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673篇
  国内免费   835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640篇
地球物理   750篇
地质学   1196篇
海洋学   308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1篇
  1948年   2篇
  1934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林志 《国土资源》2006,(5):39-41
2006年北京在一个月之内遭遇了10次沙尘暴,最多一天降尘达30万吨。T70列车被困新疆“百里风区”33小时,所有的车窗玻璃被沙尘暴无情的击碎……这就是在新的春天里,发生在我国北方的前所未闻的奇怪事。本该是万物复苏,阳光灿烂的季节,非但不明媚可人,反而成了肆虐无常的风沙尘暴  相似文献   
32.
加拿大北方森林火烧迹地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是加拿大北方森林地区最主要的扰动因素,对北方生态系统起着主导作用。基于MODIS数据,采用全球扰动指数算法(MGDI),对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和亚伯达省2004-2011年的森林火烧迹地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与MODIS标准火烧迹地产品以及加拿大林业局数据进行比较,扰动指数算法检测的火烧迹地面积比MODIS标准产品更接近于林业局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在2004-2011年间,由于火灾原因,整个研究区森林面积平均每年减少76.36万hm2,占该区域森林总面积的3.36%。萨斯喀彻温省平均每年燃烧的森林面积为46.83万hm2,亚伯达省为29.53万hm2。其中,2006、2008、2010和2011年是火灾的高峰年份。火烧迹地主要集中在生态交错带的北方保护区、针叶林保护区、针叶林平原区,以及北方平原东北部的伍德布法罗国家森林保护区。  相似文献   
3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ic change and river runoff, as well as the response of river runoff to climatic change in the northern Xinjiang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over the last 50 years by the methods of Mann-Kendall nonparametric test and the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whole northern Xinjiang, but the precipitation displayed no obvious change, or even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northern Xinjiang. 2) River runoff varied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northern Xinjiang. I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north of the northern Xinjiang (p=0.05), while slightly increased in the west of the northern Xinjiang. 3)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affects river runoff by influencing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he NAO and precipitation had apparen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the river runoff, but the temperature did not in the northern Xinjiang. Since the mid-1990s river runoff increase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north of the northern Xinjiang.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resulted in increased river runoff in the west of the northern Xinjiang.  相似文献   
3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rctic Ocean warming episodes in the 20th century using both a high-resolution coupled global climate model and historical observations. The model, with no flux adjustment, reproduces well the Atlantic Water core temperature (AWCT) in the Arctic Ocean and shows that four largest decadalscale warming episodes occurred in the 1930s, 70s, 80s, and 90s, in agreement with the hydrographic observational data.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re was no pre-warming prior to the 1930s episode, while there were two pre-warming episodes in the 1970s and 80s prior to the 1990s, leading the 1990s into the largest and prolonged warming in the 20th century. Over the last century, the simulated heat transport via Fram Strait and the Barents Sea was estimated to be, on average, 31.32 TW and 14.82 TW, respectively, while the Bering Strait also provides 15.94 TW heat into the west- ern Arctic Ocean. Heat transport into the Arctic Ocean by the Atlantic Water via Fram Strait and the Barents Sea correlates significantly with AWCT ( C = 0.75 ) at 0- lag. The modeled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index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heat transport ( C = 0.37 ). The observed AWCT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both the modeled AWCT ( C =0.49) and the heat transport ( C =0.41 ). However, the modeled NAO index doe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 with either the observed AWCT ( C = 0.03 ) or modeled AWCT ( C = 0.16 ) at a zero-lag, indicating that the Arctic climate system is far more complex than expected.  相似文献   
35.
本刊讯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2008年在兖州颜店铁矿勘查中,钻遇地层以白云岩,云斑灰岩为主,岩石破碎,裂隙溶洞发育,属严重漏失地层。1000~2000m为绿泥绢云千枚岩。岩心轴夹角大,局部见有石英脉,属易造斜地层,多段岩石破碎;采用常规绳索取心钻进,出现时效低、回次短、钻头寿命低、孔斜强度大等问题,经采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所研制的SYZX75绳索取心液动锤在zk001孔,从1121m开始钻进至1648m,取得良好的效果。时效提高30%,回次进尺增加18%,钻头寿命增长15%~80%.  相似文献   
36.
科普就是通过多种形式把新的重要的科技知识传播给公众,让公众理解和掌握这些科技知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校于1999年成立了天文兴趣小组。北京二十中学地处北京城市的边缘,地理位置较有利于天文的观测,城市的灯光对观测影响也较小。学校投资十几万元建起了天文观测台、配备了meadel78mm折射式望远镜,为了学生更好地记录天文现象,又购置了尼康D50相机及计算机。通过天文活动的开展,既增加了学生对天文、天体的好奇心,又普及了天文科普知识,让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太空和宇宙事物。天文观测在形式上也具有创新意识,打破传统完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思想,使学生能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37.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由中子星和黑洞构成的密近双星系统的引力效应。首先,我们清楚地解释了引力辐射存在引起的轨道圆化,并估算了圆化的时间尺度。求解了围绕史瓦西黑洞作圆轨道运动的矢量进动方程,得到了一个精确解。由进动周期和中心黑洞的质量的关系,我们得到了估算中子星伴随的黑洞质量的方法。随后我们讨论了以中子星脉冲信号随自旋进动变化来寻找黑洞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日长年际变化的主要激发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德春 《天文学报》2000,41(2):139-147
将年际时间尺度上的△LOD序列(1958.0-1998.0)与大气角动量变化(纬向风)风的激发和SOI等作比较,表明大气动力学过程是年际时间尺度△LOD变化的重要激发源,在实测△LOD、纬向风激发和SOI中存在的一些相近的频率分量,但是,在实测△LOD中有若干很强的信号(如平均周期约6.3年,平均振幅约0.13ms的主要分量,以及平均周期约9.0年,平均振幅约0.07ms的分量)在纬向风激发和SO  相似文献   
39.
变面积差动电容式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款变面积式差动电容传感器.该传感器借助于两路相位相差180°的激励信号源作用于两固定极,使动摆片与定摆片之间形成电场.动摆片在进行摆动的过程中,在左右两固定摆中的面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会产生电容量的改变.动摆片摆动角度的大小与动摆片在定片中的面积以及电容量的大小呈线性比例关系.通过交流电桥法可测量出该电容传感器的电容量的变化所对应的电压输出,并推算出动摆片位移角度的大小.实验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中国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的地学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国北方东部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受新构造运动以来的构造-沉积特征、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区域地质分类,按其成因可分为就地起沙型、风沙型和土地粗粒化型等3种类型。其中,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东部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等沙地内,流经这些沙地的古河道,广泛发育河湖相砂质沉积物以及以砂质沉积物为母质的土壤分布区。风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上述沙地的边缘地带,如毛乌素沙地以南的覆沙黄土区等。土地粗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河北坝上草原,其土壤类型多为含砾沙土,其土壤母质为基岩风化壳、残坡积或冲洪积物。荒漠化发展趋势上,尽管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在毛乌素、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的局部地区均有所逆转,但总体上,在北方广大地区,主要以地表土壤粗化为主的荒漠化和风沙型荒漠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上述不同类型的沙质荒漠化,总体上受地质背景控制。其中,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沉积特征控制着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区域分布,气候变化控制着荒漠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则是在上述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