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7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28℃、33℃两种温度下,用海豚链球菌人工感染尼罗罗非鱼后,测定尼罗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两个温度水平病鱼的血清总蛋白(TP)随时间延长都呈现升高趋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ALT、AST活性比28℃实验组达峰值时间短,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钾(K+)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后降低,钠(N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肌酐含量呈上升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28℃实验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3℃实验组呈升高趋势;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各个时间点基本高于28℃实验组;球蛋白(GLO)随感染后时间延长呈现升高趋势,至120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温度组间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33℃实验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28℃实验组肝细胞出现嗜酸性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嗜酸性的红色小体,颗粒变性。表明感染海豚链球菌的尼罗罗非鱼肝脏、肾脏均有损伤,造成功能障碍,高温时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32.
将莫荷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urolepis hornorum)幼鱼养殖水体盐度从淡水渐变至12、18、24、30(每天提升6)等4个目标盐度,利用间歇式呼吸仪分析幼鱼在目标盐度下5、10、15、20 d时的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前期,莫荷罗非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盐度处理组均在5 d时升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下降时间、幅度与外界盐度有关。盐度12、18组幼鱼耗氧率10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20 d时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4、30组幼鱼耗氧率则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维持稳定;幼鱼排氨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各盐度处理组幼鱼排氨率呈先上后下降的变化,盐度24、30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下降并维持在对照组水平,盐度12、18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于20 d时低于其他盐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荷罗非鱼幼鱼适应新盐度环境后,盐度18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最低,与盐度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盐度处理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等渗点在盐度12~18之间。不同盐度条件下,氧氮比值介于18.810~24.216间,氨熵介于0.083~0.108间,表明莫荷罗非鱼幼鱼主要依靠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供能。  相似文献   
33.
罗非鱼对钝顶螺旋藻摄食、消化、吸收的示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螺旋藻的开发应用研究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墨西哥、法国、印度、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省,都设有相当规模的螺旋藻工厂,生产培养藻粉,除用作医药工业原料外,很大部分用作畜禽、鱼类的饲料和饵料,甚至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加工成高档食品供市场需要。我国从70年代以来,相继开展了有关螺旋藻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室内外的培养、生产,取得了成套的经验和系统的科学资料,在螺旋藻应用于饲料、饵料和食品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34.
黄玉霖  贾俊成 《台湾海峡》1996,15(2):182-190
罗非鱼球状囊微音器电位是一个双峰波。峰频与刺激声频成2:1关系;在20-80Hz电位波形不规则。在300-900Hz电位波呈矩形。实验表明,球状囊不同区域对一一的声频敏感性不一样;延脑-脊髓连结处的诱发电位与球状囊微音器电位相似,但在130Hz电位呈单峰波;罗非鱼可闻频域在20-900Hz,最大敏感声频在130Hz,其相对敏感性为23.01dB;延脑-脊髓连接处诱发电位最大值在63Hz和130Hz  相似文献   
35.
海水养殖尼罗罗非鱼尾鳍腐烂病的病原菌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珍  邹晓理 《热带海洋》1993,12(1):100-102
  相似文献   
36.
海水实验围隔中放养罗非鱼的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隔实验和在围隔内进行的其他实验结果表明,台湾红罗非鱼(简称罗非鱼)对食物的选择性及其生态学效应与食物资源状况有关。放养罗非鱼的围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往往较高,但罗非鱼密度超过8000尾/hm2后可明显压制海洋原甲藻等大型鞭毛藻类。当罗非鱼食物丰富时其对围隔中桡足类的压制作用相对较弱,当其他食物资源缺乏时往往选择捕食个体较大的桡足类。放养罗非鱼对围隔水中氮浓度和COD的影响较小,但加快了磷的循环,罗非鱼密度超过8000尾/hm2的围隔中PO4-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围隔。  相似文献   
37.
根据实验数据和采用王怡评定罗非鱼感官的评分标准,建立0℃、8℃和15℃三个温度水平的罗非鱼保鲜期实验方程;同时.实验表明:在温度0℃~5℃下无论采用感官检定或TVB-N,或细菌总数和K值的指标检定其鲜度,所得的结果均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以0℃温度水平下的实验方程其可靠性较大。  相似文献   
38.
以感官评分、细菌总数、pH、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作为其保鲜效果的评价指标,研究混合分子质量的壳聚糖结合臭氧杀菌处理对罗非鱼片4℃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分子质量壳聚糖结合臭氧水杀菌处理能减少罗非鱼片的菌落总数并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缓pH的变化,保持罗非鱼片的感官品质,延缓TVB-N值的升高,延长罗非鱼片的保鲜期,其保鲜效果优于单一分子质量的壳聚糖。  相似文献   
39.
用苯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以评价其在水环境中对奥尼罗非鱼的影响。研究表明:苯酚对奥尼罗非鱼的24、48、96 h的LC50分别为40.33、34.23、28.07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别为10.06、9.14、8.48 mg/L;苯酚对奥尼罗非鱼SC及最大容许浓度MPC分别为2.807、0.281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SC为0.848 mg/L,最大容许浓度MPC为0.085 mg/L。  相似文献   
40.
采用水体中常见污染物——苯酚对奥尼罗非鱼进行刺激,研究不同浓度苯酚对奥尼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奥尼罗非鱼分别暴露于0.005、0.025、0.125、0.625、3.125 mg/L等5个浓度的苯酚中8周,每两周采集抗凝血液和血清,用于检测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暴露于低浓度苯酚组(0.005 mg/L和0.025 mg/L)的奥尼罗非鱼NBT(氯化硝基四氮唑蓝)阳性细胞数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浓度苯酚组(0.125 mg/L和0.625 mg/L)和高浓度苯酚组(3.125mg/L)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P<0.05),可减少NBT阳性细胞数、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抗菌活力;促使溶菌酶活力和溶菌酶含量先升后降。表明中高浓度苯酚组对奥尼罗非鱼具有明显的免疫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