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3篇
  免费   1430篇
  国内免费   1744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160篇
地球物理   831篇
地质学   6119篇
海洋学   760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75篇
自然地理   90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51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成都粘土"由Thorp和Dye于1936年命名,用以指示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西北部丘陵及高阶地上的含钙质结核粘土。Thorp和Dye并提出,"成都粘土"可能是遭受风化的风尘堆积。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发育完整的第四纪粘土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成都粘土"、褐色粘土及网纹红土。在Thorp和Dye之后的70多年间,"成都粘土"成为土壤学家、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所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但是,"成都粘土"的成因、物源、时代及其古环境意义,以及"成都粘土"与青藏高原黄土、黄土高原黄土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成都粘土"作为可能的风成堆积,针对其的研究,对认识和了解地质时期,尤其是冰期和冰消期四川盆地西部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大气环流格局及强度,以及风尘源区的植被覆盖及干旱化等古环境变化是十分有意义的。此外,"成都粘土"及其下伏的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是著名的超固结性、胀缩性和裂隙性粘土,对于这一特殊土体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就有关成都粘土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如下建议:1.深入调查成都粘土的分布范围及其地貌分布特征;2.开展成都粘土的精细年代学研究并建立标准剖面;3.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的成因及物源的深入研究;4.确认"成都粘土"、褐色粘土及网纹红土三者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沉积间断;5.阐明"成都粘土"与川西高原黄土、黄土高原黄土之间的物源关系;6.重建"成都粘土"的风尘传输过程及机制;7.探索各层粘土的成因及后期风化改造对其超固结性、胀缩性和裂隙性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安迪尔河位于塔里木沙漠南缘,发源于昆仑山,上游河水沿河床大量入渗,中游为干河床,下游为泉水溢出补给型河流。安迪尔河缺乏水文资料,以临时水文站1998年实测水文资料为依据,对安迪尔河的水文特征进行分析,以便说明泉水型河流水文特征。分析了安迪尔河水位年内变化、冰期水位、畅流期水位、洪水期水位的变化特征;对安迪尔河水位流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水位流量关系方程式,并对冰期、畅流期的、洪水期逐日平均流量和流量特征进行了推求和分析,安迪尔河1998年泉水溢出量为0.5528亿m3。  相似文献   
64.
This paper reports a geomorphologic landscape investigation, vegetation survey and soil sampling at 14 sites across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between 87°37′09"-88°24′04"E and 44°14′04"-45°41′52′Nl. The study encountered 8 species of low trees and shrubs, 5 of perennial herbs, 8of annual plants and 48 of ephemeral and ephemeroid plants. These species of plants represent one-third of the species found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and their communities make up a large proportion of desert vegetation with great landscape significance. In the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 plant communities are accordingly succeeded with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macro-ecoenvironment.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CA) we found that the micro-ecoenvironment heterogeneity of aeolian sandy soil′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soil nutrient, soil moisture, soil salt, pH etc. only impacted the diversity of herb synusia (PIEherb) of the desert, with a negative correlation. Meanwhile, the impact of microhabitat on the plant community pattern with an antagonistic interaction made vegetation′s eco-distribution in a temporary equilibrium.  相似文献   
65.
有关汶川地震及次生山地灾害研究的一些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远远超出地学界以前关于横断山区地震及次生灾害发生规律的认识,说明地学界以前对横断山区的新构造运动特点,地震区域分布规律、发生原因,地震次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强度、危害和特大地震在横断山区地貌演化的作用等重大科学问题的认识存在不足或偏差之处.在思考此次地震发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在西南山区的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汶川大地震后亟待开展的第四纪以来横断山区古地震重建、古滑坡分布、水库诱发地震、特大地震在横断山区山地地貌演化的作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66.
67.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陈述彭  黄翀 《地理研究》2005,24(4):489-498
经济建设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到处存在。既不能以牺牲珍贵文物为代价,换取旅游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为此重申“中国原则”,即以“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准则。对石窟文化的保护,初步解决了游客拥挤对壁画、彩塑的潜在威胁,加强了对风沙侵蚀危害的防范,但仍然面临许多社会和自然环境问题。古城遗址的发现,涉及对古环境反演的科学问题。利用考古发掘的丰富信息,联系古自然环境变化和人文影响、物质传播的大背景,可能有助于开豁诠释、论证古代文明和古文化的新思路。破解中原许多古城遗址之谜,也需要从重建、虚拟古环境着手。古建筑的修复或重建,既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也要考虑适应现代环境与生态功能,适度采用现代新工艺和新材料。考古发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运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不乏成功先例。作者建议,进一步推广田间考古格网的经验,构建多层次的格网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能力建设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68.
石羊河下游地区近年来由于河水注入量的持续减少,使得依赖河水补给的地下水相应减少,造成区域性地下水位的下降,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绿洲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如何抢救和保护民勤绿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施了下游调水工程——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二期向民勤调水工程,该工程是国内第一个长距离穿越沙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线路经过腾格里沙漠流动沙丘区,无水无路,施工条件非常艰苦;经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以当地材料为主的沙漠区施工道路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工程施工和运行实践表明,该方案施工简便,费省效宏。  相似文献   
69.
陕西西安翠华山地质景观遗迹成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西安市南郊,包括水湫池、甘湫池和大坪三个景区。新的实地调查发现,甘湫池景区是一座罕见的古基岩滑坡,具有古滑坡可观察的景观形态特征,甘湫池不足堰塞湖,而是古滑坡形成的拉张洼地;水湫池堰塞坝的沉积物具有典型的“泥砾”结构,在形态特征上属于粘性重力流的碎屑流堆积;其坝体的形成与景区现有崩塌堆积无关;从空间分布和层序关系来看,景区内现有的崩塌砾石均堆积在古滑坡和泥石流堆积之上,由于各处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应具有成因的多样性和时间的多期性。  相似文献   
70.
Farming in the Desert: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Based on Israel Exp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aanan Katzir 《中国沙漠》2000,20(2):113-117
以色列的沙漠地区占土总面积的6%,沙漠地区的传统农业是以大面积的牧场上放牧少量耐旱畜种以及种植少量抗时粮食作物为基础的;沙漠地区的现代化农业是依靠外来水源,如从加利利海引来的水和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的再循环污水为基础的。有些地区的咸水可用于灌溉耐盐作物,如马玲薯、瓜类、葡萄、橄榄和枣树,有些作物还可采用滴灌法。严酷的沙漠气候条件可采用温室加以控制,主要生产供出口的淡季疏散、花卉和香草。在海滨地区的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