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4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2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地球物理 | 61篇 |
地质学 | 534篇 |
海洋学 | 134篇 |
综合类 | 21篇 |
自然地理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河是多沙性河流,引黄必带进大量泥沙,沉沙池沉粗排细,能有效处理泥沙。当沉沙池淤满,失去自流沉沙作用时,采用"以挖待沉"可以延长灌区运行年限,但没有扬水沉沙方案优越。根据黄河下游地上河的特殊地貌条件,如果能在河漫滩上建沉沙池,可以解决沉沙占地的难题。 相似文献
52.
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对大气CO2沉降的贡献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18
精确预测大气CO2的未来变化对于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为此,需要确定大气CO2的源和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本文作者利用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资料对一些实例进行了分析:首先讨论了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包括碳酸盐溶解及再沉积的共同影响)对土壤CO2和径流变化的敏感性;接着利用水化学-流量方法和碳酸盐岩石片试验方法得出了我国和世界碳酸盐岩地区因碳酸盐岩岩溶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的净CO2总量,即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对大气CO2沉降的贡献.它们分别是:中国每年1800万tC,整个世界岩溶地区1.1亿tC;最后,文章据DBL理论模型计算得出世界碳酸盐岩地区碳酸盐岩溶解吸收CO2一项产生的大气CO2沉降量为每年4.1亿tC,继而得出全世界碳酸盐岩地区因碳酸盐再沉积而释放CO2产生的大气CO2源项为每年3亿tC. 相似文献
53.
54.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从挤压到伸展造山机制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古生代早期,北祁连造山带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作用,形成加里东期的俯冲-增生杂岩、高压变质岩,并使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加厚缩短。志留纪末期,加厚的造山带岩石圈由于垮塌作用及根部的拆沉作用,使造山带从挤压造山机制转换为伸展造山机制,并进入后造山伸展作用阶段,增厚的岩石圈开始减薄,发生不同层次的伸展作用,同时伴随花岗岩及An∈变质岩的穹隆以及泥盆纪磨拉石盆地上叠盆地(C-T)的形成。石炭纪末,北祁连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已基本减薄到正常厚度。而现今的北祁连造山带的缩短和抬升则为喜马拉雅期再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5.
56.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总被引:195,自引:10,他引:195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岩广泛发育,其中有一类具埃达克岩的特征,并根据埃达克岩的成因提出中国东部在燕山中晚期可能为一个高原。本文就中国东部高原的范围、高原存在的依据、高原隆升和减薄的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中国东部高原大规模的抬升事件大约发生在中-晚侏罗世期间,在早白垩世之后塌陷。高原的隆升与板块消减作用无关,是陆内事件的产物。高原的塌陷是下地壳拆沉作用的结果。拆沉作用不仅可以解释高原的减薄,而且可以解释新生代玄武岩喷发和中国东部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57.
在云南马关碧(钾)玄质火山角砾岩中发现了一类特殊包体,呈红色与黑色两种。经X射线粉晶衍射鉴定,红色者为以锰铝榴石为主要结晶相的隐晶—非晶质混晶,黑色者为以绿辉石为主要结晶相的隐晶—非晶质混晶。两种矿物混晶包体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熔浆玻璃或熔体囊,它们具有同源演化的相似地球化学特征。文中通过对两种矿物混晶包体的显微特征与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它们是亏损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作为一种不混溶熔体成分被碱性玄武岩浆携带、运移上升。它们代表了石榴石相(榴辉岩相)地幔源区组分,暗示新生代时期软流圈上涌除释放小体积交代熔体交代上地幔使其富集之外,还造成岩石圈地幔拆沉,尖晶石相地幔组分向石榴石相地幔组分转变。另外,据两种混晶包体与其他类型包体和寄主岩岩浆的不同来源,推测马关地区深部岩石圈地幔经交代作用发生过两次转换。首先是由原始地幔向亏损地幔转化,并发生部分熔融,其后是由亏损地幔转化为富集地幔,形成富碱岩浆和与其互不混溶的进一步富集成矿元素的地幔流体。由此暗示滇西地区与富碱斑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即受制于这一深部地质过程与壳幔混染机制。 相似文献
58.
文章针对沉管隧道施工特点,介绍了宁波常洪隧道干坞施工和沉管制作中的施工技术,并对后浇带、端钢壳、GINA止水带、钢压载水箱等相关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9.
华北地台和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生代花岗岩与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 ,华北地台和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生代花岗岩与同时代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类似的Sr、Nd同位素特点 ,许多花岗岩和火山岩还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 ,根据现已积累的大量Sr、Nd同位素资料 ,从整个华北地台岩石圈的角度论证了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富集的性质、富集地幔发生的时代及其形成机制 ,进而探讨了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机制 ,指出本区岩石圈富集地幔的形成是在Pangea超大陆裂解时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减薄 ,被拆沉的太古宙古老地壳重循环进入地幔改变了地幔成分所致 ,说明超大陆裂解、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减薄和富集地幔形成之间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超大陆裂解伴随着大陆地壳生长和消亡 (重循环 )的大体平衡。结合全球地震层析资料 ,进一步探讨了由俯冲大洋残片转化的下地壳同古老克拉通地壳物质在花岗岩源区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振动沉管淞注桩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设备比较简单,其成孔、混凝土灌注、成桩都处于隐蔽状态.如不进行桩的质量检测,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我们自1987年在南昌市施工振动沉管灌注桩2060根,经过静载荷和动载荷对比检测;有些桩达不到设计要求.现将造成桩质量低劣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