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针对2016年5月发生于秭归县西北部的谭家湾滑坡,结合卫星遥感影像、现场勘查资料以及历史资料等多源数据,初步明确了滑坡的影响区域、特征及发生时序;综合采用钻探、槽探、物探等手段,开展室内外相关实验,明确了滑坡区的地层特性以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分析该区裂缝位移及GPS数据,对该边坡的变形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区...  相似文献   
122.
海底冷泉形成的一种可能机制是海平面下降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本文基于对冷泉渗漏特征的分析,建立了二维轴对称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定量分析了南海区域海平面下降对冷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26.5~19.0ka BP)海平面下降引起的冷泉活动可以持续到现在,但是从水合物停止分解至今,超孔隙压力的极值在持续减小,而流体向海底的渗漏达西速度先快速减小、然后缓慢减小.同时发现,流体向海底的渗漏达西速度与管状通道的渗透率、通道周围介质的渗透率以及通道的半径等有关,估计目前的冷泉活动还可以持续10000年以上.海平面下降引起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可能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3.
窦艳芳 《地下水》2012,(3):86-88
娘子关泉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之一。多年来,娘子关泉作为阳泉市唯一可靠供水水源,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娘子关泉域水资源系统补、径、排关系和娘子关泉水流量下降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从水质、水量两方面提出了减缓资源量衰减的预防措施和水资源保护措施,为娘子关泉域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4.
洛阳市地下水位下降及防降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现国  王建力 《河南地质》2000,18(3):205-210
因大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开采降落漏斗。诱发地面沉降,地下水资源枯竭,造成地质灾害发生。本文在论述了洛阳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地下水下降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5.
华北滹滏平原地下水位下降与灌溉农业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华北粮蔬主产区滹滏平原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成因问题,基于大量实测资料和相关分析方法与MapGIS技术,通过对近50年来区内地下水位、粮蔬播种强度、有效灌溉面积变化特征和降水量、气温变化下地下水位下降对粮蔬播种强度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前粮蔬播种强度每增加0.01或夏粮和蔬菜播种面积每增加1万hm2,研究区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为0.36 m或0.43 m;1980年以来随粮蔬播种强度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增大,粮蔬播种强度每增加0.01或夏粮和蔬菜播种面积每增加1万hm2,地下水位降幅分别达0.69 m和1.15 m。不仅与因播种强度增大导致农业开采量增加有关,而且还与1980年以来降水量不断减少密切相关。降水量减少100 mm,区内农业开采量增加35.7 mm。  相似文献   
126.
贾廷泉  赵长征  田超 《地下水》2006,28(3):43-45
通过研究茌平县城区地下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其地下水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即"开源"与"节流"并举;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法制建设,科学管理地下水;搞好分层取水,开发利用微咸水;健全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7.
李云辉 《地下水》2006,28(5):36-37
为了克服传统BP网络的不足,发挥共轭梯度法和梯度下降法各自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在城市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中采用集成BP网络、用共轭梯度法和梯度下降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来训练网络的方法.通过实例表明,将此网络模型应用于城市地下水水质评价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8.
Analysis of sensible heat flux(Qh),latent heat flux(Qe),Richardson number(Ri),bulk transport coefficient(Cd) and katabatic winds are presented by using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in the near surface layer from an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AWS) in Princess Elizabeth Land,East Antarctica ice sheet and the data of corresponding period at Zhongshan station in 2002.It shows that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at LGB69 is-25.6°C,which is 16.4°C lower than that at Zhongshan,where the elevation is lower and located on the coast.The temperature lapse rate is about 1.0°C/110 m for the initial from coast to inland.The turbulence heat flux at LGB69 displays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the average sensible heat flux-17.9 W/m2 and latent heat flux-0.9 W/m2.The intensity(Qh Qe) of coolling source is-18.8 W/m2 meaning the snow surface layer obtains heat from atmosphere.The near surface atmosphere is near-neutral stratified with bulk transport coefficients(Cd) around 2.8×10-3,and it is near constant when the wind speed higher than 8 m/s.The speed and the frequency of easterly Katabatic winds at LGB69 were higher than that at Zhongshan Station.  相似文献   
129.
文章从一维地下水运动和渗透力学的角度,分析比较潜水位上升与承压水位下降对岩溶地区透—阻型盖层中阻水层渗透稳定性的影响,重点讨论了承压水位下降速度(降速)与下降深度(降深)对阻水层中渗透坡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变化(潜水位上升或承压水位下降)产生的非稳定渗流不利于岩溶洞穴开口上方阻水层的稳定,承压水位的下降对岩溶开口附近处阻水层中渗透力的影响远大于潜水位的变化;在承压层水位最大降深确定的条件下,承压水位下降速度愈快,岩溶开口附近处阻水层中向下渗透力愈大。因此,在覆盖型岩溶地区抽取地下水时,为了减缓或避免覆盖型塌陷的发生,应同时控制好最大降深和最大开采速度。   相似文献   
130.
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利用8km分辨率的Pathfinder NOAA/AVHRR-NDVI数据,结合1km分辨率的DEM,1 ∶ 250000道路、居民点、水系数据以及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变化总体态势、植被指数变化与海拔及与距道路、水源和居民点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三江源区1981~2001年间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变化以下降趋势为主,下降区域占源区总面积的18.92%,增加区域占13.99%;②不同植被和冻土类型下的植被指数下降特征:灌丛区和森林区下降率最高,下降率与各类型区的居民点密度、生计方式有关;植被指数下降程度与冻土类型关系不明显;③植被指数下降的区域差异明显:下降率各区域分别为长江源区13.56%、黄河源区32.51%和澜沧江源区18.1%;④植被指数下降率随着距道路、河流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下降率在距居民点18~24km的缓冲带上达到最高后随着距离增大而下降;植被指数下降率随着海拔高程的升高呈"低-高-低-高"态势,下降率与居民点的分布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