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主要气象因子在唐河县的变化规律和对金花梨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金花梨在遭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金花梨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2.
利用山东省5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逐日日照时数及32个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站2008—2018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等分析了设施农业生产季连阴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对设施内气温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上,过去58 a山东省连阴天年总发生次数和总连阴天数分别以1.7次·a~(-1)和6.5d·a~(-1)的趋势增加,且年总发生次数在1999年发生突变;空间上,过去58 a连阴天总发生次数和总连阴天数均呈"东北—西南"向增多分布,聊城和德州地区的增加较其他区域更为明显,单站年发生次数和连阴天数增加超过0.06次·a~(-1)和0.2 d·a~(-1),且变化趋势在聊城等15个和13个站点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显著性检验;随着连阴天数增加,设施内气温降温幅度会增大;相同连阴天数时,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降幅春秋季大于冬季,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春秋季基础温度高于冬季,从而更容易引起温度的剧烈变化所导致。研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研究设施农业种植布局和指导设施农业生产及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3.
温度是露天保存的夯土遗址由病害发育到整体消亡长期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遗址体内部温度的时空分布以及对环境气温的响应规律则更对其劣化形式与进程具有关键性的控制作用。研究对3处位于西北不同气候分区的典型夯土遗址的四季环境温度及其断面内部温度的日际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遗址断面内部各监测点温度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环境温度及断面内部监测点日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均可分为两个降温阶段和一个升温阶段,夏季与其余季节各温度变化阶段时长存在一定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在任何季节的每个温度变化阶段断面的温度变化范围及环境响应速率均具有纵向变化显著于横向变化的规律,而且春季的第2降温阶段的温度变化范围以及响应速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利用青岛站1900~1997年各年度和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各年代的年度和4季平均距平百分率等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周期图展开方法,探讨了青岛市近百年来和未来二十几年的年度降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5.
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南沙群岛海区,具有盛行季风和受各种天气系统影响明显、高温高湿、常年多去、降雨量丰富、大风频繁、风向变化规律明显、辐射强烈、热量充沛、“长夏无冬”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6.
重庆金佛山表层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的CO2释放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碱溶液吸收法通过对重庆金佛山林地、裸地表层岩溶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量进行野外监测,研究了影响土壤CO2释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壤CO2释放变化规律。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主要随着温度而变化,即气温降低,土壤CO2释放量减少,在昼夜时段,土壤CO2也随温度而变化,但相比温度变化有明显滞后性;降雨对土壤CO2释放有比较复杂的影响,但非简单的线性相关;同时植被也会影响到土壤CO2的释放,总体上,相比裸地而言,林地的土壤CO2的释放量大,但在不同时间段内土壤CO2释放强度与气温的关系有较大差异。一天时间段内林地土壤CO2释放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较裸地灵敏,这是因为林地本身生物量大,对温度反应敏感,温度很小的变化就能引发土壤CO2释放量的大幅度地改变。而在以月为单位观测时间段时,裸地土壤CO2释放强度与气温的关系较林地灵敏,这可能是因为植被覆盖减缓气温对土温的影响,对土温有较强的调节作用。这种不同植被系统下,在不同时段土壤的CO2释放量动态差异在讨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时应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27.
本文首次系统地收集整理了观测资料比较齐全、国内公开发表的热流数据167个,并对之进行了初步分析。这些数据的地理分布还很不均匀,热流值变化范围为25—245mWm-2,多种平均方法得到的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区域代表性热流值范围为61—68mWm-2。作者所作的经纬度网格和条带统计还揭示,数据覆盖区内热流沿经、纬向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纬向条带平均热流值看来具有波状起伏变化的规律。这一结果已经得到日本及其周围海域热流数据的初步印证,如果获得更广泛的证实,无疑具有深刻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28.
利用成都站的最新辐射观测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拟合出了四川省有效辐射的气候计算经验公式,计算了全省的地面射出辐射、有效辐射、大气逆辐射和辐射平衡,并对其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我省气候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黄河北煤田岩浆侵入体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北煤田岩浆侵入体基本特征刘桂建(山东煤田地质局三队肥城271601)1概况黄河北煤田全长50km,大体平行黄河,呈NE~SW方向延伸。自西向东划分为旦镇、长清、袁庄、济西等勘探区。区内山西组与太原组含煤岩系普遍受岩浆侵入,并使部分可采煤层变成天然...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