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67篇 |
免费 | 1383篇 |
国内免费 | 17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8篇 |
大气科学 | 38篇 |
地球物理 | 797篇 |
地质学 | 5944篇 |
海洋学 | 888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269篇 |
自然地理 | 4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223篇 |
2022年 | 299篇 |
2021年 | 282篇 |
2020年 | 260篇 |
2019年 | 233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197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221篇 |
2014年 | 335篇 |
2013年 | 241篇 |
2012年 | 308篇 |
2011年 | 305篇 |
2010年 | 245篇 |
2009年 | 267篇 |
2008年 | 241篇 |
2007年 | 254篇 |
2006年 | 239篇 |
2005年 | 234篇 |
2004年 | 242篇 |
2003年 | 250篇 |
2002年 | 293篇 |
2001年 | 274篇 |
2000年 | 280篇 |
1999年 | 256篇 |
1998年 | 246篇 |
1997年 | 283篇 |
1996年 | 259篇 |
1995年 | 220篇 |
1994年 | 193篇 |
1993年 | 161篇 |
1992年 | 174篇 |
1991年 | 128篇 |
1990年 | 144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51年 | 3篇 |
1946年 | 3篇 |
1942年 | 3篇 |
194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通过对南海北部MD05-2904岩心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长链不饱和烯酮作为颗石藻生产力的替代性指标,讨论颗石藻生产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60ka以来,颗石藻生产力有着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冰期高,间冰期低;冰阶高,间冰阶低;在轨道尺度上岁差周期明显,反映出太阳辐射、东亚季风对颗石藻生产力在长期尺度上起调控作用;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流输送的营养盐对本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可能也较大;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认为,在地质历史上沉积速率变化大的区域,对生物标记物的含量和堆积速率的对比讨论,更有利于反映生产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FPS)是所有褐藻中所固有的细胞间多糖,存在于细胞壁基质中。生长于潮间带、长时间与空气接触的褐藻种类中,如多年生的墨角藻(Fucus vesiculosus)类,其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含量可高达20%;生长在较深处的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类中含量较低,约为1%~2%。褐藻多糖硫酸酯是一类独特的结合有硫酸基的水溶性杂聚糖,其化学组成和结构非常复杂,以岩藻糖和硫酸基为主,随着褐藻的种类不同还含有半乳糖、木糖、糖醛酸等其他成分。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针对墨角藻、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等褐藻中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研究较多,发现其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文主要就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提取、纯化、结构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4.
我国红树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海滨红树科村物中8个种花粉形态作了光学显微镜的各种数据测定和摄片研究,并且探讨讨论了红外粉石在深入研究古海流的路线,海平面变化,海岸线变及古环境变化和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红树林孢粉-气候因子转换函数恢复古环境的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树林是一种对温、盐、流及土质等均具严格要求的植被类型,对定量化研究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广西英罗湾、北海洞尾的红树林表土中孢粉的研究,初步建立起红树林植物孢粉-气候因子的转换函数,将之运用到位于英罗湾的典型钻孔D325的孢粉资料中,获得该孔所记录的年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年降雨量以及最高盐度等气候环境指标的变化,同时,与由孢粉分析获得的D325孔记录的全新世以来的7个气候变化阶段相对比,发现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利用对环境反映灵敏的红树林孢粉为信息源,建立与环境气候因子的关系,定量恢复环境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46.
本文研究的是一较为复杂的断块构造,在构造、沉积的精细解释基础上,采用古垂线法构造复原的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尝试性地实现了构造的二维拟三维构造复原,再现了构造的三维全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圈闭的演化历史,认为该圈闭发育始于早中新世末中中新纪初,此时已有雏形;中中新纪末圈闭已基本定型。经历了走滑张扭、走滑压扭和区域沉降三个演化阶段。采用圈闭自动识别及定量评价方法在该构造内识别出多个圈闭,并对各圈闭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应用该方法可为油气勘探决策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黑碳是目前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介绍了国内外黑碳气溶胶和沉积物黑碳的研究现状,在黑碳气溶胶方面,重点归纳了其在气候效应方面的作用:黑碳气溶胶吸收太阳辐射,在大气顶产生正辐射强迫,在地表产生负辐射强迫,被认为是导致温室效应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成分;在沉积物黑碳方面,概括了不同研究者利用提取的黑碳浓度记... 相似文献
48.
海侵是影响湖盆烃源岩发育的重要事件之一,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海侵事件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和苏北盆地以及国外多个盆地,海侵可通过古遗迹标志、矿物岩石学标志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其次海侵烃源岩一般具有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的特征,主要归因于海侵事件明显促进烃源岩发育,海侵作用一方面可能为湖水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显著提高了古湖泊生产力,另外一方面,盐度可能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水体分层,在水底形成强还原环境,促进有机质保存。以西非裂谷盆地(Termit盆地)为例,总结了海侵影响湖相烃源岩发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49.
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Z5-X-Y井85份沉积样品开展了孢粉和藻类分析,探讨了钻孔所在区域古近纪—新近纪沉积环境的变化和植被类型的演替,并推断了气候条件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钻孔所在区域始新世—渐新世古湖泊发育,水域范围存在波动,渐新世整体上湖泊水域范围有所收缩,中新世湖泊进一步收缩,并持续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始新世钻井周边丘陵和低山地区发育以常绿栎和胡桃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湖泊周边生长桤木林,气候温暖湿润,渐新世的植被类型仍是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但是常绿林的缩小和针叶林的扩张则指示气温和湿度下降,中新世常绿林的扩张则指示了温度和湿度回升。 相似文献
50.
系统总结了白垩纪OAEs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OAE1a、OAE1b和OAE2时期的有机碳(TOC)含量、碳同位素、古温度和锶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综合分析了白垩纪OAEs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白垩纪OAEs的发生可能与该时期海底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以及由其引起的气温升高、碳水化合物大量分解、水文循环加快和海洋生物生产力提高等一系列变化有关。对于白垩纪OAEs演化特征和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白垩纪OAEs的综合分析发现,当前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大西洋/特提斯盆地及其周边陆地,而对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研究报道迄今未见,从而无法对白垩纪OAEs进行全球性对比和系统性研究。今后我们将重点围绕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白垩纪OAEs的演化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古气候环境效应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