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3篇
  免费   1082篇
  国内免费   1310篇
测绘学   706篇
大气科学   617篇
地球物理   602篇
地质学   2559篇
海洋学   778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345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21.
提出一种新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计算方法,在折光系数变化显著地区,该法能比传统的对向观测计算法更好地削减大气折光对高程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2.
冀西北石榴基性麻粒岩中辉石的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西北石榴基性麻粒岩中的辉石可分为三个世代。第一世代的单斜和斜方辉石包裹于石榴石变斑晶中, 它们形成的温压条件为 T=750~830℃, P=1.0~1.26GPa。第二世代的单斜和斜方辉石分布于基质中, 它们和斜长石常构成120°交角的稳定共生结构, 形成条件 T=780~860℃, P=0.83~0.92GPa。第三世代的辉石产于石榴石的冠状反应边内, 形成条件 T=720~750℃, P=0.554~0.679GPa。从第一世代单斜辉石到第三世代单斜辉石, 它们的Al  相似文献   
923.
用分段定向钻进方法铺设弧形轨迹集束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效鸣  李粮纲 《地质与勘探》2000,36(2):53-54,57
横穿开洛高速公路65.4m,贯通9个收费亭人井,11段路基,按路面形状成中间高,两端低的菜钻孔;多级扩孔至孔径500mm,在其中铺设Х114mm钢管4根,Х60mm钢管3根。两组这样的管束平行间距始终保持450mm,按轨迹设计要求,准确无误的到达出口。  相似文献   
924.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地质、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昆仑库地蛇绿混杂岩由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等地幔变质橄榄岩、豆荚状铬铁矿、堆晶橄榄岩、堆晶辉石岩和辉长岩、辉绿岩墙、块状和枕状玄武岩等组成。强亏损方辉橄榄岩为主的地幔岩组合,二辉石的低Al含量和铬尖晶石的高Cr#,以及岩石的富Mg、Ni和贫Al、Ca特征一致表明地幔橄榄岩类是经较高程度部分熔融后的地幔残余,与消减带之上蛇绿岩中的同类岩石相近。岩石富Rb、Ba、U、Th、LREE,说明地幔残余岩石受到了来自消减带的洋壳重熔组分的混染。堆晶岩以辉石岩和辉长岩为主,可能属PPG系列,指示岩浆是在消减带环境和含水条件下熔融的。辉长岩为低Ti蛇绿岩型,代表洋内弧后盆地早期环境或弧前环境。辉绿岩和玄武岩为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的过渡类型;玄武岩和辉绿岩相比富Ba、Th、LREE,贫Ta,指示玄武岩较辉绿岩更多地受到来自消减带洋壳重熔组分的影响。库地蛇绿岩形成时的古构造环境是消减带之上的弧间或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925.
NW向扭动构造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西部并向中国东部延伸,且呈多字型特征,但在中国东部规模等级较小,断续相循,成生活动时期很新(晚白垩世末至早第三纪以来),由NW向褶皱、NWW向压扭性走滑、NNW向扭压性走滑和NEE向张扭性走滑组成。偏共轭剪切形成之NWW向扭动构造向中西部延伸并复合叠加在西域系(古河西系)之上。它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在中国大陆板内碰撞效应的产物,与中国东部和中国西部已经厘定的其他构造体系有着完全不同的应力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926.
沙纹弹道成因理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运用风沙地貌蚀积原理对长期风靡于风沙地貌学研究领域的R·A·拜格诺跃移质冲击起动学说进行了评析,在肯定该学说正确方面和历史贡献的同时,对其中的沙纹弹道成因理论提出了异议。在分析弹道理论特点后认为,跃移质等量、等高、等距的三等特性是拜氏冲击起动学说在沙纹成因上的具体运用和观点的集中体现。分析认为沙粒跃移特性轨迹只存在于少量的跃移质中,且很少具有连续性;它不能取代普遍存在于风沙移动之中沙粒的3种运动形式,也无法体现沙粒两种起动的相互关系和沙粒在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高低不一,移距长短不同的差异性和分选性。评析强调沙粒起动和沙粒运移的多样性,在寻求它们的规律时,不应简化其多样性,或追求运动的单一性和特殊性。实验证明,沙纹无论在初始的形成阶段,还是在后续的演进阶段,均有风力起动和冲击起动的参与,而不是跃移质单一冲击的结果。沙纹有规则的排列主要是贴地夹沙气流周期性脉动的反映,而不是跃移质特性轨迹的重演。  相似文献   
927.
建立了在特殊场地条件下,利用雷达探测仪对非开挖钻孔轨迹跟踪和控制的数学模型。在工程实践中,结合计算机技术,利用这个数学模型提供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对非开挖导向钻孔轨迹进行跟踪和控制。   相似文献   
928.
土体应力-应变关系转型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王成华  李广信 《岩土力学》2004,25(8):1185-1190
通过对土体应力应变试验结果的分析,明确指出了土体普遍存在的应力-应变关系转型现象。提出了按后破坏模量和临界围压两个参数判别土体应力-应变关系转型的方法,对影响土体应力-应变关系转型的因素包括土的类型、围压、初始密度或含水率、排水条件及应力路径等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对砂土初步提出了一个能反映转型现象的组合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29.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构造对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杨巍然 《地学前缘》2000,7(2):587-603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均位于全球或巨型经向或纬向构造带中 ,暗示山脉形成和地球自转之间有内在联系。它们均位于区域弧形构造带弧顶部位 ,弧形构造带成因包括俯冲弧、碰撞弧和伸展弧三类 ,弧形构造弯曲方向与不同类型弧形构造之间有着特定的几何关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均与某种具体构造相联系 ,诸如火山构造、推覆构造等 ,反映构造作用在其形成中的意义。它们在新生代期间均发生强烈隆升 ,至今仍有活动。其隆升过程既有构造隆升 ,又有均衡隆升 ,以构造隆升为主。构造隆升中断裂构造、特别是两组断裂复合起着决定作用 ,火山作用对某些高峰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0.
三分向数据震相的自动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分向地震数据,提出了一种自动检测P波和S波初至的算法。此算法组合使用了短时窗检测器DSp和长时窗DBp检测器,具有短时窗的较高精度和长时窗较低的误触发率。应用广东、福建和云南省的地震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自动检测具有可靠的精度,地方震和近震P波到时误差小于0.2s的超过84%;S波到时误差小于0.5s的超过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