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28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29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厄尔尼诺异常十年尺度的横越太平洋的传播以及增温效应G.A.Jacobs等黑潮范围以外区域的观测资料来自卫星测高和红外线遥感数据。海平面高度(SSH)大的变动通过Geosat-ERM和ERS-1卫星测高数据的分析清晰可见,造成SSH变化的原因是1988...  相似文献   
932.
中国热带气旋与厄尔尼诺事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利华 《海洋科学》2001,25(9):36-38
根据近50a的实测资料,对中国热带气旋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认识:(1)在厄尔尼诺年,中国热带气旋明显偏少。(2)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越大,中国热带气旋的个数越少。(3)中国热带气旋的强度越大,在厄尔尼诺年出现的机会越少。(4)在厄尔尼诺年,中国热带气旋初次登陆的时间偏晚,终次登陆的时间偏早。(5)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越大,中国热带气旋期的历时越短。  相似文献   
933.
本文根据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调查(TOGA)第1至5及第8个航次考察结果,对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6~1987年ElNino事件发生前,热带西太洋海-气热量交换非常强烈,ElNino事件发生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热量交换反而减弱。  相似文献   
934.
埃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士英  王静曙 《海洋学报》1989,11(3):294-303
  相似文献   
935.
刘爱国  吴阳 《海洋通报》2003,22(4):87-91
ENSO事件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一种突出表现。它的出现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异常,从而导致台风活动的异常。根据1884—2000年的台风资料,采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厄尔尼诺(暖事件)和反厄尔尼诺(冷事件)与登陆斗门—厓县热带气旋的关系得出:中等强度的冷、暖事件与登陆斗门—厓县热带气旋个数关系不明显:而在强或弱冷、暖事件中,冷事件影响年登陆斗门—厓县的热带气旋明显偏多。特别是在冷、暖事件影响下,登陆斗门—厓县热带气旋异常偏多年中,冷事件影响年占了64%。  相似文献   
936.
林锡贵 《海洋预报》1993,10(4):37-46
本文分析赤道西太平洋的考察资料,结果表明:气象要素的变化具有典型的热带和赤道气候特征。受埃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气象特征变化显著。降水天气过程的出现、海表水温和气温的水平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天气状况对海表水温无明显影响。一些气象特征与邻近热带和赤道海区不同。  相似文献   
937.
郭其蕴  王日昇 《海洋学报》1990,12(6):714-722
本文根据南北半球(60°N-50°S)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图,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0°-10°S,180°-90°W)海表温度与前期12个月各月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发现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均是冬季大气环流对以后的海温变化影响大.又对比了埃尔尼诺年及反埃尔尼诺年前期大气环流的差异,如以接近埃尔尼诺峰值的11月为例,则在此之前的12个月内,大气环流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自上一年11月至当年1月,与海温相关最大的地区在北半球的大陆上;第二个阶段自2月至5月,为过渡阶段,相关区不稳定,但大部分显著相关区在南半球;第三个阶段自6月到10月,为加强影响阶段,相关区稳定在南半球,反映出南方涛动的特征.最后对环流异常影响埃尔尼诺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8.
1986—1987年EINino期间南海北部的气候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特固  周强 《热带海洋》1990,9(2):98-102
  相似文献   
939.
1983 El Nino盛期洋面的热量平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大升  杨柏  潘志 《海洋学报》1992,14(2):35-46
本文利用1983年1月份(1982/83年埃尔尼诺最强时期)的海、气资料,对35°N-35°S、45°E-75°W的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获得的净辐射、海洋向大气传输的潜热、感热通量及获得的净热量作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冬半球的潜热、感热向上输送大于夏半球,南半球热带中太平洋感热由大气传给海洋,但数值较小;东太平洋大气获得的潜热通量比常年平均值小.净辐射基本上呈纬向分布,云量对其影响很大,海表面温度(SST)和净辐射有很好相关关系,高SST区与净辐射低值区对应,E1 Nino期间的SST异常使得中太平洋海域洋面获得的净辐射减少,而该处洋面上大气获得的潜热通量则较多,故海洋净获得热量减少.净热量平衡,冬半球海洋一般为大气的能源,夏半球为大气的能汇.  相似文献   
940.
本文分析1985,1986,1987三年的部分时间的赤道西太平洋考察资料,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影响下气象特征变化明显;气象特征较邻近热带和赤道海域典型;温度的水平分布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气象要素平均日变化和随季节变化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