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115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从红树林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革兰氏阳性菌,通过形态、生化特征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其产纤维素酶能力进行分析,发现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C,最适p H为6。酶学性质分析发现,在反应温度为55°C时,该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稳定性最好,保温120min后仍具有80%以上的相对酶活力;在p H为5—7时,酶活性相对稳定,相对酶活力均维持在80%左右。Cu~(2+)对该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Zn~(2+)、Fe~(3+)、Mg~(2+)、Ca~(2+)、Fe~(2+)、Mn~(2+)和Co~(2+)均对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显示这株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该菌株在水产饲料添加剂中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2.
皖南花山石窟群开凿年代地衣测年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在花山石窟地区古代桥梁、桥垛、牌坊、墓碑、古民居、古房基和石窟洞壁洞口量测出的96个黄绿地图衣最人内切圆直径,测定出花山石窟主要开采年代为距今515~370年即明代中晚期(公元1477~1632年间),石窟岩性与周边地区古建筑岩性的比较以及史料记载和石窟中遗留的古代瓷器残片年代均能证明这一点。鉴于石窟地衣量测工作主要在石窟洞口进行,由此推测石窟深处开采时代可能延续至清代。  相似文献   
203.
利用第四纪土壤微生物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芽孢计数法可以指示下伏基岩的金矿化,提取金矿化区和非矿化区第四纪土壤的B.cereus。进行微生物与金离子的相互作用实验,探讨金离子与B.cereus芽孢计数的本质联系,从而为解决该找矿法的理论基础提供依据。实验证实,低含量的金离子不能促进B.cereus转化成芽孢;当金含量升高到一定范围内,可以对B.cereus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促使其由营养体向芽孢转化,使矿化区土壤芽孢计数值很高,从而具有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4.
主要探讨短小芽孢杆菌与钙基蒙脱石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现象及机理。SEM结果显示,大量土壤菌黏附、包裹于蒙脱石表面。加入蒙脱石后,短小芽孢杆菌-钙基蒙脱体系中有机酸含量明显降低。XRD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作用后蒙脱石层间距增大,001面衍射峰钝化。FTIR显示作用后蒙脱石出现了来自于土壤菌的新峰,其他基团峰出现蓝移或红移现象。经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分析验证,蒙脱石中确实出现了来自于土壤菌的其他基团振动,揭示土壤菌代谢产物进入蒙脱石层间域内的初步可能性,这将为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间的机理研究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205.
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感染卵形鲳鲹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菌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piscicida)分离自发病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本实验利用腹腔注射和浸泡的感染途径, 观察卵形鲳鲹发光杆菌病的病理变化。感染发病鱼呈现急性和慢性临床症状, 主要急性症状为鳃盖周围轻微出血, 腹腔积水和内脏器官多灶性坏死; 主要慢性症状为脾脏、肾脏和心脏内能观察到直径为0.5~1.0 mm 的白色粟米样结节;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的组织病理显示: 急性病理症状主要表现为鳃、肝和肾发生变性及凝固性坏死, 肾管微绒毛紊乱, 线粒体的嵴脱落, 脾淋巴细胞增生, 核染色质边集, 心肌细胞发生多灶性坏死,线粒体增生, 肠道的病变较轻微。慢性病理症状主要表现为鳃丝上皮细胞坏死, 脾淋巴细胞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溶解,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微绒毛脱落, 心肌纤维Z 带排列紊乱, 线粒体变性, 肝脏、肾脏、脾脏、心脏和肠道出现典型的肉芽肿病变。相比之下, 脾脏、肾脏和心脏的病变是所有器官中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206.
新疆鄯善碱泉子—巴里坤洛包泉活动断裂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碱泉子—洛包泉活动断裂带中碱泉子、红山口及洛包泉3 条活断层断坎微地貌的实测,尤其是对洛包泉活断层地衣直径及醉汉林胸径的实测,认为碱泉子活断层中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99±0.02 m m /a~1.85±0.03 m m /a;红山口左旋正断层构成顺坡向断层陡坎,坎高1.6~7.0 m ,中全新世以来垂直活动速率为0.26±0.02 m m /a~0.95±0.06 m m /a,按其形成的水系左错1.6~2.8 m 计算,其水平活动速率为0.22±0.01 m m /a~0.38±0.03 m m /a,红山口活断层滑动速率为0.35~1.02 m m /a;洛包泉活断层地表破裂带长13 km ,断坎高3.6~14.8 m ,是由1914 年8 月5 日发生的7 12 级地震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7.
将南极生长的南极石萝(UsneaantarcticaDuRietz)、蔟花石萝(Usneaaurantiaco-atra(Jacq.)Bory.)和石蕊(Cladoniasp.)三种地衣分别对上部、中部和基部三部分作横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和测定各部位的表、间、中央各层的元素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发现三种地衣体的组成元素基本相同;各部位的Al、Si、K、Ca四种元素的相对含量较高,P的相对含量相近;三种地衣体不同的部位、不同层的元素相对含量均不相同。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地衣体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及分析南极的地质环境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8.
安徽某铁矿排土场废矿石中细菌群落分子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安徽某铁矿排土场酸水库周边不同类型的废矿石样品,分析了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比研究了样品中嗜酸菌群落组成及物理化学参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采4个废矿石样品均呈强酸性,pHKCl均在3.0以下,并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和硫酸根阴离子,而有机质含量很低。总的来说,风化废矿石样品(KB和PD)比根际样品(WJ和GY)的物理化学条件更为严酷。样品中的细菌分属15个细菌类群,其中7个类群在4个样品中都有分布。经聚类分析发现,无论是物理化学参数还是细菌群落组成,都是风化废矿石样品聚为一个分枝,而根际样品聚为另一个分枝,说明物理化学条件对细菌群落组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4个样品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示,根际废矿石样品比风化废矿石样品细菌多样性高。各种物理化学参数对样品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影响不一样,pH和有机质含量与细菌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而硫酸根和磷与细菌多样性呈负相关关系。酸杆菌门细菌在所有4个样品中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它们在废矿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9.
朱艳杰  庞园涛  杨柳  黄建新 《岩土力学》2016,37(Z1):334-340
研究砂岩型铀矿床中本源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f)、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At.t)对黄铁矿及铀矿浸出的协同作用。采用富集培养法、无机盐硅酸钠平板法对砂岩型铀矿中的硫杆菌分离纯化,通过分析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结果及16S rDNA序列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并利用摇瓶培养法设计浸矿试验,向黄铁矿浸出体系中分别加入分离纯化的At.f、At.t及混合的At.f和At.t,检测pH值、氧化还原电位值(Eh值)的变化,浸矿40 d,测定浸矿体系的总铁离子浓度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并分析黄铁矿矿渣表面形态及成分。根据黄铁矿的浸出结果,设计铀矿浸出试验,浸矿40 d,测定浸出体系中的pH值、Eh值、总铁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等参数并计算四价铀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分离的两株优势菌中SW-2鉴定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t.f),SW-3鉴定为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t.t)。At.f、At.t浸出黄铁矿和铀矿时存在协同作用,At.f为浸矿体系的强氧化剂,主要将Fe2+氧化成Fe3+,Fe3+将UO2氧化成可溶性的UO22+;At.t可为浸矿体系提供酸性环境;At.f: At.t = 5:1试验组对黄铁矿和铀矿的浸矿效果最好,四价铀的浸出率为55.60%,黄铁矿矿渣表面形态显示细菌对黄铁矿存在直接的氧化作用;At.f、At.t高效浸出黄铁矿的菌量比例对以黄铁矿为伴生矿的铀矿的细菌浸出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工业微生物浸铀时提供一定的支持并为以黄铁矿为伴生矿的其他矿物的微生物浸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0.
滇池中芽孢杆菌的ARDRA分类及溶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华  张荣先  陈浩  杨志荣  孙群 《湖泊科学》2008,20(5):675-680
针对从滇池中分离到的28株芽孢杆菌,用扩增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法(ARDRA)行了初步分类,共获得5个操作分类单元(OUT),其中OTU5为主要类型,包括14株细菌菌株.同时,以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为裂解对象,对该28株菌株的溶藻能力进行了测定,发现OTU5中有6株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溶藻能力,其培养液上清液具有强烈的溶藻作用,能在pH7、25℃的条件下抑制受试藻类的生长,可见,该6株芽孢杆菌应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而起溶藻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