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35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1315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8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灵台红粘土—黄土—古土壤序列频率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甘肃灵台晚新生代红粘土-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测量和频率磁化率分析,发现红粘土及黄土-古土壤的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化率存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两套沉积在成壤过程中由生物作用或化学作用而形成的超顺磁性矿物含量,对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增大有重要的贡献。相比化率而言,受影响因素较少的频率磁化率变化,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超顺磁粒级铁磁矿物的相对含量,能更真实、敏感地记录不同时间尺度的古气候波动。灵台红粘土-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频率磁化等在2.6MaBP前后不同的变率特征,揭示了大冰期来临前后黄土高原的冷暖、干湿反差产生了显著变化,而与此相关的冬、夏季风变迁则表现出不同的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932.
933.
江苏常州地区第四纪重矿物地层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松梅 《江苏地质》2001,25(1):6-10
根据常州地区ZK01孔和ZK04孔实际资料,在岩石地层学划分的基础上,采用重矿物组合方法对第四纪地层进行划分,共划分了10个组分(带),并且对重矿物组合类型的地质意义作了讨论。它不仅是岩石地层划分的参考依据,而且对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的分析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4.
金明  李妩巍 《铀矿地质》2003,19(6):349-354
在1:50万铀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本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地区下白垩统和上新统岩石形成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条件,结果显示,早白垩世该区为温湿-半干旱气候,晚新世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其地球化学指标(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有机质等)具有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5.
甘肃第三系红粘土磁学性质初步研究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研究表明红粘土与黄土-古土壤具有共同的磁性矿物, 即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可能还有褐铁矿); 红粘土的磁化率大小与超细顺磁性颗粒的含量正相关; 它与第四纪的黄土-古土壤相似, 在湿润气候条件下由成壤作用形成的超细铁磁性矿物对于红粘土中古土壤层的磁化率增大有重要的贡献, 并得到了Rb/Sr比值的证实. 尽管红粘土中也发现了磁化率与其成土强度不对应的现象,但总体上看红粘土的磁化率仍不失为一个简便的古气候替代性指标. 根据磁化率曲线, 从红粘土发展到黄土沉积,其间的古气候变化幅度大致等同于阶段5(S1)到阶段2 - 4(L1)的变化幅度, 可能表明第四纪期间风场加强、从源区携带比上新世更多(大约两倍)较粗的弱风化风积物(不含超顺磁性颗粒)到黄土高原. 7.5 Ma以来, 中国北方中部风积红粘土的出现记录了从下伏白垩纪红砂岩到晚第三纪的重要气候转变. 红粘土的发展与白垩纪以来全球干旱化和变冷密切相关, 可能由于当时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导致了东亚季风开始或加强, 从而有了红粘土的堆积.  相似文献   
936.
东昆仑山区更新世植被与环境变化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仑山垭口羌塘组和三岔河组的孢粉分析表明,羌塘高原的干旱环境在早更新世时已经确立,孢粉反映的古气候以干湿变化为主,冷暖变化不明显,可能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关,在2~1.8 Ma BP,羌塘高原的古植被是以麻黄、藜科、蒿等为主的荒漠或草原荒漠植被,1.8~1.3 Ma BP气候变得比较温和稍湿,古植被演变成草原植被,在1~0.68 Ma BP,本区在构造抬升和冰期气候控制之下植被极不发育,0.68~0.65 Ma BP可能为一小间冰段,古植被为蒿、藜科、麻黄和众多草本植物组成的草原植被,羌塘组和三岔河组缺失650~350 ka BP的沉积,可能仍为荒漠植被,倒数第二次间冰期时期,在三岔河组的沟谷里可能生长着云、冷杉组成的暗针叶林、随的,古气温明显变干,针叶林消失,60 ka BP之后,气候进一步变干,古植被又演变成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937.
黄其胜 《地球科学》2001,26(3):221-228,T001,T002
讨论四川盆地北缘(川东)珍珠冲组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及时代、鉴定植物化石47属95种,该植物群归于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系上部Ptilophyllum-Coniopteris组合,相当于Pliesbachian-Aalenian阶,与瑞典和格陵兰Thaumatopteris带关系密切,还讨论了四川盆地 侏罗纪古气候、沉积环境与成煤关系。  相似文献   
93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从四川剑门关侏罗-白垩系红层中检测出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长链三环萜、霍烷及甾烷等系列分子化石。分析了这些分子化石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利用分子化石的多项参数(如w(C21^-)/w(C22^ ),w(Pr)/w(Ph),w(Pr)/w(nC17),w(Ph)/w(nC18),伽马蜡烷指数、甾烷等)对沉积环境的盐度、氧化-还原条件、陆相标志等方面作了探讨。这些分子化石参数证实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剑门关-带的沉积环境应为低盐度淡水、弱氧化的陆相沉积环境,所研究的陆相样品高碳数正构烷烃均以本植物有关的C27,C29为主峰,未出现草本植物的C21主峰,反映了研究区总体格局是一种以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与红盆发育的气候条件吻合,充分体现了分子化石在恢复古环境、古植被和古气候方面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939.
第四纪研究中计算机模拟应用短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景泰 《第四纪研究》2001,21(2):184-184
现代第四纪学的内涵及其研究手段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拓展和飞跃性进步。全球变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第四纪研究的主题。复合系统的计算机模型模拟技术同高精度的实验测试技术一样,已是当今第四纪研究领域的强大支柱之一,也是最活跃的重要科研阵地,形成了二者并行于科学前沿的局面。随着计算机模型的完善和功能的开发,计算机技术在第四纪研究领域的作用必将更加重要。当今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地位在于它同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在于它对于社会发展所独有的服务功能和广阔的开拓空间,而计算机模型技术正是实现这一学科功能…  相似文献   
940.
石笋年层的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居峙 《第四纪研究》2001,21(3):278-278
近年来,石笋微层作为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代用指标已有较好的研究,众多研究者也都认为石笋中具有年层。石笋年层和树轮具有相似的性质,它们都有年层缺失(沉积间断)和伪年层(包括亚层、多年层和假象层)等现象,如何正确计数石笋年层是微层计数年代学的研究基础所在,也是利用石笋微层作为近2000年来高分辨率(分辨率到年)古气候研究代用指标的基础。 如果石笋纵剖面上没有明显沉积间断,一般可断定其没有年层缺失,这样可用通过计数石笋的年层来确定石笋的年龄,以满足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的需要。中国南方型石笋微层和北方型石笋微层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光性特征和微层型式,其显微镜下影像特征不同,所以其计数方式又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