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2篇
  免费   860篇
  国内免费   876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627篇
地球物理   735篇
地质学   1062篇
海洋学   650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36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48年   2篇
  1934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曲线的弯曲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提出了一新的弯曲识别方法及其相应的算法,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乐艳娜 《今日国土》2008,(11):39-41
2008年8月中旬,正当全世界的都被北京奥运吸引时,在遥远而冰冷的北极地区,一场大国的角力正静悄悄地展开……8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有意在北冰洋海底拓展地盘的国家正联合起来,搁置相互  相似文献   
33.
在平顶山矿工路路面改造工程中,使用GX-2型及RD-4000型地下管线探测仪探测地下管网布设情况。根据地下管线种类、管线布设方位、埋置深度、探测难度大小进行了多次试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电磁探测技术与方法:利用直连法提高被测管线中的交变电流,压制邻近平行管线和地下介质中的异常反映;在多管并存、且间距较小的情况下,应选择“梯度法”对磁场水平分量垂直梯度ΔHx进行观测,以得到最大清晰异常;另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诸如压制旁侧管线法、选择发射法、偏移感应法、动源发射法等发射方式,保证目标管线中有较强异常呈现。在管线密集区,应尽可能地降低工作频率,以减小旁侧管线中产生的二次电流及二次磁场;为防止信噪比下降,可适当减小收发距,以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4.
张昭栋  邹泉生 《地震》1993,(2):61-66
本文介绍了鲁23井“动水位”观测情况。提出了一个分析有泄流的“动水位”的新方法,即把流量换算成水位,以等效静水位来表示“动水位”与流量。由于把“动水位”与流量用一个量来计算,从而为“动水位”观测定量的、统一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这对提高“动水位”井的监测预报地震能力起一定的作用。 本文还以鲁23井“动水位”观测资料为例,利用新方法进行处理的观测分析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5.
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推进,对海图的设计和评价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有研究中,对海图认知实验开展的针对性和精细度还不够,海图要素表达方式比较单一,社会效益不高,服务性不强.本文基于眼动实验,展开对专题海图点状符号要素的评价.通过不同款式符号的设计,结合不同任务对比分析实验数据,提出一种以点状符号为例的专题海图评价的量化指标和具体量化过程.  相似文献   
36.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29,自引:16,他引:113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以及相邻的越南、缅甸北部地区的5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和10个地震破裂带资料的力学分析,讨论了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现代构造活动特征。并得出由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通海曲江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所围成的一个不封闭菱形地块相对外围区域有向南南东移动的趋势。此菱形地块控制着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37.
《浙江测绘》2005,(B07):40-41
为加强对专业(工作)委员会学术活动的管理,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术活动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38.
DGSC—203型液动射流冲击器在地热井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新研制的DGSC-203石油钻井液动射液冲击器的性能参数及结构设计上的创新点,测试所获得的排量与压降之间的关系曲线可指导冲击器的使用。生产性试验证明该冲击器工作稳定,可大幅度提高硬地层钻井效率,克服钻柱振动,延长钻柱的使用寿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几个北极海洋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地区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区域 ,在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地质问题主要是北极地区的海陆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以及全球变化在地层中的记录。这涉及到北极形态变化及与其它大洋沟通的水道开闭情况 ,地形起伏对大气、大洋环流的影响 ,地壳升降与海平面变化对河流流量和海岸稳定性的影响 ,气体水合物及有机碳等变化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以及这些影响与气候变化信息在极地沉积物中的记录。文章在对上述影响及海洋地质研究状况进行探讨后 ,又简要介绍了中国的首次北极考察海洋地质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40.
The presence of a single Otoceras species (O.boreale), morphologically very variable, at the base of the Nekuchan Formation in Verkhoyansk, we believe, is to be obvious. Some morphological evidence leaves no doubt that two described morphs of O. boreale are s strictly corresponding sexual dimorphic pair. It is very likely that Kummel‘s idea that Canadian. O. concavum Tozer is an invalid species is truthful, considering the range of variability seen in larger Siberian and Himalayan Otoceras fauna. Just above the upper Tatarian Imtachan Formation, the six stages of ammonoid succession can be recognized with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Nekuchan Formation in the Setorym River Section:(a) Otoceras boreale;(b) Otoceras boreale-Tompophiceras pascoei; (c) Otoceras boreale-Tompophiceras pascoei-Aldanoceras;(d)Tompophiceras pascoei-Otoceras boreale-Aldanoceras;(e) Tompophiceras morpheous-T.pascoei-Aldanoceras;(f) Tompophiceras more pheous-T.pascoei-Wordieoceras domokhotovi-Ophiceras transitorium;(g)Tompophiceras morpheous-T.pascoei, corresponding to the Otoceras boreale and Tompophiceras morpheous zones. In spite of the domination of Otocerataceae or Xenodiscaceae in both oif these zones and the presence of some Permian type conodont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Otoceras boreale Zone, they seem to be early Induan in age on the basis of the following arguments:(1) in contrast to the underlying regressive type sediments of the Upper Tatarian Imtachan Formation, both the Otoceras boreale and the Tompophiceras morpheous zones of the lowermost part of the Nekuchan Formation correspond to the single transgressive cycle;(2)typical early Induan ammonoids (Ophiceras and Wordieocera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Tompophiceras morpheous zone; (3) all described ammonoid succession stages (a-g) are characterized by very gradual changes and therefore correspond to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ingle zone or to the different zones of the same stage, but not to the different systems (Permian and Triassic);(4)elsewhere in the Boreal realm (Arctic Canada), the conodont index species for the base of the Triassic, Hindeodus parvus, has been reported from the Otoceras boreale Zone. A new scheme of the phylogeny for the Otocerataceae and its Induan-Olenekian offspring (Araxceratidae-Otoceratidae-Vavilovitidae n.fam.-Proptychitidae-Arctoceratidae) and Xenodiscaceae is off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