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0篇
  免费   931篇
  国内免费   831篇
测绘学   1084篇
大气科学   1053篇
地球物理   726篇
地质学   2326篇
海洋学   578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770篇
自然地理   285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201.
一次强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1998年7月武汉强暴雨的天气演变特征,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强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先于暴雨生成,暴雨最强时低空急流也最强;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及低空急流左侧非热成风梯度的存在,使得中尺度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出现空间不稳定现象,高空急流右侧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和低空急流左侧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向暴雨区增加,暴雨区恰为这两支波叠加后振幅最大的区域,高低空急流耦合下的非热成风、中尺度对流-对称不稳定可能是这类强暴雨产生的动力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2.
2002年6月13日重庆区域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中  周毅 《气象》2004,30(5):30-32
通过对重庆西部“6 1 3”区域大暴雨的分析 ,发现此次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 ,结合地面弱冷空气条件下产生的 ,同时对ECMWF和T2 1 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发现ECMWF和T2 1 3的形势预报能力都比较好 ,但T2 1 3的部分物理量要素和降水量预报能力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3.
RGMAP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RGMAP系统在崇阳县幅1:5万区调过程中的应用实践.阐述了数字区调过程中的数字路线、数字实测剖面数据采集以及室内数据整理、地质图编稿和专题图件制作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RGMAP综合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4.
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基于陈守煜多级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提出了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级别特征值解决了多层多级多目标系统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的评价,给出了多个目标隶属函数的计算公式。经分析比较,方法可行,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205.
陕西省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郝俊卿 《陕西地质》2004,22(2):101-106
陕西省独特的区域地质背景条件,造就了地质遗迹资源种类丰富、代表性强、规模大和崩塌构造发育等特征,涵盖了极高的地学科学价值,但目前保护利用中存在着缺乏系统地调查、保护工作滞后和利用潜力尚待挖掘等问题。本文依据“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地质遗迹资源提出了科研 观光型、科研型两种保护利用类型,以此实现陕西省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6.
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现今大地热流平均值分别为56.3、67.3和65.3mW/m^2,对应的生态环境格局也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大地热流每增加4~5mW/m^2可使年均地表温度升高约l℃,使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升高2。C以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平均大地热流比西北部高出11mW/m^2,东北部年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2~3℃,其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4~6℃。西北部的大地热流平均值已经低于维持地表生态系统延续所需大地热流的临界值(57mW/m^2),其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上已经处于脆弱境地;东北部和南部的大地热流均大于57mW/m^2,自然生态系统均尚较稳健。东北部的沙漠化可能是风沙侵入的结果,其生态应该是可以恢复的。整个西北部作为一个整体看,72万年以前大地热流就已衰减到临界值以下,区域生态系统渐趋脆弱,开始整体上向荒漠化演变。  相似文献   
207.
本文在综合整理、研究江西省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对富大铀矿与区域地球物理场和深部地球物理构造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利于形成富大铀矿的地球物理-地质构造环境模式,预测了江西省主要铀成矿带内富大铀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8.
在南昌地区,利用遥感技术能够清晰地辨别出二种新构造运动:垂直升降运动和水平拉张运动。垂直升降运动造成了赣江、抚河由西向东迁移;而水平拉张运动引起青岚湖、军山湖等湖泊拉张裂开。研究认为这二种构造运动已经引发了对该地区经济发展造成潜在影响的地质灾害,并认为鄱阳湖的成因不是简单的泥沙淤塞萎缩型,而应该考虑新构造拉张作用。笔者认为这二种新构造运动的发现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昌地区(包括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和安义县)是江西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地壳稳定性和新构造运动的活动性一直倍受关注,有关部门先后多次利用地质、水文、物探、遥感等方法进行调查。由于南昌地区座落在赣江、抚河平原之上,北濒鄱阳湖,第四纪河湖相冲积物分布非常广泛,约占整个地区总面积的60%,而且厚度大(平均厚度为25m)因此新构造运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作者在承担《南昌市遥感综合调查》项目过程中,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首次发现南昌地区存在的二种新构造运动,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证实这二种新构造运动确实存在。本文论述了南昌地区二种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产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提出在南昌地区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9.
行政区域 :云南省丽江地区、大理州鹤庆县完成单位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内容简介 :测区地处西南三江中段 ,地质构造复杂 ,岩浆活动强烈 ,成矿条件良好。完成区域重力调查面积 90 0 0km2 ,建立三级重力基点 2个 ,完成有效重力观测点 1 5 1 4个 ,平均测网密度为 5 .9km2 ;采集测定各类岩 (矿 )石密度标本 1 799件。编制丽江幅G 4 7 (1 1 )和鹤庆幅G 4 7 (1 7) 1∶2 0万区域重力调查实际材料图 ;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平面图。云南丽江、鹤庆地区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说明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资料分馆…  相似文献   
210.
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刘卫东  甄峰 《地理学报》2004,59(Z1):67-76
信息技术的惊人进步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和经济生活方式.这种变化已经引起了来自各学科的学者们的强烈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新的信息技术之影响的争论.伴随这些争论,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城市与区域发展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议题.作者主要依据西方学术文献(特别是英语学术刊物),从技术进步的一般影响、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区域空间重组、城市空间演化、企业空间组织等方面,回顾对信息技术之空间影响研究进展.现有文献表明,新的信息技术在经济空间变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只是一种提供可能或促成发生的介质,并不是决定性的.所造成的空间变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趋势可以从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空间层级来观察.总体上,新的信息技术引起的企业层面空间组织变化还没有得到地理学家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