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0篇
  免费   1223篇
  国内免费   1731篇
测绘学   359篇
大气科学   995篇
地球物理   624篇
地质学   5800篇
海洋学   124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03篇
自然地理   2246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49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596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639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5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is one of the main boundary conditions which influence many hydrologic processes.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Taihu Lake Watershed in China and the urgency of discovering the impacts of LUCC on storm runoff, two flood events under five land cover scenarios in the Xitiaoxi River Basin of the upstream of Taihu Lake watershed were simulated by distributed hydrologic modeling system HEC-HMS. The influences of each land cover on storm runoff were discuss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under the same rainstorm the ascending order of runoff coefficient and peak flow produced by the 5 different land covers were woodland, shrub, grassland, arable land, and built-up land;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swelling time were woodland, shrub, grassland, arable land, and built-up land. Scenario of built-up land was the first to reach peak flow, then arable land, grassland, shrub, and woodland. There were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unoff coefficients produced by the 5 different land covers. The degrees of impacts on runoff coefficient of land cover change modes were sorted by descending: woodland to built-up land, shrub to built-up land, grassland to built-up land, arable land to built-up land, woodland to arable land, shrub to arable land, arable land to grassland, shrub to grassland, grassland to arable land, and woodland to shrub. Urbanization will contribute to flood disaster, while forestation will mitigate flood disaster.  相似文献   
992.
有绚丽夺目的色彩,有从沙漠到山地森林,有从潮湿的土壤到干燥的岩石,有在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上,有的爬在整个树干的基部,有的挂在树枝上,还有的为岩石披上了一层绿装,更多的是紧贴大地,它们就是植物世界中的——地衣。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前,我国土地整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十三五"时期土地整治的推进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亟须构建土地整治规划新格局,使土地整治规划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当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组已开始着手编制"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995.
阅读提示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强调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
  耕作层土壤,是耕地资源最宝贵的组成部分。由于耕作层土壤具有一定的不可再生性,对其进行剥离和合理利用已成为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规模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时间较短,配套建设尚不健全。为此,本期特选取部分国家的表土剥离经验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和科学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96.
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放线菌的原位培养分离及其活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发掘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本文利用原位培养装置,埋于根际土壤中俘获放线菌,30d后取回实验室,采用平板涂布法对4个地点的原位培养样品于15种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株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进行抗菌活性和产酶活性检测。共分离得到113株放线菌。对其中33株放线菌进行测序,结果表明20株属于链霉菌属,11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1株属于伦兹氏菌属,1株与拟诺卡氏菌属相似性最高为90%,很可能属于放线菌一个新属。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其中有7株、4株、18株、6株、10株、3株实验菌株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抑制作用;有55株、62株、24株、72株的实验菌株分别具有纤维素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胶原蛋白酶活性、酯酶活性。原位培养可以丰富对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认识,分离到了新种甚至可能是新属的放线菌,分离得到的部分放线菌菌株具有较高生物活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97.
将因子克里格分析方法应用于海底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空间多尺度变化的研究中,分析了北部湾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Ni、Cu、Zn、Pb、Cr、As和Cd的空间多尺度结构特征,识别并分离了重金属元素不同尺度的空间变化,并探讨了各个尺度上重金属的物源及控制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重金属存在块金效应、变程为30km的球状结构(短变程尺度)和变程为140km的球状结构(长变程尺度)等三种尺度的空间结构,并拟合了研究区7种重金属元素的线性协同区域化模型。短变程尺度上,7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表现为"点状"或"条带状"的局部尺度的空间变化特征;长变程尺度上,7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反映出"片状"的区域尺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局部尺度上,Zn、Cr、Ni、Cu、Pb和Cd等元素主要源于海南岛、雷州半岛、广西大陆等陆地母岩物质,其空间分布特征受到了沉积物粒度的控制作用;而As主要受到海南岛、雷州半岛的人为污染成分的影响。区域尺度上,Zn、Cr、Ni和Cu主要来源于雷州半岛、海南岛的母岩物质,其次为广西大陆;As主要来源于海南岛的母岩物质,其次为雷州半岛、广西大陆。这些重金属元素在北部湾终年逆时针大环流的控制下,进行搬运、迁移并沉积在"汇聚中心",形成了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区域尺度上NWW-NNW向的分布格局;而As不同于其他元素的亲陆的NNW向分布特征,主要源于其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998.
根据2013年01月(冬季)和2013年06月(夏季)的调查数据对湛江港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铜、锌、铅、镉、砷和汞)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呈现岸边海域高于深海海域,东海岛北面海域高于东面海域;对比冬季和夏季的调查结果,调查海域海水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夏季高于冬季。用单项污染指数对海水中的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冬、夏两季海水中的Pb污染较明显,Cu和Zn轻度污染,其余元素(Cd,As和Hg)均未超过相应的国家海水水质标准限值,夏季重金属污染指数高于冬季,可能与陆源重金属污染物入海的影响有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均低于相应的标准限值,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采用瑞典科学家H覿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轻,生态危害程度HgAsCdPbCuZn。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溶胶凝胶法自制了碳纳米管和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光催化剂,采用投射电子显微镜和X光衍射仪对粉体的粒径、物象、形貌和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通过研究光照条件、催化剂的投加量、油的初始浓度、催化剂制备的煅烧条件等因素,考察了自制碳纳米管和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催化剂对降解模拟海洋柴油污染的海水去除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可见光照条件下,400℃煅烧2 h的复合催化剂,投加量为0.4 g/L、柴油的初始浓度为0.6 g/L、反应的光照时间为4 h时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到67.65%。  相似文献   
1000.
柴达木盆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快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磊  贺聪聪  吕爱锋  王思宇  罗婷  王娅妮 《测绘科学》2021,46(7):99-106,114
针对柴达木盆地土壤盐渍化的时空变化问题,该文采用了反演土壤盐度指数的方法快速评估了该地区的盐渍化程度变化及其空间分布,并且选择2015年利用土壤采样方法获取标本验证SI在研究区的适用性,集成RS技术和GIS空间分析的优势,综合利用空间分析和时序分析技术对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的盐渍化程度和分布面积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了 SI值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同时发现2000-2015年,柴达木盆地土壤盐渍化的面积和程度整体上均有明显降低趋势,尤其在重度盐渍化区域更为明显,但中、低度积盐面积,程度均有所增加.研究可以为柴达木盆地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快速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