西岸海于坪,分布着一套厚度颇大的昔格达组河一湖相地层,为我国西南地区广布的昔格达组出露厚度最大的地点之一。海子坪湾湾头一于海于剖面,出露的晚新生代地层厚度大于441m,底部为厚约30m的角砾层,上覆昔格达组,岩性为粘土、粉砂质粘土和泥质粉砂互层,厚4tim。昔格达组沉积结束后,大渡河下切过程中发育了至少6级河流阶地。其中,最高的T6阶地以昔格达组为基座,阶面海拔2230m左右,高出大渡河水面约930m。海子坪湾湾头一于海子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表明,以距顶深度386二om处为界,以上为高斯正向极性带,其中深度116.0~1525和3050~314.7m的两层  相似文献   
29.
张凡 《国土资源情报》2010,(7):49-51,56
过去50年,中国开发新生代陆相石油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以陆相生油闻名于世,中国油气资源第一次创业成功。随着中国现代化对原油需求量的迅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也迅速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十分严峻,中国油气资源需要二次创业。本文从开展前新生代海相油气勘探和从深部地质作用角度寻找大型油气田两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油气勘探领域急需开展的研究和工作,并对如何完善和创新我国自主原创理论——石油地质力学提出了建议。最后认为,对石油的寻找仍然是当今一项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30.
Geomechanics of hazardous landslid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 catalogue of possible landslide initial failure mechanism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geological setting and the geometry of the slope, the joint structure, the habitus of the rock blocks, as well as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rocks and of the rock mass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parameters), is presented. Its aim is to give geologists as well as engineers the opportunity to compare phenomena in the field and phenomena belonging to particular mechanisms and to find the mechanism occurring. The presented catalogue of initial landslide mechanisms only comprises the mechanisms having a clearly defined mechanical model 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empirical relations and into mechanical models, as well as an overview of run out model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empirical relations and into mechan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