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79篇 |
免费 | 1082篇 |
国内免费 | 5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44篇 |
大气科学 | 810篇 |
地球物理 | 846篇 |
地质学 | 929篇 |
海洋学 | 399篇 |
天文学 | 56篇 |
综合类 | 245篇 |
自然地理 | 1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49篇 |
2023年 | 195篇 |
2022年 | 222篇 |
2021年 | 264篇 |
2020年 | 195篇 |
2019年 | 204篇 |
2018年 | 158篇 |
2017年 | 155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181篇 |
2014年 | 197篇 |
2013年 | 164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87篇 |
2010年 | 184篇 |
2009年 | 193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60篇 |
2005年 | 151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96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首都圈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在地震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地区39°~4 1°N,115°~118°E范围内1980~2 0 0 0年的2 0 98个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均方根残差从重新定位前的1.4 s降到0 .32 s。重新定位后,地震活动多集中分布于北东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或密集成北东与北西向线性分布,与已知活动断裂具有密切的关系。在顺义与延怀盆地一带揭示出几条高角度北西向隐伏活动断裂,长度在10~2 0 km间。小震活动显示的构造信息表明,北西向构造是重要的发震构造,在现今构造变形和地震孕育、发生中,与北东向构造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定位震源深度分布在东西方向上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性,推测是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强弱在横向变化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52.
53.
从气动夯管锤的铺管原理和破土机理出发,分析了各种地层中进行夯管法铺管的特点,并提出了地层可夯性分级。还介绍了气动夯管锤铺管施工过程、气动夯管锤的选用、气动夯管锤的铺管精度和注浆润滑等问题以及气动夯管锤在其它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
55.
56.
采用薄层法算出群桩基础的频域阻抗,将群桩阻抗等效于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并表示为一个复数的频域传递函数。基于矢量匹配法(VF法),通过对传递函数拟合得到任意分层地基的群桩阻抗函数的集总参数形式。采用VF法对整体频域拟合,可以得到多项分式分式阻抗形式,进而扩展成为Wu-Lee模型。结果表明,VF法拟合得到的动力柔度函数可以精确地匹配分层地基动力柔度函数,由于多项分式的形式可以直接扩展成为Wu-Lee集总参数模型,且数值稳定。对于高频阻抗拟合需要采用高阶数,进行劳斯(Routh)降阶,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从交通问题的对偶规划出发, 引入由Beckmann 和Wallance, Golob 和Beckman 等提出的不确定性效用方法, 建立交通问题和双约束重力模型的关系。证明当旅行者效用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标准差趋于零时, 双约束重力模型中的距离摩擦系数趋于正无穷, 由双约束重力模型确定的旅行分布使得总的交通成本达到最小。在这种关系中, 双约束重力模型中平衡因子的作用是市场调整旅行终点服务价格进而调整旅行者消费者剩余的结果。通过建立的分 析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成都和昆明等七个城市间航空交通的应用, 发现多数航线的模拟较好。结果表明各终点的差异性、消费者偏好的不同、交通工具的替代性和旅行目的之差异性等可以导致一些较大的误差, 这些差异性可以采用对起终点对的单位交通费用的调整来体现, 从而达到较好的模拟和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58.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河口、近岸海域三维斜压水流数值模式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了不同垂向坐标下三维水流模式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地形拟合坐标(σ坐标)模式可以很好地拟合床面地形和自由面,已在物理海洋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地形变化剧烈,尤其在密度层结效应明显的海域,σ坐标模式中的水平压强梯度力误差会引起伪密度流。寻求高精度的数值模式以及更加有效的拟合坐标变换将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9.
基于HBase的空间矢量数据存储模型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存储模型是数据库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关系型空间数据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以及采用HBase管理空间矢量数据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关系型空间数据库存储模型的基础上,将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模式向HBase存储模式转换规则应用到空间矢量数据管理领域,提出了空间矢量数据关系存储模式向HBase存储模式转换方法,设计了一种空间矢量数据HBase存储模型。利用HBase的实体嵌套、反范式化、无模式等特性,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完善。通过试验验证了在没有辅助索引情况下,本文设计的存储模型查询效率优于目前常用的基于HBase的空间矢量数据存储模型。 相似文献
60.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路段车流数据,建立包含I~IV类客车和I~VI类货车在内的全样本、高精度碳排放计量模型,并采用地理空间分析法探索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空间差异性。结论主要有:1)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货车,货车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57.1%;客车占42.9%。其中,中小型机动车,如I类客车(即小汽车)、I类和III类货车等是高速公路主要碳排放源。2)在高速公路网络中,碳排放高值路段具有集中于国家级高速公路、邻近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区、邻近机场和港口等空间特征。客车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沿广州市向外呈放射状分布;货车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分布在国家级高速公路,且货车载货量越小,碳排放空间分布越集中。3)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较高的地市多集中在珠三角城市群,广州市城市首位效应突出。县区尺度下,高速公路碳排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显著,碳排放较高的县区多为广州市和佛山市下属县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