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9篇 |
免费 | 1174篇 |
国内免费 | 16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5篇 |
大气科学 | 870篇 |
地球物理 | 1039篇 |
地质学 | 3123篇 |
海洋学 | 922篇 |
天文学 | 47篇 |
综合类 | 294篇 |
自然地理 | 1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171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217篇 |
2020年 | 240篇 |
2019年 | 219篇 |
2018年 | 205篇 |
2017年 | 206篇 |
2016年 | 218篇 |
2015年 | 244篇 |
2014年 | 353篇 |
2013年 | 257篇 |
2012年 | 299篇 |
2011年 | 325篇 |
2010年 | 305篇 |
2009年 | 300篇 |
2008年 | 282篇 |
2007年 | 289篇 |
2006年 | 256篇 |
2005年 | 198篇 |
2004年 | 179篇 |
2003年 | 159篇 |
2002年 | 129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122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48年 | 4篇 |
1943年 | 3篇 |
1936年 | 3篇 |
1934年 | 2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充分了解板式橡胶支座对斜交连续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简化的斜交桥计算模型进行时程分析,研究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效应,以及支座动摩擦系数、剪切刚度、局部脱空等参数对斜交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板式橡胶支座考虑摩擦滑移后,不仅桥面位移和转角显著增大,而且出现残余位移和残余转角;随着支座剪切刚度的增大,桥面位移和转角均明显减小;随着桥墩处支座动摩擦系数的增大,桥面位移、转角均呈增长趋势,然而桥台处支座动摩擦系数的影响与之相反;桥墩处局部支座脱空对斜交桥的影响明显大于桥台支座。 相似文献
22.
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变化与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方法分析了1948年1月—2002年12月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SVD第1对异类相关分布型反映出,当东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减弱)时,Namias海区海温升高(降低),而加利福尼亚海流区海温降低(升高)。SVD第2对异类相关分布型表明,当阿留申低压加深、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气压升高时,黑潮暖流区海温升高,而北太平洋高、低纬海温降低;反之亦然。时滞相关表明,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超前海温1个月的相关最好,海温变化对大气环流异常分布型具有维持作用。NCAR CCSM3模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上述结论,即在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东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NPO(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与北太平洋海温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3.
24.
25.
基于TIGGE资料的台风“鲇鱼”路径北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资料,对比分析了成功预报“鲇鱼”北翘路径的成员(北翘组)和没有预报“鲇鱼”北翘路径的成员(西行组)的环境场及台风环流特点。结果显示:从环境场来看,在预报前期北翘组在“鲇鱼”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偏弱,副热带高压断裂东退发生的时间比西行组早,而在预报后期,北翘组西风槽比西行组强;而从“鲇鱼”环流来看,初始时刻北翘组和西行组存在明显不同的非对称结构,在后期预报中,北翘组“鲇鱼”环流范围明显比西行组大。北翘组“鲇鱼”环流初始时刻的非对称结构以及其南侧偏弱的低压环流使得“鲇鱼”环流后期偏大、东南侧及东侧偏南气流偏强,这有利于“鲇鱼”北侧副热带高压断裂东退和西风槽发展南移。 相似文献
26.
北秦岭存在A、B、C三类火山岩系列,对应着幔源型、壳幔混染型和壳幔混合型成因类型。火山岩系列和成因类型的系统变化,反映了多旋回壳幔物质迁移特证。 相似文献
27.
大西洋鲑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大西洋鲑(Salmosalar)的生长发育模式,对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的大西洋鲑重要生长数量性状进行生物学测量,并跟踪性腺发育状况。本研究自2012年1月通过封闭循环水系统进行大西洋鲑养殖,经过周年养殖,体质量平均达到1194.42g,体长平均达到417.00 mm,体高平均达到100.58 mm,体宽平均达到53.52 mm,少数个体在养殖10个月后性腺发育较快,性腺质量达到9.76 g,性腺指数达到1.31%。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为建立大西洋鲑标准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8.
从数理统计方法出发,对北黄试验海区收集来的从1949-187年的水文观测资料,按月按层地进行统计,并换算成声速,且绘制出逐月的声速垂直结构模式图,再依据射线理论,绘制分析了逐月的声线传播模式图,在为试验海区从事海上噪声和各类水声测试研究工作提供最蓁的海洋环境参数。 相似文献
29.
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内部联系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球海温海冰GISST2.3b资料以及英国CRU提供的南方涛动指数,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区域海气系统内部联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气年际变化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迁;最近50a中,西太平洋地区海温变化与南方涛动的联系存在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且在IWP与ISO相关关系微弱时,在西太平洋赤道北侧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海温较暖(冷)时存在反气旋(气旋)环流。这样的高海温-反气旋系统与ENSO时期典型的低海温-反气旋的系统相反,其动力学作用将不利于维持ENSO与西太平洋海温变化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0.
利用1980—2012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中国气象局的最佳台风路径资料,研究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北半球夏季925 h Pa经向风超过6 m/s的频数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域最高,达40 d/a。为此,确定澳大利亚冷空气侵入南北半球低纬的关键区为澳大利亚东北部所罗门海地区,并用该区域经向风风速定义了一个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强度指数。该指数与越赤道气流及赤道西风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还与同期的SOI(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南方涛动指数)显著相关。当SOI偏低(高)时,关键区经向风风速偏强(弱)。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强、弱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位置的变化与季风槽的变化一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总数则无显著差异。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强年季风槽偏强偏东,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偏东偏南;而弱年季风槽偏弱偏西,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偏西偏北。低层涡度场、水汽输送、风垂直切变以及低纬地区对流活动的分布表明,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强年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偏东、偏南;弱年偏西、偏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