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1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352篇
测绘学   440篇
大气科学   302篇
地球物理   382篇
地质学   1248篇
海洋学   442篇
天文学   197篇
综合类   402篇
自然地理   81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5年   2篇
  193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郭文芹 《地图》2019,(1):42-49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始终扮演着我国扩大开放探路者、先行者的角色。经过30年的发展,海南从一个封闭落后的边陲海岛,嬗变为蓬勃向上的国际旅游岛。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海南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更是服务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全局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42.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将设施联通作为合作战略重点之一,航空网络作为设施联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为评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国际航空网络的影响,论文选取了2013年和2018年数据,从国际航线、国际航班以及通航城市3个方面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国际航空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整体上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国际航空网络的空间格局,仍以东亚、东南亚、美国以及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为主,5 a来其变化主要集中在进一步加深与已有城市的联系;② 从沿线国家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增加了与中国直接通航的沿线国家数量,并提升了沿线国家在中国国际航空网络中的地位;③ 越来越多的境内城市参与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且航线和航班在北京、上海、广州的聚集程度下降,而其他城市的航线和航班占比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3.
《湿地科学与管理》2019,(2):F0002-F0002
培训机构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曾成功举办“2016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2018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国际研讨会”、“2019国际湿地城市环境教育项目”等。可基于学员所在地区的各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开展课程,并参观考察湿地保护地。  相似文献   
144.
《湿地公约》首次提出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概念,促使社会重视湿地价值,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已认定了2 00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梳理了《湿地公约》官网提供的国际重要湿地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湿地管理情况等资料,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国际重要湿地的信息公开现状。结果显示:(1)由于国情差异,各国国际重要湿地认定和信息更新情况不尽相同,中国、刚果、巴西和法国的认定工作稳步进行,加拿大、俄罗斯近10年内没有新增国际重要湿地。澳大利亚、中国和法国的国际重要湿地信息更新较及时;(2)最近认定或近期进行信息更新的大部分国际重要湿地提供了边界矢量图,但是边界矢量图求算面积与登记面积存在一定误差;(3)国际重要湿地命名方式多样,以湿地自然环境和公园、保护区名称命名居多。以上结果有助于了解各国国际重要湿地信息公开现状,为我国履约和建立湿地名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5.
南海大洋钻探及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前沿研究新突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海是西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且具有代表性的边缘海盆地之一。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积累,尤其是通过实施5个国际大洋钻探航次(1999–2018年)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2011–2019年),我国科学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一系列创新进展与重大突破,标志着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正走向国际前沿。重要研究成果包括:(1)新提出南海是“板缘张裂”盆地,与经典的大西洋型陆缘模式不同;(2)大洋钻探首次获取了基底玄武岩样品,结合中国在南海首次深拖地磁测量实验,精确测定了南海海盆玄武岩年龄,揭示南海海盆从东向西分段扩张;(3)大洋钻探结果发现南海陆缘岩石圈减薄之初岩浆迅速出现,未发现缓慢破裂造成的蛇纹岩出露;(4)发现南海扩张结束后仍存在大量岩浆活动,可能受控于多种构造与地幔因素;(5)地球化学证据与地球动力学模拟都显示南海岩浆的形成受到周边俯冲带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海洋地球科学正在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有望以南海为基点,开始拓展到周边大洋,通过主导大型研究计划以及建设我国大洋钻探平台,以提升我国在南海、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实质性影响力与引领地位。  相似文献   
146.
进入27世纪,人类在海洋领域面临双重重大变革,一是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加速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及应对气候变化;二是全面发展海洋经济,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全球海洋治理。海洋能源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还是连结全球能源转型与海洋治理的重要纽带。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量的能源资源,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以海洋能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正朝着大规模和商业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47.
《海洋世界》2019,(5):16-33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中国在北京主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届高峰论坛以来及本届高峰论坛期间,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中国作为东道国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  相似文献   
148.
国际蓝碳合作发展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鹏  胡学东 《海洋通报》2019,38(6):613-619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93%的CO_2,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发挥海洋固碳、储碳作用,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是2020年后国际气候治理的基础,为国际蓝碳合作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国际法依据。当前,国际蓝碳合作从科学研究向纳入国际气候治理方向不断推进,不少国际组织和国家已着手推动蓝碳国际规则制定。中国蓝碳资源分布广泛,特色鲜明,蓝碳发展起步阶段里中国的参与不仅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更有助于通过蓝碳合作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和海洋治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我国蓝碳发展应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着手。在国内夯实基础、补足短板,加强蓝碳基础研究和实践,建立蓝碳评估标准,加快蓝碳人才队伍建设。在国际上积极参与现有国际蓝碳计划,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机制框架下开展双、多边蓝碳合作,推动全球蓝碳治理,从积极参与向适时引领发展。  相似文献   
149.
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与北冰洋中央的穿极航线。作为联结亚欧最短的航运线路,北极航线独有的战略地位与潜在开发价值已吸引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关注并对北极区域作出战略倾斜,北极航线由此成为各国战略利益争夺的前线阵地。虽然北极航线由于其自身地缘特征实际为北极航线沿线国家所掌控,但航线自身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战略价值的“外溢”,北极域外国家在北极航线同样具有重要的国家利益。北极航线目前存在国际规则不成体系、国内法与国际规则相冲突等矛盾,俄罗斯与加拿大将东北航线与西北航线“内水化”是造成国内外规则冲突的根本因素。中国作为北半球航运大国,北极航线的开通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及保障我国石油能源安全储备,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由此,提升北极航运的参与度,以“负责任大国”形象与北极国家合作的方式参与北极事务以维护本国航运利益,进而推动北极航运治理规则体系的完善,是适合现实参与北极航线实践的中国对策。  相似文献   
150.
利用微波辐射计、激光测风雷达、多普勒雷达、相控阵雷达等新型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及多模式数值预报结果对2022年4月24日西安城区一次弱降水预报出现明显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和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本次过程西安城区均报有明显降水,主要原因为模式对低层相对湿度预报明显偏大;(2)多种新型探测数据分析认为近地层湿度条件较差及中层的绝对水汽含量低,中层的干暖空气不利于成云致雨,垂直上升运动不强,且由于低层非常干燥,使水滴在下沉过程中蒸发,从而无法形成雨滴下落,这些原因共同造成西安城区无降水,低层相对湿度预报偏大是造成这次西安城区降水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3)造成西安城区近地层湿度条件差的原因是城市干热岛效应和低层干暖平流输送,且降水云团翻越秦岭后其湿空气绝热下沉至城区后出现增温降湿,使得城区形成较为深厚的干层,即使有雨滴在下落过程中也会造成更强的蒸发,这也是城区没有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4)预报员主观预报订正出现空报主要是源于对边界层水汽、抬升条件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订正能力,且对大城市的干热岛效应和秦岭山区地形影响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