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坛紫菜体细胞的几种发育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usis)叶状体为材料,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研究记录坛紫菜体细胞的发育途径。本文选择介绍了坛紫菜体细胞3种途径8种发育方式:1)多数体细胞的叶状体途径:A通过极性分裂直接形成单细胞苗;B通过叶状分裂成苗;C先形成细胞团后形成畸形苗;2)来自雌、雄叶片未成熟区域体细胞的性细胞途径:D发育形成精子囊并放散精子;E单细胞发育形成类似果孢子囊结构再放散果孢子,果孢子萌发成丝状体;3)来自雄叶片体细胞的丝状体途径:F单细胞发育至多细胞团,放散后萌发成丝状体;G经过不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丝状体;H分裂成2细胞后,一个细胞侧面突起发育成丝状体。  相似文献   
12.
大型藻酶解单细胞用于贝类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海藻工具酶将紫菜和裙带菜解离成单细胞作为饵料对海湾扇贝亲贝和幼体、魁蚶亲贝和皱纹盘鲍稚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湾扇贝亲贝全喂紫菜细胞其效果与喂全微藻的效果相近,亲贝都能成熟,排放精卵和正常胚胎发育。微藻与紫菜细胞混合投喂可加速性腺发育,性腺指数较高。全喂紫菜细胞能够满足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变态。但变态率、生长率较全喂微藻和混合投喂的低。(2)紫菜细胞和微藻分别或混合投喂魁蚶亲贝,都能满足亲贝的性腺发育,进行正常受精、孵化和变为D形幼体。(3)用裙带菜细胞投喂稚鲍与人工配合饵料比较,能显著提高稚鲍的存活率。研究表明。由大型藻生产单细胞饵料,在海产动物育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单细胞海藻为材料进行热模拟生烃试验。对其不同温度级别下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有机差热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单细胞海藻有机质演化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从常温到300℃为未成熟阶段。产烃性能好;300-400℃为主要产烃期,有机质已达成熟阶段;400-500℃时海藻有机质产烃性能明显减弱,为过成熟阶段,热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单细胞海藻是良好的生烃原始母质,并清晰地显示出了单细胞海藻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和生烃历程。  相似文献   
14.
珊瑚哀歌     
方舟 《海洋世界》2012,(8):58-59
珊瑚一直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印度洋一太平洋的广泛海域内,都生长着大量的珊瑚。珊瑚具有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陆地海岸线等重要作用,然而在近几十年,由于气候变暖、病毒和海洋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珊瑚的生存正受到严重的威胁。最近,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两种病毒能够感染单细胞微藻,而这些单细胞微藻生活的环境恰恰是珊瑚生存的环境。珊瑚与这些藻类是以共生的形式存在的,病毒对单细胞微藻的感染,可能会“传染”给珊瑚,让珊瑚“得病”,进而引起珊瑚礁的白化,使珊瑚大面积死亡。其实,藻类与珊瑚感染病毒,也不是新鲜事儿。珊瑚、藻类和病毒已经在海洋中进化了数百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们都经受住了自然的考验,病毒虽然一直对珊瑚和藻类产生着影响,但三方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中,都没有遭受灭绝的厄运。目前,人类已经知道20多种病毒会影响珊瑚的生长,但一直不知道导致这些病毒影响珊瑚的根源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杨娟 《海洋世界》2010,(6):43-44
珊瑚是海洋中一种美丽的生物,同时也是很奇特的一种生物。我们平常所见到的美丽珊瑚,其存活不仅离不开氧气和碳水化合物,同时,它还必须借助与其他单细胞海藻的共生,才能现出勃勃生机。这可以称得上是天作之合,是大自然最巧妙的安排。不过,面对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这两种生物间的共生关系正面临着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port N_2 fixation rate(~(15)N isotope tracer assay) and the diazotroph community structure(using the molecular method)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North Pacific Ocean(WTNP)(13°–20°N, 120°–160°E). Our independent evidence on the basis of both in situ N_2 fixation activity and diazotroph community structure showed the dominance of unicellular N_2 fixation over majority of the WTNP surface waters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s.Moreover, a shift in the diazotrophic composition from unicellular cyanobacteria group B-dominated to Trichodesmium spp.-dominated toward th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Kuroshio) was also observed in 2013. We hypothesize that nutrient availability may hav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regulating the biogeography of N_2 fixation.In surface waters, volumetric N_2 fixation rate(calculated by nitrogen) ranged between 0.6 and 2.6 nmol/(L·d) and averaged(1.2±0.5) nmol/(L·d), with 10 μm size fraction contributed predominantly(88%±6%) to the total rate between 135°E and 160°E. Depth-integrated N_2 fixation rate over the upper 200 m ranged between 150 μmol/(m~2·d)and 480 μmol/(m~2·d)(average(225±105) μmol/(m~2·d). N_2 fixation can account for 6.2%±3.7% of the depthintegrated primary production, suggesting that N_2 fixation is a significant N source sustaining new and export production in the WTNP. The role of N_2 fixation i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in this climate change-vulnerable region call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7.
油菜素内酯对两种单细胞藻生长和某些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于1991年3月-1992年7月在大连进行,实验藻取自大连凌水养殖二场饵料室。分别用浓度为5,10,50μg/L和1,5,10μ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亚心形扁藻及球等鞭金藻,研究其对单细胞藻生长的结果表明,两种藻的各处理组的瞎缓期均缩短,细胞生长加快。促进生长最佳浓度。亚心形扁藻的10μg/L,球等鞭金藻的5μg/L;油菜素内酯可提高实验藻的叶绿素含量并促进其光合作用;在处理组的亚心形扁藻和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早期世界上石油勘探开始不久 ,就发现有孔虫可以用来对比地层 ,于是微体古生物学突然发展起来 ;但当时用的只是底栖有孔虫。今天成为海洋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化石门类浮游有孔虫 ,却是到了 2 0世纪 5 0年代才发现有地层意义 ,不过当时也只是用作一种年代标记而已。到六七十年代浮游有孔虫的生态学的研究发展起来 ,才把它看作生活在大洋里的生物 ,成为研究古环境、古海洋学的主要依据。但是我国的读者不见得都知道 ,浮游有孔虫生态学研究的开拓者却是一位美国的华裔学者马维骅 (AllanB啨)博士。不同于底栖有孔虫 ,浮游有孔虫很难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19.
室内外培养海洋单细胞微藻的生长及生化组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现有的螺旋灌培养基地,初步尝试了对海洋单细胞微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大规模室外培养,研究了藻细胞在室内外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并对其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实验藻种对培养条件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在室外条件下,细胞内脂类、蛋白质的含量都有较大的下降,分别从细胞干后的17.045%和4.412%下降为9.746%和2.254%。与此同时,细胞内糖类含量却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4,(9):21-22
单细胞的有机体发展到多细胞的生物.这是一个发生在75亿年前的漫长过程。是什么推动了这一生物细胞的革命性进展呢?S.Blair Hedges和他的同事们将试着给您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