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6篇
  免费   2315篇
  国内免费   3566篇
测绘学   536篇
大气科学   1431篇
地球物理   2028篇
地质学   8192篇
海洋学   2620篇
天文学   185篇
综合类   928篇
自然地理   1477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522篇
  2022年   688篇
  2021年   648篇
  2020年   595篇
  2019年   618篇
  2018年   451篇
  2017年   485篇
  2016年   556篇
  2015年   593篇
  2014年   947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805篇
  2011年   819篇
  2010年   703篇
  2009年   710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623篇
  2006年   617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311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347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242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房屋建筑区是组成居民地的重要设施,是人类生产生活居住的重要空间,同时也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直接载体,震后对建筑物的快速评估,对指导抗震救灾、预估地震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房屋建筑成为了遥感影像识别提取的焦点。本文通过(1)下载包含房屋建筑区的天地图2D平面地图;(2)采集房屋建筑区RGB色彩值,对天地图数据进行重分类;(3)按照房屋建筑区分类值,提取相关数据,以上三个步骤得到了2D平面地图的房屋建筑区数据。以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对张家口地区房屋建筑区的提取结果进行验证,证实了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在数据应用方面,房屋建筑区数据可与三维场景建模相结合,为应急指挥者快速了解震中区域的地形地貌、居民地分布情况、交通、断裂分布情况及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2.
选取以地下开采方式为主的白银煤矿区为研究区,以IKONOS卫星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遥感解译与野外验证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矿山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IKONOS融合图像对于煤矿区的监测效果理想,较好地实现了对矿业活动占地情况、矿山地质灾害以及矿山周边环境的监测。  相似文献   
83.
The samples for microscopic study are all collected from the Hsitsocoal field situated about 50 li northwest of the Tzuhsieh city and 40 li east ofthe Matouchen station of Pinghan Railway.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相似文献   
84.
岩石爆破损伤模型的比选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英国  卢文波  陈明  严鹏  周创兵 《岩土力学》2012,33(11):3278-3284
归纳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爆破损伤模型关于损伤变量的定义方法,基于FORTRAN与LS-DYNA自定义接口,将5种典型的爆破损伤模型成功导入LS-DYNA。根据具体的工程实例,对5种爆破损伤模型计算的精确性进行了对比计算和验证。结果表明,KUS模型与RFPA模型对应的结果与实测值更接近。选取计算结果较为准确的KUS模型进行改进,考虑压缩损伤,并修正了宏观弹性常数的确定方法,建立了拉压损伤模型,并对该模型的计算精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拉压损伤模型可以更好地定量描述岩体爆破损伤范围。  相似文献   
85.
江西赣县区牛角龙钨多金属矿床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赣南老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总体部署,由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岭东段重要矿种成矿要素调查"项目组通过1∶5万矿产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填图、地表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验证等技术手段发现的具有大型成矿远景的钨多金属矿床.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该矿床为石英细脉-网脉带型黑钨矿多金属矿床,地表已圈定南、北2个矿脉带,其中呈近SN向展布的北脉带( Ⅰ)是矿区的主矿脉,以石英细脉-网脉型黑钨多金属矿为主,宽10~30 m,南北延伸1 500 m以上,验证实施的ZK001钻孔和ZK002钻孔中分别发现含矿石英脉157条和249条,已圈定了4个钨矿体、2个银矿体和8个含矿细脉带.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实现了赣南找矿空白区的新突破,为该区脱贫致富提供新的钨多金属矿资源基地,也为赣南及相邻地区钨多金属矿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成功示范.  相似文献   
86.
新疆坡北矿区ZK2-6孔施工中遇到多层蚀变带,最长连续强蚀变带达30 m,在以往施工过程中,因卤水配制的泥浆性能难以保证,不利于孔壁的稳定,导致在钻进过程中,孔壁剥落超径、断钻杆事故频发。钻杆断开后,由于孔壁坍塌,找不到事故头,从而导致钻孔报废。针对蚀变、破碎地层钻进易发生的孔壁坍塌、超径、掉块及卤水泥浆性能难以保证等问题,开展相关研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圆满完成了坡北工区ZK2-6孔的钻探施工。  相似文献   
87.
集安群片麻岩中石榴子石和黑云母接触带两侧边缘广泛发育Fe-Mg交换反应所形成的扩散环带,但晶体内部各自保持变质峰期的成分,中温带石榴子石可保留生长环带。经微区化学成分详细研究后,正确运用Grt-Bt温度计获得进变质阶段,变质高峰期和修期后Fe-Mg交换反应停止时的温度条件。按石榴子石和斜长石的微区钙含量变化确定了峰期和退变质阶段压力。据此建立起逆时针形式的变质作用p-T-t轨迹,反映该区早元古代陆壳内裂陷带的闭合过程。  相似文献   
88.
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对邻区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有学者研究认为该期隆升与气候冷暖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北联池剖面在区域构造位置上隶属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后缘六盘山以西,古近系清水营组主要为一套紫红色泥岩夹薄层石膏层为主的浅湖相沉积,蕴含了丰富的古环境和古气候信息。文章系统研究了剖面的孢粉组合特征,共鉴定出孢粉类型60属65种及若干未定种,其孢粉组合特征中被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含量很少。结合现有区域孢粉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清水营组沉积的地质时代属于中晚渐新世—中新世早期。孢粉植物群以桦木科、胡桃科和榆科等落叶阔叶植物为主,组合中还出现了数量不多但种类繁多的热带—亚热带植物的花粉,而典型干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子含量少,总体上反映了暖温带较温和湿润的古环境古气候背景。孢粉组合中几乎不见耐寒山地针叶植物花粉的出现,说明该时期区域气候环境尚未发生由暖转冷的重大变化,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的隆升扩展尚未影响到六盘山地区。研究成果为约束青藏高原东北缘清水营组的沉积时代以及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区域古生态古气候的影响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9.
针对2010年江淮地区入梅日预报偏差情况,利用2010年6—7月高低空实况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入梅前后湿度、经向风、地转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并结合1985—2005年21 a历史平均状况和近几年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江淮地区入梅前后气象因子变化的规律性、普遍性,丰富了江淮地区入梅预报着眼点。研究发现:有些年份地转西风急流从30°N以南北跳到30~37.5°N区域,对江淮地区进入梅雨期有很好的预示作用,且其稳定维持,有利于江淮梅雨期降水的持续。70%湿度区北跳到30°N的时间及持续时间对江淮地区入梅日的预报和梅雨期长度有着较好的指示作用。在30~35°N区域内v850 hPa-v200 hPa风速差值的突然增大和江淮地区入梅有着较好对应关系。这为梅雨的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0.
选取皖北典型区深层地下水的氟作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的基础上,获取了81个深层地下水及71个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测试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图示法,分析深层水氟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形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皖北典型区的深层地下水氟含量具有四周低、中部高的特点;高氟水多呈弱碱性,依据水化学类型特征可将该研究区划分为三个系统:亳州系统、阜阳系统和蒙城系统。亳州系统多为Cl—Na型水,阜阳系统多为HCO3—Na型水,蒙城系统较复杂,包括Cl—Na型、HCO3·SO4·Cl—Na型、HCO3—Ca·Mg型及HCO3—Na·Mg·Ca型水;深层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是含氟矿物的溶解;弱碱性水、溶解/沉淀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影响皖北典型区深层地下水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