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85篇 |
免费 | 1318篇 |
国内免费 | 29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6篇 |
大气科学 | 1269篇 |
地球物理 | 1335篇 |
地质学 | 5504篇 |
海洋学 | 856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297篇 |
自然地理 | 1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322篇 |
2022年 | 379篇 |
2021年 | 288篇 |
2020年 | 322篇 |
2019年 | 384篇 |
2018年 | 288篇 |
2017年 | 285篇 |
2016年 | 287篇 |
2015年 | 322篇 |
2014年 | 451篇 |
2013年 | 319篇 |
2012年 | 402篇 |
2011年 | 408篇 |
2010年 | 417篇 |
2009年 | 475篇 |
2008年 | 412篇 |
2007年 | 295篇 |
2006年 | 395篇 |
2005年 | 347篇 |
2004年 | 283篇 |
2003年 | 259篇 |
2002年 | 223篇 |
2001年 | 231篇 |
2000年 | 200篇 |
1999年 | 196篇 |
1998年 | 193篇 |
1997年 | 167篇 |
1996年 | 172篇 |
1995年 | 156篇 |
1994年 | 148篇 |
1993年 | 113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111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深海水下机器人主要用于深远海地质、矿物资源和生物调查研究,以及海洋石油工程服务等水下综合作业,能够实现深海近底高精度、长时间的定点取样作业及其他精细化调查。结合国内外深海ROV装备和技术发展现状,以新研发的6 000 m级"海龙Ⅲ"号ROV搭载"大洋一号"船执行的2018年南海综合海试和48航次为例,从深海试验流程和方法、浅水区功能测试、深水区功能测试、深海观测及取样功能测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ROV海上试验和应用作业过程,对作业水深、功率配置、水下运动能力、搭载能力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试验验证。海上功能测试和试验性应用结果表明,"海龙Ⅲ"ROV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系统在不同深度、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观测取样作业能力,创新了深水ROV作业方法手段,分析得出此类装备目前在国内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后期改进计划,以期为深海ROV的海试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2.
73.
74.
沉箱防波堤兼作岸式波力发电装置是1种新型的港工建筑物,它是集合了防波堤与岸式振荡水柱波力发电装置的共性特点设计而成.本文主要是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沉箱气室捕能效果.试验中主要采集了沉箱气室内的波高、气压以及输气管的空气流速等数据. 相似文献
75.
76.
77.
水泥土搅拌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新跃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28(3):52-54
如何根据未压到破坏的试桩资料来确定水泥土桩极限承载力的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预测模型和残差模型,提出一种预测水泥土搅拌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福建沿海牙鲆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T.&S.)属鲽形目 ,鲆科 ,牙鲆属。南方俗称左口鱼、皇帝鱼、比目鱼 ,其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为大型名贵海产鱼类 ,经济价值很高 ,是我国主要养殖品种之一。近几年牙鲆养殖在福建方兴未艾 ,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夏季水温过高难以度夏 ,而利用地下水进行工厂化养殖投资大、成本高 ,经济效益不理想。因此 ,作者于1998年利用深水沙质底池塘进行牙鲆养殖试验 ,成功解决度夏问题 ,取得了满意结果。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选择福建省莆田县南日岛垦区内池塘一个 ,面积6.7ha ,南北… 相似文献
79.
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放线菌的原位培养分离及其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发掘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本文利用原位培养装置,埋于根际土壤中俘获放线菌,30d后取回实验室,采用平板涂布法对4个地点的原位培养样品于15种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株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进行抗菌活性和产酶活性检测。共分离得到113株放线菌。对其中33株放线菌进行测序,结果表明20株属于链霉菌属,11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1株属于伦兹氏菌属,1株与拟诺卡氏菌属相似性最高为90%,很可能属于放线菌一个新属。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其中有7株、4株、18株、6株、10株、3株实验菌株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抑制作用;有55株、62株、24株、72株的实验菌株分别具有纤维素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胶原蛋白酶活性、酯酶活性。原位培养可以丰富对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认识,分离到了新种甚至可能是新属的放线菌,分离得到的部分放线菌菌株具有较高生物活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