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4篇
  免费   1637篇
  国内免费   2116篇
测绘学   892篇
大气科学   2234篇
地球物理   2421篇
地质学   5762篇
海洋学   851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656篇
自然地理   463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480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465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429篇
  1998年   433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312篇
  1991年   355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4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991.
郎静 《应用地球物理》2006,3(3):179-186
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地震解释技术,与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从三维可视化显示出发,以地质体或三维研究区块为单元,采用点、线、面和体相结合的数据体空间可视化解释。该技术结合相干体技术可进行复杂断层的解释与组合;应用空间域层位自动追踪技术能够准确落实构造形态;采用目标雕刻技术,利用反演数据体可实现立体透视岩性体的空间展布及厚度趋势。将该技术应用在大港油田官西地区复杂断块构造解释和歧南西斜坡隐蔽油气藏储层预测两项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可视化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成功率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卫星对地遥测长波辐射(OLR)信息,分析了华北地块OLR信息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合地震活动分布特点进行了短期预测中强地震判定指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华北地区短期内有无可能发生M5以上的显著地震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经近一年的实际检验效果良好,对华北地区震情监测预报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多元地震属性预测测井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寻找井旁地震数据与测井曲线的关系,将这一关系应用到远离井的区域(只有地质数据,但无测井)来预测测井的有关特性,其方法有单属性分析和多属性分析[1]。本文通过实例描述了多属性分析的特点及预测结果。从单属性回归到多属性预测、再到神经网络预测过渡时,预测能力持续提高。同时对地震属性的选择和有效性进行了讨论,将结果应用到整个二维地震剖面上,能更好地确定井以外区域的测井特性。  相似文献   
994.
建立了一个反映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与热带远西太平洋准两年振荡(QBOWP)相互作用最基本物理过程的新概念模式. 在此概念模式中, QBOWP对ENSO的影响通过两种途径: (1) 沿赤道太平洋海洋Kelvin波和 (2) 大气的Walker环流; 而ENSO对QBOWP的影响则可通过大气的Walker环流异常来实现. 对该模式结果的分析诊断表明: 在ENSO与QBOWP相互作用过程中, 大气桥(Walker环流)的作用比海洋桥(沿赤道太平洋的Kelvin波)更重要; 通过QBOWP与ENSO的相互作用, 一个3~5年周期的ENSO振荡可以变为准两年振荡, 而赤道远西太平洋年际变化的主要周期也会变长; 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耦合系统的多时间尺度的年际变化可以通过ENSO与QBOWP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995.
东亚南北地震带大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中国南北地震带与青藏-印尼“歹”字型构造带在成因上的联系,提出东亚南北地震带的观点,认为该地震带包含蒙古、中国西部、缅甸和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研究了该带大地震活动的同步性、主体活动区的有序转移、大地震之间的多次相关迁移与重复等特征,并划分出了该带的5个大震活跃幕:1887-1912年、1913-1937年、1938-1957年、1958-1976年、1977-2005年。苏门答腊2004年12月26日8.7级和2005年3月29日8.5级巨震标志着该地震带最近一次以主体活动区南移到苏门答腊为特征的活跃时段即将结束。尽管未来一、两年内地震带的中部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有利时段,但结合强震图像异常指标反映的孕震状况分析,未来7级地震危险区尚不明朗。  相似文献   
996.
地震强地面运动的特征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强地面运动特征的现行观点和发展趋势。过去十几年中,有赖于强地面运动观测数据的积累,得到一些改进的地面运动经验模型。然而,这些模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震级-距离-土类型“”的参数化相对实际过于简单。其他一些对强地面运动有重要影响的参数,例如:近断层地区的破裂方向性、地壳波导效应、盆地响应等,没有在这些模型中得到反应。建立在地震学理论基础上,并包含了这些附加条件的地面运动数值模型已经得到开发,它们被记录到的地面运动验证是有效的,并且被用来评估过去地震的地面运动,以及对未来地震的地面运动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介绍了查表法设计模糊系统(FSLE)的方法与原理,然后基于该方法建立了华北地区及主要地震带最大震级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分析认为,该方法的建模与预测精度较高,模型外推泛化能力较强,原理简单直观,计算结果稳健。因此,FSLE方法可作为地震趋势建模与预测分析工作中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98.
简要介绍了主要地震研究国家在地震观测中高新技术的应用和一系列重大地球科学项目的实施情况及其对地震成因、强震机理、地震预测研究的意义,同时对地震观测研究的基本途径和发展方向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文献[1]、[2]的某些结论和结果作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应用极值理论和b值方法对华北地震区未来50年的地震危险性和活动水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各震级档次地震发生的概率预测。  相似文献   
1000.
1会议概况 2005年11月16~17日,受中国气象局国际司和国家气候中心委派,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李维京研究员、科技业务处陶树旺处长和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高辉、柳艳香、李威共5人参加了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第6届东亚冬季风季节预测联合会商会”。这一会议最初由中日韩3国于2000年发起,并对提高东亚地区冬季的季节预测水平,加强地区间的科研和业务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