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4篇
  免费   786篇
  国内免费   908篇
测绘学   869篇
大气科学   880篇
地球物理   549篇
地质学   1962篇
海洋学   701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361篇
自然地理   48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3年   2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91.
192.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是指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中所形成的休眠状态,常规条件培养下不能繁殖,却仍然保持代谢活性。VBNC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特征等都会发生变化,且能在适宜条件下复苏为可培养状态。这一概念是1982年中国海洋大学徐怀恕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期间,与Rita R. Colwell等首次提出的,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关注。迄今为止,国际上已发表VBNC相关论文10 800余篇。本文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针对VBNC细菌近4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阐述,包括VBNC细菌的发现、主要类群和诱导因素、形成机制、生物学特征、检测和复苏方法以及环境VBNC细菌的分离培养等。目前绝大多数海洋微生物尚未获得纯培养,对VBNC细菌进行复苏或将成为分离培养海洋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量减少、体脂率肥胖与脾虚的关系,并以此为从脾论治中老年2型糖尿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50岁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50 例,按照相关标准辨证分为脾虚组和非脾虚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生物电阻抗(BIA)、体脂率(PBF)、肌肉量检测和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不同性别在脾虚组与非脾虚组中PBF、骨骼肌指数(ASMI)之间分别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量表评分的高低评估脾虚的程度,不同性别存在差异,男性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含量减少,与量表评分呈负相关性,女性则以体脂率的增加为主,与量表评分呈正相关性。男性≥70岁者有出现肌肉量减少伴体脂率高的肌少性肥胖倾向。在体脂率及骨骼肌质量中,存在相互依存关系,表现为脂肪组织对肌肉的保护作用。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量减少、体脂率肥胖均与脾虚相关,从脾论治是一个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4.
本研究采用"同课异构"的研究思路,从"2015年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优质课比赛"获奖的视频课例中选取四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作为样本,对四节高中地理优质课中的师生对话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比较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四节课中师生对话频繁,课堂氛围活跃,但师生对话在认知水平、对话结构、师生话语权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5.
为探明气候变化下干旱半干旱地区湿草甸参考作物蒸散发(ET0)影响因子,使用FAO 56 P-M模型对科尔沁湿草甸ET0进行模拟,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并通过通径分析及指标敏感性分析对ET0的影响因子进行辨识。结果表明:(1)小时尺度模拟精度最高,日尺度次之,月尺度较差,小时尺度上晴、阴、雨3种天气条件下模拟效果不同,晴天最优,阴雨天较差。(2)ET0年内变化呈单峰曲线状,生长季明显高于非生长季,集中在3—10月,占全年89.79%。生长季典型晴天ET0逐小时分布特征遵循倒“U”单峰型变化规律。(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ET0的通径系数以及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E的总贡献均表现为VPD(饱和水汽压差) > Tmin(最低气温) > Rn(冠层表面净辐射)>u2(2 m高度风速),即VPD为影响ET0最重要的因子;指标敏感性分析中,在去除VPD后引起的E变化最大,说明ET0VPD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为u2TminRn。  相似文献   
196.
基于热探针法原理,测试了在杭州湾以东陆架区取得的28个海底表层柱状样0.2、1.0和1.8 m处的导热系数,结合激光粒度分析结果,比较了研究区6种土导热系数的大小,发现含砂量大于10%的粗粒土拥有较大的导热系数。土质类型相同时,含水量和干密度对其导热系数影响显著。杭州湾沉积区、混合沉积区,陆架砂质沉积区表层土导热系数的平均值分别是:1.25、1.45 和1.46 W·m-1·K-1,呈现出由近岸向外海增大的趋势。而土样导热系数在垂向的变化表明:水深、埋深等空间分布因素对海洋土的热物性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7.
198.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沉降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7,他引:6  
综合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新生代以来断裂发育的分布规律,以及伸展量和沉积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今的深部结构特征,试图揭示盆地新生代沉降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发现在断陷阶段,断裂发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控制了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坳陷阶段后期,在断裂作用非常弱的情况下,以渤中坳陷为中心,出现裂后加速沉降现象,并逐渐波及到相邻坳陷。断陷阶段的断裂发育和沉积沉降主要受板块运动形成应力场的控制,其沉降是岩石圈水平伸展和岩石圈垂向热减薄耦合作用的结果;而裂后加速沉降可能是岩石圈垂向密度突然变化及其后迅速热衰减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9.
林栋 《地下水》2021,(3):48-51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地处山区,寻找应急水源地思路和方法不同于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地下水类型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供水意义不大,岩溶面积虽不大,但水量较丰富,富水性中等~丰富,比基岩裂隙水更有集中供水的意义.根据梅州城区及周边应急水源地地下水分布与特点,圈定了6处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具有埋藏较浅、富水性中等~丰富...  相似文献   
200.
为了提高瓦斯涌出量预测精度,针对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的多重相关性、复杂性等问题,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分源预测理论,对开采层、邻近层、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数据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预测指标。针对极限学习机(ELM)存在的输入权值矩阵与隐含层阈值随机生成的问题,利用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SAPSO)对极限学习机的参数寻优,将新疆某煤矿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及影响因素作为SAPSO-ELM模型的输入进行训练,再利用训练好的SAPSO-ELM模型对陕西某煤矿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进行验证预测,并对比原始ELM模型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SAPSO-ELM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45%,ELM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81%,与ELM模型相比,SAPSO-ELM模型预测精度及效率均优于原始ELM模型。分源预测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结合有效解决了多因素间的多重相关性并降低了预测模型的复杂度,SAPSO-ELM预测模型实现了瓦斯涌出量的快速精准预测,对预防瓦斯事故发生和保障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