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149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闽江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闽江河口最大的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区,选择远、近潮沟2个不同潮水水淹区域设置样线,对研究区3种建群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短叶茳芏(又称咸草)(Cyperus malacceusis)和蔗草(Scirpus triqueter)下18个沉积物剖面分层取样,研究闽江河口湿地远、近潮沟区不同植物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芦苇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储量最大,咸草下沉积物次之,蔗草下沉积物最小;芦苇、咸草和蔗草下0~60cm沉积物中有机碳储量平均为10045.7t/km^2、9706.9t/km^2和5303.9t/km^2;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储量与植物种类及生物量密切相关;近潮沟区蔗草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大于远潮沟区,而远、近潮沟区芦苇和咸草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波动变化,且差异不明显,其近潮沟区有机碳储量小于远潮沟区。3种植物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容重呈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n=36,r=-0.8041,p〈0.001),其与盐度、pH不相关。  相似文献   
42.
笔者应用因子克里格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口西部海域388个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Cd, Ni,Cu,Zn,Pb,Cr和As的空间结构特征,识别并分离了重金属元素不同尺度的空间主成分及其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空间尺度重金属的物源及控制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7种重金属元素在空间上存在块金尺度、局部尺度(变程为60 km的球状结构)和区域尺度(变程为160 km的球状结构)3种尺度的空间变化。以迭代算法模拟了研究区重金属元素线性协同区域化模型。根据不同尺度上区域化因子的主成分得分分布特征可知:局部尺度上,F1因子(Zn,Cr,Ni,Cu)和F2因子(As)的高值区表现为"牛眼"状局部特征,并分布在陆地沿海的河口或者港湾区,指示了可能受人为污染成分影响的重金属区域。其中,雷州半岛东部沿海是最可能的重金属污染区,其空间分布主要受控于局部的地形、海流等因素。F2因子不同于F1的空间分布,主要在于As不同于Zn,Cr,Ni,Cu等的地球化学行为。区域尺度上,F1(Zn,Cr,Ni)和F2(As)因子主要反映了不同陆源母岩物质的影响。Zn,Cr,Ni等主要源于华南大陆陆源母岩物质,而As主要受到海南岛陆源母岩物质的控制。F1F2因子得分高值区整体上表现为NNE向自陆地向较深海域延伸的"片状"分布特征,推测其主要受到海平面变化及NNE向区域性海洋环流的控制。  相似文献   
43.
闽江河口是我国东南沿海典型的开放式感潮河口,咸草Cyperus malaccensis var.brevifolius为闽江河口区最大的鳝鱼滩沼泽湿地的主要土著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2008年冬季(11月、12月和次年1月)咸草湿地涨潮前、涨落潮过程中和落潮后3个阶段排向大气环境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通量特征。结果表明,涨落潮过程中咸草湿地排向大气环境的甲烷通量小于涨潮前和落潮后,在时间上表现为冬季3个月甲烷排放通量持续下降;咸草湿地二氧化碳通量同样表现为涨落潮过程中小于涨潮前和落潮后,在时间上也呈递减趋势;氧化还原电位(Eh)以及pH值对咸草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中国图们江河口湖沼沉积剖面的植硅体组合的分析,划分出该剖面自17.1~2.247 kaB.P.期间的6个植硅体组合带,分别对应冷干-凉湿-冷干-凉湿-温暖-温湿的气候阶段.将分析结果与本剖面Na、K、Ba、Cu、Pb、Fe、Mn分析相对比,发现植硅体对气候湿润程度的反映不如Na、K、Fe敏感,但是比其它指标,如泥炭地发育程度对湿润度的反映,要灵敏得多.区域对比发现,本剖面的植硅体古气候过程存在着区域上的良好响应,对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5.
李立  王寿景 《台湾海峡》1993,12(4):312-318
本文根据厦门海洋站长序列盐度观测结果,分析九龙江口和厦门西港各种时间尺度的盐度低频波动特征,并探讨其机制。结果表明,九龙江径流量是影响厦门盐度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亚潮频段。盐度对径流的响应可能有相当强的非线性。  相似文献   
46.
(一)建设图们江地区出海口。2008年6月,延边图们市政府分别与朝鲜清津港和朝鲜清津铁路局签署了合作利用清津港协议;2010年3月,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取得罗津港10年租用权。图们江区域开发重点之一的“路港区一体化”工程达成协议后,延龙图可依托自身的口岸和交通优势,  相似文献   
47.
瓯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瓯江口海域采集的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重金属(Cu、Pb、Zn、Cd、Hg、As)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高值医主要分布在瓯江入海口灵昆岛两侧海域;用单因子评价法以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评价显示,该海域受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主要受到As和Cu的轻微污染;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教法对该海域...  相似文献   
48.
基于1986年和1994年的Landsat TM、2010年的SPOT5 3个时相的卫星影像,探讨福建省闽江口1986~2010年的水体变化规律.水体变化信息主要通过变化检测和信息提取等一系列遥感技术来获取.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在1986~2010年,水库、湖泊和坑塘面积不断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用地扩展和养殖业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福州在1986~2010年,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步伐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9.
50.
图们江地区地缘经济一体化的重点领域与制约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们江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由来已久,并且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它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本文针对图们江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的特殊优势——地缘优势,重点分析图们江地区地缘经济一体化的重点领域与制约因素,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变化,探讨其对图们江地缘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