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7篇
  免费   884篇
  国内免费   976篇
测绘学   335篇
大气科学   485篇
地球物理   1326篇
地质学   1929篇
海洋学   475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28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8篇
  1963年   3篇
  1954年   5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8篇
  1940年   3篇
  1926年   3篇
  19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9 毫秒
61.
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从诸多濒临带压开采威胁的煤矿中得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出了煤层底板突水这种地质现象的演化和特征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建立了矿压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计算式。通过对以往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推理和总结,克服了以往计算公式的不足,继承和发展了公式的优点,得出了考虑因素较全面和较科学的突水系数计算式,从而为解决煤层底板隔水岩柱薄弱地带或断裂陷落柱薄弱地带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套公式在太原西峪煤矿和晋城矿务局(西区)得到了应用,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浅议反射法混凝土厚度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隧道衬砌、路道、路面楼板等只有一个检测面,冲击回波法成为新的厚度及缺陷检测方法.由冲击回波法与基桩反射法的共性及特性揭示了这种方法的机理及频域与时域检测2种不同施测方法以及对激振的不同要求.用惠更斯菲涅尔带分析了水平分辨率,最后说明该种方法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63.
江苏高邮地震台地磁变化与地震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江苏高邮地磁台1980年至2002年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值的高值异常与江苏及邻区ML5.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地磁垂直分量谐波幅度的逐日比,提出了适用于高邮地磁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并对其内检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4.
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大地震发生的地球物理条件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周缘是我国的主要强震区之一,也是地球物理场变异带和地壳陡变带,前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强震的发生与它们有密切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强震往往发生在地球物理场变异带和地壳陡变带等值线由密集变为舒缓或斜坡带上,这可为地震地点的预测、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地震参数的确定,提供基本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5.
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大尺度岩石试件破坏声发射实验,对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理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加载条件力求能够模拟地下岩石的复杂受力过程。在加载过程中,岩石试件内部出现的损伤用声发射技术进行了记录。实验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所得的结论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合。把加卸载响应比值Y的变化情况与声发射事件定位的过程相对比,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岩石材料内部的损伤发展过程与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而高Y值的异常情况出现,又是在材料发生最终破坏之前,所以,可以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定量地分析岩石试件损伤演化情况,从而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及地震做出预测。实验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  相似文献   
66.
压缩模量的错误和弦线模量的改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缩模量(Es)计算沉降量的不确定性很大。弦线模量(Ech)不用力学试验,根据土的物理指标取值:一般粘性土用孔隙比、含水率,软土类土用孔隙比,计算结果用液限修正。Ech用的是土的常规指标,所以和E的计算可以一一对比。对比结果显示,Es和附加压力的关系是错误的,Ech改正以后,计算准确性有大幅度的提高,并解决了黄土湿陷变形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67.
了解地震事件沿着发震构造重复发生的过程是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对地应力变化的静态以及动态分析,研究了由地震破裂引起的断层相互作用和触发作用,启发这项研究工作的一个基本的假定是:地震扰动断裂带附近的应力状态能激发或延滞其后的地震破裂。  相似文献   
68.
The central structure belt in Turpan-Hami basin is composed of the Huoyanshan structure and Qiketai structure formed in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onal tectonics. The thickness of strata i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growth fault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footwall, and a deposition center was evolved in the Taibei sag where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fault is located. In late Jurassic the collision between Lhasa block and Eurasia continent resul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urpan-Hami basin from an extensional structure into a compressional structure, and consequently in the tectonic inversion of the central structure belt of the Turpan-Hami basin from the extensional normal fault in the earlier stage to the compressive thrust fault in the later stage. The Tertiary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plate and the Eurasian plate occurred around 55Ma, and this Himalayan orogenic event has played a profound role in shaping the Tianshan area, only the effect of the collision to this area was delayed since it culminated here approximately in lat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The central structure belt was strongly deformed and thrusted above the ground as a result of this tectonic event.  相似文献   
69.
软土路基沉降与软土层厚度及填土高度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路基沉降与软土层厚度及填土高度的关系和规律,并分析了原因,推导出计算路基沉降的公式,提出了判断填土速率快慢和填土高度变化大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0.
选取反映大气环流作用的500hPa的三个因子场:1956~2001年环流特征量、振幅和位相资料作为预报因子与钦州市1957~2002年5月降水量求相关比,将求得的高相关比因子用非线性映象法制作钦州市1995~2002年5月的降水量预报,试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