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82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38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29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太平洋褶柔鱼为大洋性经济鱼种,具有一年生命周期,其资源变动受气候和海洋环境条件的显著影响。本研究根据日本提供的2003-2012年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体的渔业统计数据,结合产卵场环境数据以及尼诺指数ONI(定义为Niñ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体产卵场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Chl-a)浓度以及适宜产卵面积(SSA)的变动情况及对其资源丰度(CPUE)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体产卵场SST、Chl-a浓度和SSA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各年CPUE与Chl-a浓度以及SSA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SST相关性不显著(p>0.05)。此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通过驱动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体产卵场SSA和关键海域(25°-29°N,122.5°-130.5°E)内的Chl-a空间分布和大小变化,从而改变其资源丰度,但影响作用随各异常事件的强度不同而变化,具体表现为:发生弱强度厄尔尼诺事件时,产卵场SSA较高,Chl-a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导致资源补充量处于较低水平,CPUE降低;发生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时,产卵场SSA较低,但Chl-a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导致资源补充量增加,CPUE处于上升水平;发生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时,产卵场SSA和Chl-a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资源补充量显著增加,CPUE显著升高。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体产卵场摄食孵化环境和资源丰度变动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2.
1983 El Nino盛期洋面的热量平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大升  杨柏  潘志 《海洋学报》1992,14(2):35-46
本文利用1983年1月份(1982/83年埃尔尼诺最强时期)的海、气资料,对35°N-35°S、45°E-75°W的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获得的净辐射、海洋向大气传输的潜热、感热通量及获得的净热量作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冬半球的潜热、感热向上输送大于夏半球,南半球热带中太平洋感热由大气传给海洋,但数值较小;东太平洋大气获得的潜热通量比常年平均值小.净辐射基本上呈纬向分布,云量对其影响很大,海表面温度(SST)和净辐射有很好相关关系,高SST区与净辐射低值区对应,E1 Nino期间的SST异常使得中太平洋海域洋面获得的净辐射减少,而该处洋面上大气获得的潜热通量则较多,故海洋净获得热量减少.净热量平衡,冬半球海洋一般为大气的能源,夏半球为大气的能汇.  相似文献   
963.
热带太平洋海温信息区SST与SOI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作者确定的热带太平洋4个海温信息区SST(海水表面温度)资料,探讨了厄尔尼诺期间和反厄尔尼诺期间SST和SOI(南方涛动指数)的变化特点其相互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964.
利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自1961年以来观测到的8次厄尔尼诺事件中赤道西太平洋地区西风异常与大气气候基本态的关系,结果发现厄尔尼诺年赤道西太平洋地区西风异常具有和大气气候基本态相一致的季节变化特征.利用一个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观测到的厄尔尼诺年赤道西太平洋地区西风异常的变化特征.对模式结果的分析表明,大气气候基本态对厄尔尼诺年赤道西太平洋地区西风异常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它是通过影响大气模式中的加热场来影响赤道西太平洋地区西风异常.大气模式中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加热场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和地区性,在厄尔尼诺事件的初始阶段,大气气候基本态是大气模式中的加热场形成的主要因子,而在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和成熟阶段,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是加热场形成的主要因子.模式模拟结果对大气气候基本态依赖的敏感性试验说明,在大气模式加热场中含有大气气候基本态的模拟中,沿中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纬向风异常表现出和观测类似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965.
利用EOF分析方法,讨论了最近20a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温度、纬向流距平与厄尔尼诺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EOF分析第一、二主分量占总量的近80%,其中第一主分量类似于厄尔尼诺模态,第二主分量类似于暖池模态;后一模态存在着突变和渐变两种过程,其中由冷位相变暖位相过程为渐变过程,而暖位相变冷位相过程为突变过程.厄尔尼诺事件是赤道西太平洋暖池突变过程的结果.赤道太平洋纬向流距平EOF的第二主分量代表赤道西太平洋潜流和东太平洋南赤道流的变化,这个模态存在着半年左右的振荡和与厄尔尼诺同位相的年际振荡两种频率.另外,它还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赤道西太平洋潜流和东太平洋南赤道流减弱是产生厄尔尼诺的必要条件.统计回归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和纬向流距平EOF的第二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均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966.
介绍了小波振幅分析方法和小波振周谱分析方法的解析表达,然后利用小波振幅分析方法研究了1950~2003年日长近120d准周期振荡的时频规律(国际地球自转中心提供的1962~2003年的日长变化以及根据美国环境预测中心提供的大气角动量换算的1950~2003年大气激发的日长变化)。此外,还利用小波振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同一时段内厄尔尼诺3、4区海水温度异常年际变化的时频特征,并将它与日长近120d准周期振荡的振幅变化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6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全球海温海冰GISST 2.3b资料, 用EOF技术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年际异常 (SSTA) 变化特征表明:可用Niño3指数表示热带太平洋SSTA, 并用该指数来讨论热带太平洋、热带印度洋SSTA间的关系。分季节分析表明:冬季Niño3指数与热带印度洋SSTA间的关系表现为热带印度洋整体相关系数为正的单极形态, 且1976年以后两者的关系减弱, 其原因是冬季为ENSO事件的盛期, 另外, 冬季西太平洋暖水区东移导致太平洋Walker环流上升支强盛处的东移, 造成两洋的垂直纬向环流耦合减弱。夏季两者关系表现为偶极形态 (热带西印度洋与Niño3指数同相变化, 热带东印度洋则相反), 但1976年以后两者的关系有所加强, 是因为夏季为偶极子盛期, 也是ENSO事件的发展期, 同时夏季西太平洋暖水区东移并未引起太平洋Walker环流上升支强盛处的明显东移, 且印度洋季风环流、太平洋Walker环流的上升支强盛处的强度增大了, 造成两洋的垂直纬向环流耦合更强烈。即1976年以后, 冬季热带两洋SSTA间的关系减弱了, 而夏季两者关系则变得更密切。  相似文献   
968.
ENSO事件对广西气候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951-1998年广西8地市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广西气候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相关关系,认为ENSO事件对广西温影响比对降水的影响明显。在厄尔尼诺年,广西气象以正距平为主,龙其桂北偏暖明显,拉尼娜年广西气温以负距平为主,表现为明显的偏冷现象;厄尔尼诺年,桂北、桂东及沿海降不增多,桂西、桂南降水变化不大,拉尼娜年广西以降水偏少为特点。  相似文献   
969.
利用MERRA-2再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及气象观测资料,在剔除人为排放长期变化产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扰动的基础上,从气候学角度探讨了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东部冬季气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使绝大部分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呈正异常分布,尤其对华北至东北的气溶胶污染加剧作用显著;而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使气溶胶光学厚度异常由南至北呈显著的“+-”双极型分布。进一步成因分析发现,虽然两类厄尔尼诺事件都具有削弱冬季风从而减弱北方气溶胶向南传输的作用,但中部型对水平流场的削弱作用不显著,尤其是东北地区没有通过90%的显著性检验。同时二者对北方大气垂直扰动和气溶胶的湿清除作用相反,其中东部型表现为大气垂直扰动和对流有效位能减弱,降水减少,湿清除减弱;而中部型则表现为垂直扰动和对流有效位能增强,降水增多,湿清除增强。对于南方,强东部型事件引发的强降水可能是产生该区域气溶胶污染影响不稳定的主因,而中部型则主要通过气流削弱作用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溶胶的局地污染。   相似文献   
970.
通过对东亚大槽强度与ElNino事件的统计分析,揭露了在多数ElNino(反ElNino)事件的前期冬季,东亚大槽强度偏弱(偏强)的事实,对10个ElNino事件的合成分析亦表明,ElNino前冬季东亚西太平洋中高纬地区500hPa为显著的高工正距平。谱分析进一步指出,冬季东亚大槽强度与赤道东太平洋各季SST有密切的关系,它们都具有显著的3-4年周期振荡,且槽强度的变前于SST约4-8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