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薇西盆地、南薇东盆地同处于南沙中部海域南沙地块上,地理位置十分相近,但其构造特征却有明显差异。本文根据两盆地的构造沉降变化规律及构造沉降在盆地总沉降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分析两盆地构造演化的差异性以及构造演化阶段的不同对盆地沉积面貌所造成的影响,同时论述构造特征、构造沉降、构造演化、沉积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总被引:60,自引:10,他引:6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 2 0 0 0年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统计分析表明 ,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秋三季及全年日平均年际变化表现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能见度较好 ,前期和末期能见度较差 ,2 0 0 0年能见度迅速好转 ;夏季能见度年际变化在 1997年以前与其他季节相反 ,1995年能见度最差。大气能见度与同期地面气象条件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比较表明 ,春、夏、秋三季以空气湿度、PM10 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 ,冬季以PM10 、SO2 、空气湿度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空气污染物浓度呈反相关 ,与风速的相关性较为复杂 (有时呈正相关 ,有时呈反相关 ) ;高湿度 (相对湿度 f≥ 80 % )、小风速 (地面风速u≤ 2m·s-1)和雾是造成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条件 ;污染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冬季最为明显 ,秋季次之 ,夏季最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尽分析了冰岛低压和大西洋高压的长期变化规律,发现两者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而且冰岛低压和大西洋高压的强度具有明显的反相关。同时,还分析了大西洋高压和冰岛低压与我国气候的关系,发现大西洋高压与我国冬季气温基本呈正相关,而冰岛低压与我国气温大致呈反相关,但均没有显著影响,所以两者都不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4.
高岭石与碱剂作用后反应液中硅铝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忠  沈明道 《矿物岩石》1997,17(3):53-5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高岭石与碱剂间的作用对反应后的液相参数进行全面测定,以查清温度,反应时间,碱性驱替剂的种类浓度等因素与液相参数和固相参数的关系。提出高岭石的非一致性溶蚀趋势,并探讨高岭石与碱性驱替剂的作用机理,丰富了化学驱油过程中化学剂与矿物作用方面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土壤湿度年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土壤墒情预报模型中建立的河南省台站土壤墒情数据库资料,对不同类型土壤湿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不同类型土壤湿度差异、地下水对土壤湿度的影响及河南省土壤湿度的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利用SMART 1台阵三次地震记录拟合了各个测点在地震中的竖向地震动强度包络曲线及Amin 和Ang的强度包络函数中各模型参数值,分析了各模型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各模型参数随二维空间坐标及土层厚度变化的随机模型,为多点地震动合成中竖向强度包络函数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了以多种富镁矿物为原料,制备适合于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新型镁质膨胀材料,用以补偿大坝由于温度应力引起的收缩。通过在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浆体中,外掺不同比例的新型镁质膨胀材料和传统MgO膨胀剂,研究水泥浆体压蒸膨胀率的变化规律以及40℃水中长龄期养护膨胀率的变化过程及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膨胀材料掺量的增加,膨胀率相应增加。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膨胀率相应增大,到120d左右,膨胀趋于平缓。粉煤灰对传统MgO膨胀剂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新型镁质膨胀材料能很好的改善抑制作用,从而满足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福建省水氡观测资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试图利用相对均方差、拟合噪声水平和相对年变幅等三项指标,对福建省8个水氡点的观测资料质量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总电子含量赤道异常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际GNSS服务组织提供的总电子含量格网数据,从全球角度分析了电离层赤道异常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相关研究结论做了比较分析。首先,利用2011年3月21日(春分)的总电子含量格网数据分析了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域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然后,利用2000—2012年的总电子含量格网数据和太阳黑子数据,统计分析了120°E上空电离层赤道异常出现的地理纬度和强度的变化规律,并以2002年(太阳活动高年)和2008年(太阳活动低年)为例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域随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自东向西移动,分布在地磁赤道的两侧,具有南北半球的非对称特性;电离层赤道异常出现在当地时间T 12:00:00—T 16:00:00,日落后持续2~3h;电离层赤道异常峰值强度与太阳活动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电离层赤道异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出了"半年度异常"和"冬季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利用陕西省咸阳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1992—2021年的土壤湿度资料,采用线性评估、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咸阳30 a来土壤湿度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个层次土壤湿度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0~10 cm年平均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率为-0.99%/10 a, 20~30 cm为-1.03%/10 a, 40~50 cm为-0.87%/10 a;各季节三个层次土壤湿度也呈下降趋势,其中春季降幅最大,其次为冬季、夏季,秋季降幅最小。0 cm土壤解冻有推迟趋势,平均变化趋势率-2.92 d/10 a; 0 cm土壤冻结有提早趋势,平均变化趋势率为-1.81 d/10 a。土壤湿度影响因子中,气压、降水量与土壤湿度成正相关,地温、气温与土壤湿度成负相关;某些年份在降水量增加的前提下,由于地面温度和地温增加的影响,也会造成土壤湿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