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4篇
  免费   782篇
  国内免费   1676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448篇
地球物理   364篇
地质学   1201篇
海洋学   2451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24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7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海洋世界》2008,(1):44-45
“万安北-21”石油合同区问题 “万安北-21”石油合同区位于南沙群岛西部万安滩附近海域,为1992年5月8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美国克里斯顿能源公司在北京签署的石油开发合同,也是中国在南沙群岛海域与外国公司签署的第一个石油合同。1994年初当克里斯顿公司宣布将开始钻井时,越南则将附近地区批准给其他外国石油公司,目的是在同一海域造成合同重叠的既成事实。1996年4月,越南把两块在南沙有争议海域的石油勘探区出租给美国康潜康石油公司。这两块勘探区把克里斯顿的合同区占去了一半。  相似文献   
992.
《海洋世界》2009,(5):5-5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分别组织召开会议,对2009年海洋灾害性天气进行了预测。预计2009年热带气旋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全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将生成24至27个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小于8级),较2008年(22个)偏多,其中7至9个将登陆我国沿海,较常年(7个)偏多,将有1个台风北上影响渤海和黄海北部。  相似文献   
993.
施征 《海洋世界》2009,(11):68-71
昨日之岛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科迪勒拉山脉与中国南海之间。明代航海家费信曾在《星槎胜览》中描述到:“幽然三岛国,花木茂常春,气质尤宜朴,衣裳不解纫”。“三岛”既是指菲律宾群岛。菲律宾群岛素以水清沙幼、和悦怡人著称,吕宋岛北部的四座小城:佬沃、抱威、维干和巴塔克更是别具特色,值得一看。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福建将乐玉华洞一支石笋(YH1)4个230Th年龄和370个氧同位素数据,并利用具有年层时标的湖北清江和尚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校正,重建了AD 1530以来1~3 a分辨率的石笋氧同位素序列。与当地现代器测气象资料对比发现,最近60 a来玉华洞石笋δ18O与当地夏半年降水量相关性最为显著(R=-0.35,n=55),而受温度的影响较弱,玉华洞石笋氧同位素较好的指示了当地夏半年降水量变化的信息。最近100 a来,福建玉华洞石笋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逐渐变重的趋势,与其他地区高分辨率石笋δ18O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而且也与季风指数指示的季风减弱趋势相一致,进一步证实季风区石笋δ18O反映了东亚季风大尺度环流特征;在小冰期中后期(AD 1530~1850),玉华洞石笋δ18O在平均值-5.9‰高频振荡,存在一系列的数十年际尺度的季风增强和减弱事件,与亚洲—太平洋涛动(Asian Pacific Oscillation,APO)指数密切相关,说明玉华洞石笋δ18O所指示的降水信息受APO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利用2004年和1998年强弱南海夏季风年的逐日位势高度场资料,从能量传播的角度诊断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的波包传播特征及其与季风爆发的联系.结果表明(1)孟加拉湾是南海季风爆发的关键区域.(2)南海季风爆发前,南海地区的波包值有明显的突变,可能体现了季风爆发的爆发性特征.(3)1998弱夏季风年波包值相对较小,传播较慢;2004强夏季风年波包值相对较大,传播迅速.(4)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对流层整层的波包值都随时间增加,爆发前一天低层和高层的波包值有相同的变化,夏季风爆发之后,低层波包值与高层的波包值有反相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6.
2004年与2008年的南海夏季风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OLR资料对2004、2008年季风爆发前后的环流形势、降水分布、对流场、温湿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季风爆发(5月4日)比2004年(5月19日)偏早,爆发前,2008年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比2004年弱,2008年副热带降水始终未能似2004年那样抵达华南地区,2008年最强对流位置比2004年偏南;季风爆发前第5候至爆发前,2008年中南半岛25日累积降水量约为2004年的61%,使得陆面过程存在差别,进而导致南海夏季风活跃程度不同;季风爆发后,2008年(2004年)南海地区的温暖潮湿状态一直维持到10月底(9月中旬),2008年南海夏季风的维持时间比2004年长。  相似文献   
997.
BCC大气环流模式对亚澳季风年际变率主导模态的模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王璐  周天军  吴统文  吴波 《气象学报》2009,67(6):973-982
利用观测海温驱动下的北京气候中心大气环流模式(BCC-AGCM)1979-2000年的模拟数据,从亚澳季风(A-AM)年际变率的角度,对该模式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季节依赖的EOF分析方法(SEOF)得到观测第1模态,与ENSO从暖位相向冷位相的转变相联系,并伴随东南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的降水异常随季节变化.该模态具有准2a和4-6a周期的谱峰.分析结果显示,BCC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出第1模态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位相的同步关系.但是,模式模拟的降水空间型与观测存在偏差,这主要是由于模式对环流场模拟的偏差造成的,具体表现在西北太平洋(WNP)反气旋和南印度洋(SIO)反气旋的季节锁相模拟偏差.前者与模式模拟的环流场整体偏东有关,后者是由于SIO反气旋的发展和衰亡过程受印度洋局地海气相瓦作用影响,而单独大气模式则无法合理地反映这一过程.另外,模式模拟的第一模态降水空间型在夏季效果较差,原因在于模式模拟的夏季平均降水量存在偏差,尤其是东南印度洋的降水量模拟偏少.进一步分析表明,这可能与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998.
南海北部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建立了比较可靠的南海北部地震目录以后,采用编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的方法,重新划分了南海北部海域的潜在震源区和调整了相关的地球物理参数,最终计算了南海北部海域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南海北部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可分成东部高值区和西部低值区。东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0.160g以上,西区大部分海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114g,并且与它们北侧的陆区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999.
1 INTRODUCTION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a semi-enclosedmarginal sea in western North Pacific Ocean withvery complex topography and is the important pas-sage connecting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Ithas great impact to the global climate and a greatinterest of many oceanography researchers. Twodominant surface hydrographic and circulation fea-tures in the northern SCS are a strong fresh waterexpansion and a warm and high-salinity seawaterintrusion such as the SCS Diluted Water…  相似文献   
1000.
美国二战后一直控制着南海的战略咽喉,中国战略利益的延伸威胁到了美国在南海长期形成的控制地位,在此背景下,美国提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目的在于加强对南海的控制并防范来自中国的挑战,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本文从南海海上战略通道的视角去研究美国为何重返亚太。研究发现,美国介入南海问题是基于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内在动因是美国的大战略决定了必然要控制海上战略通道以及美国欲把南海变成其全球第17条海上战略通道;外在动因是中国在南海的活动挤压了美国的海上战略通道空间。对中国来说,在不影响国家大战略以及海洋战略的前提下,应该合理地规划战略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