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2010年4月,印度遭高温热浪袭击,各地最高气温纷纷刷新历史纪录。新德里17日最高气温达43.7℃,创下52年以来4月气温新高,高温热浪造成  相似文献   
22.
刘辉  曾庆存  吴国雄 《气象学报》1995,53(3):337-348
着重探讨大西洋阻高和东亚阻高个例中瞬变扰动位涡(涡度)输送强迫和太平洋阻高中平均流位涡平流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扰动在阻高西南部西风分流区因形变而产生的扰动拟能向更小尺度串级过程,并不是扰动位涡输送强迫形成的必要机理。扰-流相互作用在阻高西(北)部非分流气流中也十分显著。数值试验表明,这一相互作用也可能是扰动强迫作用形成的机理。而青藏高原和附近海陆对比的强迫作用则可能是太平洋阻高中平均流的位涡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对比分析表明,阻高维持机制的地域性差别可能与其上游(如青藏高原地区、落基山脉)地形和热源强迫作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3.
利用1999 2010年共12年NCEP CFSv2(NCEP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2)每天4个时次对未来45天预测的回报数据,检验了CFSv2模式对北半球夏季(6 8月)中高纬乌拉尔山区域(10°E70°E)和贝加尔湖-鄂霍次克海区域(110°E 180°E)阻塞高压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东亚气候的预测能力。分析结果显示,CFSv2可以较好的模拟夏季北半球阻塞高压发生频率的纬向分布特征,但随着预测时效的增加阻塞发生的频率不断降低。CFSv2对两个区域阻塞预测的命中率在7天时效内为50%左右,接近2周之后基本上没有技巧。CFSv2对区域阻塞事件的预测技巧要低于区域阻塞的技巧,贝加尔湖-鄂霍次克海区域阻塞事件的技巧略低于乌拉尔山区域。CFSv2对阻塞爆发和结束的预测超过7天左右,基本没有预测技巧,对乌拉尔山区域阻塞结束日的预测技巧要低于阻塞爆发日的预测技巧。CFSv2在可用的预测时效内可以较好再现与区域阻塞相联系的环流形势以及东亚地区气温、降水异常的分布特征,尤其是夏季乌拉尔山和鄂霍茨克海地区发生阻塞时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容易偏多的特征。  相似文献   
24.
正假如把悠长的地质历史压缩在一个人类可以感知的空间,我们会看到,大地如同波浪般激荡开去,我们会听见,岩层摩擦、破裂的隆隆巨响自地心滚滚而来。西方人认为,中国人生而独具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道性"。"道",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从人类思想由宗教而哲学、而科学这条发展轨迹来分析探究,很  相似文献   
25.
山西芦芽山地区树木年轮记录的1676 AD以来5~7月温度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山西芦芽山地区采取了符合国际树轮库要求的油松样本,通过交叉定年和应用区域生长模型,建立长度为328 a的标准宽度年表.根据RCS序列所揭示的气候低频变化特征,确定1676 AD以来夏季温度可划分为两个时段:1676—1865 AD和1866—2003 AD.在1676—1865 AD时期,夏季温度变化主要表现为“冷强暖弱”,其中1710—1720s为最冷时段.1866—2003 AD时期,夏季温度呈现出“总体持续变暖,冷暖交替频繁”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6.
陈国珍 《气象》1996,22(4):20-23
1995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初夏脊线位置偏南,盛夏偏北;亚洲西风带,春季经向环流发展,初夏东亚阻塞形势稳定,盛夏纬向环流盛行;500hPa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夏半年偏高,冬半年偏低;北半球100hPa位势高度低纬度持续偏高,中高纬度持续偏低,南亚高压偏强;1994年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于1995年3月结束。  相似文献   
27.
运用统计方法系统研究了1978-2002年太阳光球磁通量南北不对称性变化特征,发现其与太阳活动周有关.不对称值在太阳活动极小年要明显高于太阳活动极大年,并且磁通量变化总是由上升段的北半球占优逐渐过渡到下降段的南半球占优.另外运用小波变换方法详细讨论了这种不对称性变化可能存在的周期信息.  相似文献   
28.
29.
30.
辽宁省的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且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因此对汛期旱涝方面研究成果较多。经分析发现,秋季(9-10月)旱涝对我省工农业生产也有同样重要影响,如秋季雨水多少影响水库蓄水量大小,将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特别是次年农田灌溉。如1977年、1989年我省出现大范围秋吊,农作物成熟差,且受早霜危害。又如1956、1974年我省秋雨偏多出现埋汰秋,作物成熟晚,严重影响秋收晾晒,造成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