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9篇
  免费   827篇
  国内免费   454篇
测绘学   225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456篇
海洋学   259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南沙海域第三纪生物礁层序构成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平  陆永潮  许红 《地质科学》2003,38(4):514-518
南沙海域第三纪盆地生物礁油气藏勘探具有巨大的潜力。作者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精细解剖不同体系域的生物礁内部构成,建立了高精度的生物礁礁层序地层格架,并逐层进行回剥分析,表明第三系充填沉积为四幕伸展裂陷过程,进而揭示盆地生物礁层序的动态发育过程及不同时期南沙海域含油气盆地的发育状态。  相似文献   
152.
本文通过对上海兴业大厦深基坑工程采取树根桩隔离措施后的实测分析,探讨了树根桩对围护结构的侧向土压力和变形的影响,并就在地下连续墙围护体施工中如何更好发挥树根桩对邻近建筑物的隔离保护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3.
154.
155.
1996年11月9日21时56分(北京时间)长江口以东海域发生MS6.1地震, 震中位置为31°43′N, 123°04′E. 这次地震主要波及中国上海市和江苏、浙江两省, 其中长江口及杭州湾地区震感较强烈. 上海市普遍有感, 高层建筑反应强烈. 刘昌森等对这些地区作过研究(刘昌森, 金胜, 1998;刘昌森等, 1999). 此次地震还跨过海域, 波及到彼岸的韩国境内, 也是高层建筑反应较强. 本文记述了该地震对韩国的影响, 并与华东地区进行对比, 勾画出统一的等震线图.  相似文献   
156.
黄海、东海海域出海气旋发展过程中尺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对1999年6月两个出海气旋发展过程进行 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的气旋出海后移动路径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在数值模拟基础上重点讨 论了出海气旋发展过程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分布及其演变情况. 气旋出海后在气旋中心区 南方和东方存在负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区. 出海气旋的东移和发展,其前方强大正热通量区 的存在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7.
对下扬子与华南边界结合带东延问题的地球物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江山-绍兴、铅山-宜春等断裂带作为华南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这种认识目前已基本为大家所接受.但是,这条边界结合带向东延伸入海之后的位置与去向一直是多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黄、东海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数据(空间重力数据、布格重力数据和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利用方向导数等处理方法,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不同的区块.结合研究区的磁力与地质资料,利用各种成图、成像技术,形成一系列分析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华南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认为:该结合带的位置有可能比传统认识中自长江口至大黑山群岛的位置更向南一些,在杭州湾-长崎、对马海峡一线,并呈现向北略微凸出的弓形.边界结合带在深度上属于深大断裂带,一直可以追索到上地幔的顶部.与中朝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相比较,本条结合带的踪迹不是十分清晰.表明加里东运动之后,该结合带的运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58.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3,29(11):64-64
热带气旋动力学引论陈联寿等本书阐述和总结了作者近 2 0年来的热带气旋理论研究成果 ,内容涵盖了热带气旋突变及可预报性研究、热带气旋异常运动动力学、热带气旋非对称结构对运动的影响、热带气旋等值线动力学、热带气旋能量频散及其波导理论、地形强迫下台风的异常运动等 ,内容涉及了当前国内外台风学术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 ,并提出了近代热带气旋动力学理论观点和见解。1 6开本 定价 :80 0 0元鄱阳湖调蓄功能与防灾综合治理研究朱宏富等  本书是在 1 998年全流域洪水后 ,针对解决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及生态环境问题 ,以详实的资料、科…  相似文献   
159.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推求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梁振英 《测绘学报》1997,26(4):344-351
本文根据卫星测高数据和海面动力地形资料,绘制了不相上下北太平洋海域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细结构图,对解决卫星测高技术中大地水准面积和海面地形的可分性问题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60.
分析了Voronoi图在表达邻近关系方面的特性,提出了用Voronoi方法为MapInfo建立动态邻近关系并扩展拓扑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