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7篇 |
免费 | 1061篇 |
国内免费 | 2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49篇 |
大气科学 | 270篇 |
地球物理 | 610篇 |
地质学 | 608篇 |
海洋学 | 413篇 |
天文学 | 88篇 |
综合类 | 278篇 |
自然地理 | 2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14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164篇 |
2021年 | 193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87篇 |
2018年 | 134篇 |
2017年 | 147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181篇 |
2014年 | 245篇 |
2013年 | 176篇 |
2012年 | 226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246篇 |
2009年 | 227篇 |
2008年 | 262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226篇 |
2005年 | 201篇 |
2004年 | 199篇 |
2003年 | 167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72篇 |
2000年 | 121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图割法的自动提取高分影像建筑物的方法。首先,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定位与检测建筑物的位置,逐一提取单个建筑物轮廓,利用检测结果分别建立建筑物和非建筑物的高斯混合模型(GMM),然后结合最大流最小割的图像分割方式实现全局优化,完成建筑物初步提取,最后用形态学进行优化。通过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
采用基于敏感度方程的方法,研究基于三维重建模型下的机载双天线干涉SAR系统的干涉参数定标问题.干涉参数定标是生成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关键.本文修正了Madsen提出的干涉SAR三维重建的视向量正交分解算法,采用电磁波波前的球面波模型,加入了载机的姿态旋转,构建一种新的干涉SAR三维重建模型.利用各干涉参数对控制点三维信息的不同的敏感性,提出分别利用地面控制点三维信息,对各干涉参数进行定标.并利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自主设计、研制的机载干涉SAR系统数据,进行定标处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5.
本文论述了基于经纬线格网进行图像纠正的基本方法和实现步骤。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地理信息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可以制作小比例尺地图的栅格地图。 相似文献
46.
47.
基于InSAR的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区长期遭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对该区域1992年至今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监测。主要分3个阶段进行,在每一阶段尤其对InSAR处理过程中的干涉图滤波进行了迭代自适应处理和相位解缠进行了顾及粗差的改正,通过与同期水准和GPS监测结果比较可得InSAR精度达1cm。从3个时间段的InSAR成果可以看出在空间分布上,西安市的东郊和南郊是沉降严重的区域;从时间发育来看,最大沉降阶段发生在1996年,最大沉降量达21cm,而2006年的最大沉降量减少到8cm,且沉降中心转移到西南郊;3个阶段均探测到活动地裂缝两侧的不均匀沉降,地裂缝的南侧沉降均大于北侧。该研究将为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解释和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8.
49.
利用前期提出的合成孔径雷达反演海面风场变分方法新解法,开展背景场对合成孔径雷达反演海面风场变分方法风速反演结果影响的模拟试验分析。模拟试验表明,变分方法有效解决了直接反演方法的两大缺陷:一是当背景场风速较大的时候,合成孔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对风速不敏感,直接导致较大的风速反演误差;二是当背景场风向存在误差时,将导致后向散射系数更大的误差,进而导致风速反演结果更大的误差。进一步试验表明,当背景场风速较大时,变分方法风速误差低于直接反演方法风速误差。而当背景场风向误差较小时,直接反演方法风速误差比变分方法风速误差小。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