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7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国古地图的文化价值及其对中华古文明的贡献,该文对照中华古文化划分的7个历史时期,解读了不同时期代表性古地图的文化特色与成就,初步发现"原始聚落图"与"狩猎路线图"记录了"夏商周"古文化雏形时期人类活动状态;"疆域图"与"墓穴图"表达了"春秋战国"文化奠基时期统治者关注重点;"驻军图""三维地形图"与"商业图"等,象征着"秦汉"中央集权文化时期频繁战事需求;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细腻文化时期,土地管理精准化开创了古地图科学,并完成了"地形方长图"等科学古地图;域外地图(西域与亚洲)与疆域政区图,标志着"隋唐"鼎盛时期中外文化交往成就,以及强化领土与政区管理需求;基于"制图七法"守令图,以及石刻图、印刷图的出现,标志了"宋元"灿烂文化时期古地图创新成就;享誉世界古代航海图、海防图,以及经纬度世界地图与内府舆图等,标志着"明清"多元文化推动的中国古地图走向近代地图之进步。总之,中国古地图属于古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则相互促进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32.
韩昭庆 《地理学报》2007,62(8):F0003-F0003
张修桂先生的《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于2006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引论"和四篇十二章,70万字.  相似文献   
33.
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彻底改变了西方人的空间观念。艺术家、探险家、商人都成为地图的绘制者,自然科学突飞猛进,新知识和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地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4.
董正泉 《地图》2000,(3):43-44
经常有朋友问我 :“要收藏的东西这么多 ,你为什么偏偏喜欢地图呢 ?”我回答说 :“别的收藏搞的人多 ,我赶不上。地图搞的人少 ,容易出名堂 ,更有意思。”在多数人看来 ,收藏只是投资的另一种形式。要投资就要选热门品种 ,如邮票、钱币、磁卡等 ,而热衷于地图这种冷僻的品种 ,似乎脱离常规了。其实在我看来 ,地图作为一个收藏品种 ,不只是点线符号组成的抽象图案 ,更是有生命的文化载体。它既有指路、导向、助学等实用功能 ,又以特有的方式在无意间见证历史 ,记录一个地方的发展变迁 ,甚至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这是一张 1 941年的“江…  相似文献   
35.
杨浪 《地图》2014,(1):34-43
在“丝绸之路”这个话题被德国人李希霍芬提起100多年之后,一卷新发现的古地图重新点燃了中国人对“丝路”的热情。  相似文献   
36.
李占荣 《地图》2011,(5):130-131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的决策往往需要参考历史资料,古地图因为同时承载了历史和地理信息,是当之无愧的历史见证物。  相似文献   
37.
竹青 《中国测绘》2011,(4):84-84
作为地理信息产业社会化应用的重要成果.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平台“天地图”建设日趋完善。记者近日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天地图”将于近期开通手机版和古地图频道.并提供国外的城市地图和国内部分城市的街景影像、建筑物轮廓.三维模型等。  相似文献   
38.
近九十年来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近九十年来大陆学者在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方面的状况,从地图学的内容来说,讨论较多的问题有中国地图学发展的通史,个别古地图研究,地图学的理论和方法,古航海图研究,以及地图学史目录和史料的整理。个别地图讨论较多的有马王堆汉代地图,放马滩秦代地图,利马窦的世界地图,皇舆全览图,华夷图,禹迹图,舆地图,以及广舆图等。这些情形无疑受制於有关史料的有无。 有比较重要贡献的学者,1949年以前有王庸、竺可桢、和翁文灏等人。1949年以后有曹婉如、郑锡煌、陈述彭、任金成、胡邦波、黄盛璋、纽仲勋、汪前进、汪家君、张修桂、杨文衡、以及潭其骧等人。 多数著作叙述多於分析,理论的研究相对地较少,几乎没有从世界宏观架构观点的研究,也缺少比较的研究。总的来说,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在中国地理学史的研究中,却是比较活跃的部门之一,由於考古上发现了一些古地图,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毫无疑问,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在近三十年间,取得了比较以前更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39.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京杭大运河则担负着河运的重要职责,其重要性决定了古代关于黄运工程及其治理的地图数量繁多。本文旨在通过对大量明、清时期黄河、京杭大运河水利地图的梳理,对明、清时期水利地图的载体形式、表现形式和绘制特点进行剖析,并探讨其在地理学、地图学、水利学方面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明、清时期的黄河、京杭大运河地图,从载体形式来分,主要分为水利典籍(志书、图说)附图和绘本舆图2类:前者多为示意性地图,画法比较简单,只起到辅助说明水利典籍的作用;后者多采用山水形象画法绘制,多为长卷展开景物再现式地图,其主要特点是形象直观。其采用的“对景法”地图表现形式(即所绘黄河、京杭大运河两岸各类地物要素均朝向河流中心线),容易引起读者的视觉共鸣,轻松构筑被描画事物的整体画面。从表现形式和绘制特点来看,明、清时期还出现了另外2类地图:计里画方类地图和经纬度实测地图,但由于其实用性和艺术性不如山水形象画法地图,因此,这2类地图在明、清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但从功能和价值而言,不论是长卷展开式古地图、计里画方类古地图,还是经纬度实测地图,对于古地图史、历史地理学、古代水利研究,对如今的地图、水利、地理学研究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