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3篇
  免费   1193篇
  国内免费   1922篇
测绘学   426篇
大气科学   932篇
地球物理   867篇
地质学   3345篇
海洋学   1731篇
天文学   139篇
综合类   472篇
自然地理   64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7篇
  1943年   3篇
  1923年   4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台湾海峡海洋捕捞业管理策略和投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天元 《台湾海峡》1997,16(2):239-244
本文收集了1985 ̄1994年福建省在台湾海峡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50对拖网渔船、120艘单拖渔船、48组灯光围网渔船、38对大围缯渔船、31艘定置网渔船的技术参数及生产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其适正捕捞力量、经济指标,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1)根据台湾海峡渔业资源,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已成为进一步发展海洋捕捞业的关键。(2)由于台湾海峡的渔业资源正遭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应当限制捕捞力量  相似文献   
62.
台湾海峡蓝圆鲹的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材料系1965年,1977年,1988年至1989年台湾海峡灯光围网、拖山网的渔获物。采用个体百分比(N),重量百分比(W),出现频率(F),出现频率百分比,胃饱满系数,类群更替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根据3个指标,计算了相对重要性指标。蓝圆鲹食性广泛,主要食料有桡足矣、小型鱼类、糠虾类、长尾类和短尾类等。幼鱼食料以桡足类最为重要,成鱼食料则以鱼类为重要。蓝圆鲹摄食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周年摄食强度呈双峰型,高峰期正好比两个产卵期迟1个月,说明蓝图鲹生殖后强烈摄食。幼鱼摄食强度昼夜变化明显,以黄昏和黎明摄食较强烈。蓝图鲹主要饵料生物的高生物量区,可作为寻找中心渔场的良好生物学指标之一,这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阎智超 《海洋预报》1989,6(4):33-40
一、前 言 1988年7月16日~18日,出现了一次河套气旋进入渤海的天气过程。这次锋面气旋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蒙古气旋向东南方向移动,移到河套地区的锋面扰动加强,并在河套地区形成新的锋面气旋。该气旋在发展和移动过程中,伴有强烈的降水、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受其影响,华北部分地区出现降水天气,渤、黄海北部出现了6~7级偏东大风,秦皇岛海区出现了波高达2.1m的中浪和风暴潮。本文利用传真图分析了此次过程及其对秦皇岛海区的影响。 二、气旋的发生、发展及移动情况 1.气旋形成的天气形势 16日08时500hPa高空图上,中西伯利亚地区有一低槽,并有冷气团与之配合。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势力较强,自蒙古到渤海一带有一低槽,也有冷气团配合(见图1)。  相似文献   
64.
本文分析了济州岛南部区域温度双跃层现象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别阐明了双跃层的波状现象,指出:强流锋区的侧向效应,黑潮次—中层混合水的爬升,黄海冷水团边缘密度环流引起的侧向流动,以及上、下层流速、流向不一致引起的剪切作用,是导致双跃层波状现象的主要原因。发现上、下跃层之间存在着“跃层间环流”,这是一个有趣的海洋学现象,它将导致双扩散的发生和有利于双跃层的维持。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北部湾三维潮波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观测资料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相当一致。文中还绘制了M_2和K_1分潮的同潮图,并对其作了讨论。可以断定,北部湾的日潮优势是由日潮共振所引起的。M_2和K_1分潮流的水平分布表明,强流区位于它们各自的蜕化无潮点附近。还讨论了分潮流的铅直结构,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十分接近实际分潮流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66.
根据近十年来南沙考察资料,从维护领域主权、海洋权益与划界的需要出发,着重分析和讨论南沙群岛海区,包括岛礁区、深海区和边海区的生物环境与生物资源特点;提出重点划界海区和维护我国南沙海洋权益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7.
68.
许金镜 《海洋预报》1990,7(3):58-63
本文以海峡西岸出现海雾的实测天数为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初步揭示了该地区海雾及盛季(3~6月)的气候特征,为海雾预报提供一点素材。  相似文献   
69.
把鹧鸪菜藻体切成大小不同的切段、以及任意切碎,培养于添加氮、磷素的消毒海水中,后者分10℃、15℃、20℃、25℃四种不同温度条件培养,结果全部切段、切碎片都很快再生出假根附着于基质,并再生出一至多个叶状体;叶状体长大后从基部长出新的假根成为完整的幼苗(再生苗)。试验表明,大的切段其再生苗生长快、长度大,但出苗率(一定长度的藻体长出再生苗数量)低。培养温度较高时(20—25℃),藻体任意切碎片再生速度快、附着速度快、数量多且较牢固。利用藻体切碎片来培养鹧鸪菜幼苗是可行的;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0℃以上、海水比重为1.010左右。本文还对鹧鸪菜损伤藻体再生的情况(繁殖生殖学)进行一些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70.
黄河口附近海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河以水少沙多而著称,自1855年以来,河口已经历10余次大型改道,形成以黄河泥沙淤积为主要特征的三角形河口沉积带。本文首次报道并讨论了黄河口附近海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