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24篇
地质学   371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41.
海洋-大气耦合辐射传输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已有的DISORT大气辐射传输模式基础上,耦合进一个海洋反射模式,在海洋反射模式部分,考虑了风生海表毛细波对海表双向反射的作用以及海洋中叶绿素、悬浮物、溶解有机物对海洋反射光谱的影响,同时,为应用方便,为此模式配套了完整的大气温、压、湿、微量气体、气溶胶及太阳地外谱数据集;此海洋反射模式和海洋-大气耦合辐射传输模式已与1995年9月5日黄海海面反射光谱的实测资料和飞行实验中的光谱仪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上符合。  相似文献   
842.
用NOAA/AVHRR探测地表反射率和NDVI的订正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NOAA/ AVHRR反射率和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 (NDVI) 资料在气象、水文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因为地表双向反射和大气对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的影响, 即使在地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 卫星探测到的反射率和NDVI也有很大的变化。在除云处理和NOAA-14/AVHRR衰减校准的基础上, 利用6S模式对NOAA-14/AVHRR可见光和近红外反射率及NDVI资料进行了大气订正, 并利用Roujean和Rahman模式在大气订正后进行了双向反射订正。大气订正使可见光反射率减小3.34(反射率单位), 近红外反射率增加3.43(反射率单位), NDVI增加了0.22, 分别占各自平均值的78.2%, 15.9%, 35.5%。双向反射订正对NDVI的绝对值影响不大, 但消除了反射率和NDVI的不规则变化, 订正后能够较好地反映森林植被的物候效应。对各订正参数进行了误差分析, 结果表明订正对太阳和卫星天顶角的误差最敏感。  相似文献   
843.
中国西南部新生代陆内转换造山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松潘-甘孜造山带和三江造山带,新生代时期地壳隆升急剧,构造作用显著,岩浆活动突出,相应的成矿作用丰富多彩。据此,作者认为这是一次遍及全区的重要陆内造山作用,从而在原中生代造山带基础上更新形成现今呈南北向的新生代造山带。鉴于它具有处于大陆转换带构造位置、遭受双向挤压应力、显著的走滑断层活动以及构造-地貌三分性等特征,作者建议统命为大横断陆内转换造山带。最后,作者初步提出该造山带的双向造山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844.
黑龙江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动态趋势突变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区地下水动态规律是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采用双向回归突变分析方法研究黑龙江建三江地区(19922011)地下水埋深序列的趋势突变点,结合水稻面积增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地下水动态趋势突变与灌溉面积的响应关系,同时运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方法来分析研究地下水动态趋势突变与降水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建三江地区地下水水位的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整体上呈"快慢快"的特点,趋势突变时间多发生在20002001年间和20062007年间;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受水稻种植面积与降水影响,第三阶段主要受水稻种植面积增长的控制。  相似文献   
845.
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   总被引:143,自引:72,他引:143  
冈底斯带的构造属性及其构造单元划分一直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我们的分析数据,对冈底斯带的地质构造格局进行了厘定和划分,讨论了冈底斯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冈底斯带可划分为6类不同的构造单元和18个次级单元,这些不同级别的构造划分较为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冈底斯带的地质面貌。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时空结构的剖析和对相关火山岩浆作用记录的分析,认为冈底斯带不是简单的地块、陆块或地体,而很可能是以隆格尔-念青唐古拉为主轴,经历石炭-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新世六次造弧增生作用和相关的弧-陆、陆-陆碰撞作用并最终定型于新生代晚期的复合造山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冈底斯带的构造演化很可能受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雅鲁藏布洋向北的双向俯冲的制约。强调以增生弧为背景的火山岩浆弧(如昂龙岗日火山岩浆弧、东恰错弧、桑日火山弧)可能是冈底斯地区寻找斑岩铜矿的最佳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846.
阿尔金断裂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滑移速率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金断裂是亚洲大陆最大、也是最活跃的走滑断层之一.一般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间的汇聚通过地壳增厚与沿阿尔金等主要深大断裂的侧向滑移2种机制被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地壳形变所吸收.由于这2种机制所预测的阿尔金断裂的左旋滑移速率相差甚巨,因此,阿尔金断裂的滑移速率成为判断2种机制相对重要性的重要依据.采用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及数值模拟方法对阿尔金断裂滑移的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的滑移速率呈长期减小的趋势;青藏高原经历了由块体的侧向挤出向地壳增厚的转变过程;阿尔金断裂在不同地质时间尺度下的滑移速率尚需精确确定;单纯将阿尔金断裂滑移速率的大小作为判断青藏高原构造模式的依据也是应该受到质疑的.  相似文献   
847.
李铮  汪波  何川  李福海  朱培  宋洋 《岩土力学》2015,36(4):1071-1077
针对地下工程中锚杆防腐性能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多重防腐锚杆的构造和防腐机制。通过模拟不同的腐蚀环境,进行双重和多重防腐锚杆的抗腐蚀性试验研究,观察腐蚀后锚杆的表观变化并测试其抗拔力,分析比较两者锚筋与水泥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与滑移位移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多重防腐锚杆由于在水泥浆中设置了套管,在不同腐蚀环境中其拉拔力始终高于双重防腐锚杆,且随时间更加明显;硫酸盐的结晶作用和腐蚀因子间的牵制效应会使防腐锚杆拉拔力有短暂的提高;多重防腐锚杆产生相同滑移位移对应的粘结强度更大,粘结强度超过极值后的残余强度高于双重防腐锚杆。以上成果能够用于地下结构中防腐锚杆的设计和后期服役期间的耐久性分析,为实际工程中防腐锚杆的抗腐蚀性能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48.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近年来专题研究和区域填图所取得的一些调查成果,就区内地质构造分区与双向变形褶皱带、造山带内地质特征与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等提出了新的认识,为探索区内地质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49.
中等倾角岩层顺向坡,受坡体结构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控制,多存在变形、崩塌、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常常会诱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该类斜坡潜在滑动面不直接出露地表,一般具有变形机制复杂、隐蔽性强和危害大的特点,是滑坡领域关注与研究的重点。拖担水库大坝左岸为一古滑坡,在水库扩建开挖过程中,诱发古滑坡体复活。在分析古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勘察和变形监测结果,研究了其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左岸古滑坡具有岩层倾角“上陡下缓”、滑体底部存在反倾坡内的剪切破碎带、滑床岩体产生弧状弯曲的特点;②古滑坡体为一基岩顺层滑坡,滑动模式为“滑移(弯曲)—剪断”型,其变形破坏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弯曲隆起阶段、滑移剪出阶段和扰动变形阶段;③该类斜坡变形破坏后,坡体易沿“上陡下缓”的椅型软弱层面发生二次滑动,滑坡控制关键是对下部变形区的保护。  相似文献   
850.
原特提斯洋的俯冲时限以及俯冲极性还存在较大争议,对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端的昆南亚带中敖洼得花岗闪长岩体开展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454±2 Ma,指示侵位时代为晚奥陶世.岩石Na2O/K2O比值为0.92~2.68,Mg#为39~43,A/CNK为1.00~1.03,属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标准化图显示右倾,(La/Yb)N介于17~46,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分异及中等-弱的Eu负异常(0.48~0.96).花岗闪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L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Cr、Ni含量较低,Sr/Y均值为55.全岩(87Sr/86Sr)i较为均一(0.705 9~0.706 3),εNd(t)变化范围为-4.1~-1.9,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3~1.5 Ga,锆石εHf(t)变化范围为+5.4~+9.2.敖洼得花岗闪长岩具有低镁埃达克质岩的特征,为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熔融后的洋壳残留应为含石榴子石角闪岩,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指示岩体形成于火山弧环境,结合昆中断裂带内蛇绿岩及其两侧相关变质岩、弧花岗岩、弧后盆地火山岩等的综合对比,笔者认为昆中缝合带原特提斯洋(昆中洋)在晚奥陶世存在双向俯冲,敖洼得岩体形成于原特提斯洋的南向俯冲消减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