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3篇
  免费   1226篇
  国内免费   1871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298篇
地球物理   958篇
地质学   4807篇
海洋学   1715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491篇
自然地理   270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前寒武纪—寒武纪边界处的海洋缺氧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寒武纪 ( PC— C)边界处两个明显不同演化阶段的地层主要根据以下几点事区别 :1可视后生动物组合的变化 ;2化石埋藏条件的变化 ;3痕迹化石组合的变化 ;4寒武纪最早期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扰动强度的增加。生物的这种不连续性归因于生物大量灭绝以及软体生物化石埋藏窗的关闭。有不少迹象表明埃迪卡拉动物群不断减少和有骨骼的无脊椎动物群的出现之间发生了地层超覆 ,这些迹象包括在寒武纪沉积物中发现了埃迪犬拉动物群 ,弄清了寒武纪大爆炸之前没有出现生物大量灭绝事件。另一方面 ,有人认为富营养的底层缺氧水团向上贯穿运动导致生…  相似文献   
42.
应用遗传神经网格方法分析赤潮监测数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的原理 ,探讨了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研究辽东湾海域丹麦细柱藻 (Leptocylindrusdanicus)赤潮与其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丹麦细柱藻赤潮的贡献。结果表明 ,温度、盐度、DIN的变化对研究海域丹麦细柱藻种群密度的增长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DIN是营养限制因子。遗传神经网络是分析赤潮监测数据的有效方法 ,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3.
盐生隐杆藻多糖的提纯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盐生隐杆藻(Aphanothecehalophytica)的培养液经透析醇析得胞外粗多糖EPI,藻细胞经热水抽提,醇析得胞内粗多糖IPI,它们均含有17种微量元素。EPI经脱蛋白,IPI经脱蛋白脱色得半精品EPⅡ和IPⅡ,半精品分别经DE-52和DEAE-Sephadex-A-25柱层析纯化得精品EPⅢ和IPⅢ。它们经纸层析,琼脂糖电泳和DEAE-Sephadex-A-25柱层析证明为同一组份。红  相似文献   
44.
程兆第  蓝东兆 《台湾海峡》1994,13(4):335-337
硅藻门沟纹藻属在我国是1个新记录的属。核属最先由Kolbe(1954)在西太平洋赤道区(2°52'S,89°50'W,水深3225m)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1种,订名L.petterssonii。之后,又在1955年从大西洋(0°7'N,19°12'e;0°8′N,16°19′E)和太平洋(6°44′N,129°28′W;2°52′S,89°5′W)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另1种,订名L.hustedt  相似文献   
45.
作者于1986年5月在四川省渠县渠江(属嘉陵江水系)采得小形蠕虫一种。运用Gussev氏的标准及林慕恩氏修订方法分类的研究表明,寄生于任氏华鲮鳃上的这种小形蠕虫系单殖类指环科多基虫属一新种,定名为华鲮多基虫Dogielius sinilabe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重庆师范学院生物学系。  相似文献   
46.
张国祥 《海洋与湖沼》1992,23(5):517-526
于1985—1988年对前额间银鱼生物学特性、资源变动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现场和社会调查。调查表明,前颌间银鱼资源变动的原因是南、西区和吴淞口三大污染源对其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同时还有多年持续过捕超过其再增殖能力。为此,提出治理污染,恢复前颌间银鱼的生活环境及保护繁殖亲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7.
四氯化碳对杜氏盐藻的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等浓度对数间距0.2设置毒物四氯化碳(CCl4)浓度对杜氏盐藻进行了毒性实验,根据细胞的生长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观察CCl4,对盐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Cl4浓度小于0.13%时对盐藻生长及β-胡萝卜素累积几乎没有影响。盐藻对CCl4的最大耐受浓度为0.20%。CCl4浓度达到0.32%时,5天之后造成细胞全部死亡和β-胡萝卜素累积消失。  相似文献   
48.
青岛对丝藻属Antithamnion Nageli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丝藻属由Nageli,C.1847年建立,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和太平洋。已报道的约有45种。近年来Wollaston等根据藻体小枝及腺细胞等特征,将原属于对丝藻属的一些种类移至凝对丝藻属Antithamnionella中。  相似文献   
49.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肠道病原菌,感染宿主范围广。在水产养殖生物中,该菌是鱼类(鳗、鲇、鲆等)、两栖类(蛙)、爬行类(鳖、鳄鱼)的重要致病菌。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osis)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影响了养殖生物的健康并对水产养殖业危害巨大。随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性研究的深入,对该病原致病因子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研究发现一些胞外酶和毒素与细菌的致病过程有关,相关的致病因子有溶血素、软骨素醇、皮下坏死毒素、过氧化氢酶等。这些致病因子参与了细菌的黏附、定殖、侵袭和在宿主体内的繁殖和扩散过程。但从总体而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因子组成及其致病机制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最近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因子——Ⅲ型分泌系统;迟缓爱德华氏菌的Ⅲ型分泌系统仅存在于致病菌株.而在非致病株中没有发现,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它的出现为人们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性的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0.
等鞭金藻8701培养液的营养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等鞭金藻8701品系是作用(周,孙)新分离的一个单细饵料藻种。其形态构造与绿光等鞭金藻相同,便适温远较后者为低。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表明,培养液的最佳配方是在天然海水中加入NaNO330ppm,CO(HN2)215ppm,KH2PO4或NaH2PO4-8ppm,FeC6H5O70.5ppm,维生素B10.1ppm和维生素B120.0005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