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测绘学   30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00篇
地质学   788篇
海洋学   218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35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隆升历史,本文主要立足于西藏冈底斯带新生代岩浆岩,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阶段的关键岩石记录、详细碰撞过程和深部动力机制。西藏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贯穿于主碰撞造山过程的始终,形成规模巨大的冈底斯火成岩浆岩带,其中,火山活动形成著名的林子宗第三纪火山岩系(64~43Ma),岩浆作用则形成3个时间连续、但组合不同的岩浆序列,即:1壳源花岗岩组合(65~50Ma)、2正εNd花岗岩-辉长岩组合(52~47Ma)和3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辉绿岩组合(53~42Ma)。林子宗第三纪火山岩系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对接碰撞之后(~65Ma),不整合覆盖于中生代褶皱构造层之上,中下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火山岩显示岛弧/陆缘弧地球化学特征,主要来自于洋壳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形区,上部钾玄岩系火山岩则更多地显示壳源特征。壳源花岗岩主要侵位于冈底斯东段腾冲地区,成因类型为白云母过铝花岗岩和富钾钙碱性花岗岩,其高(87Sr/86Sr)i(>0.710)和低εNd(<-7)同位素组成反映其源于碰撞加厚的砂泥质地壳的深熔作用。正εNd值(+2~+5)花岗岩和辉长岩沿冈底斯带成对侵位,花岗岩具有埃达克岩与弧花岗岩过渡特征,其形成有较多的幔源物质贡献;辉长岩正εNd值特征(+2.5~+7.0)、REE平坦型或弱富集型以及亏损大部分不相容元素(Nb,P,Ti,U,Th,LREE)特征,反映软流圈地幔对岩浆形成产生重要贡献。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主要为钙碱性岩系,REE平坦型,低(87Sr/86Sr)i(<0.7060)、高εNd(高达+4.3),同位素组成接近于MORB,证明其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根据这些构造-岩浆事件的时空分布、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岩浆演变序列,提出了一个青藏高原大陆碰撞的四阶段演化模式。这个模式强调了170~60Ma,新特提斯洋板片回转,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65Ma),并导致加厚地壳深熔;260~54Ma,印度大陆板片向北陡深俯冲,下地壳缩短加厚,地壳深熔作用持续;353~41Ma,新特提斯洋板片发生断离,并向下拆沉。软流圈物质透过板片断离窗上涌,诱发地幔楔、上覆加厚的镁铁质下地壳熔融;4陡深俯冲的印度大陆板片因特提斯洋板片断离而发生折返,开始低角度俯冲(<40Ma),导致高原内部的陆内俯冲、走滑剪切与地壳缩短,造成冈底斯岩浆间断(40~26Ma)和拉萨地体初始抬升。因此,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中,主碰撞期造山(65~41Ma)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印度大陆板片的陡角度俯冲和特提斯洋板片断离,晚碰撞期造山(40~26Ma)的动力机制主要为印度大陆板片的低角度俯冲。  相似文献   
972.
广西贵港市木梓-百合地区位于南华准地台云开隆起的南西段,蒙圩-木梓“多”字型断裂带的西南段木梓背斜的轴部,是大瑶山凸起南端重要的铜铅矿成矿区带之一。文章通过对该区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总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以及已探明的铜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土壤异常等资料,对本区的铜矿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3.
经构造-岩性-事件法的详细填图,将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划分为庄旺-银厂、太平沟-岩头、高凡和北台-朱家坊四个构造岩片.通过对各岩片的构造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变形变质作用和同位素年龄的综合研究,认为五台山地区新太古代碰撞造山带具有洋壳俯冲、陆-陆碰撞造山的特点.新太古代晚期的地质事件序列为:(1)2 600~2 560 Ma:首先在恒山、阜平两侧的大陆活动边缘沉积了富铝泥砂质岩;主伸展期形成了庄旺-银厂和北台-朱家坊岩片中的金岗库岩组大洋拉斑玄武岩;(2)2 560~2 530 Ma:大洋消减转化为岛弧环境,形成以太平沟-岩头岩片为主体的岛弧钙碱性玄武岩,石佛、北台、光明寺等钠质花岗岩体侵位,高凡浊积岩形成;(3)2 530~2 510 Ma:主碰撞造山事件产生一系列紧闭褶皱、冲断构造,导致各岩片相互叠置、陆-陆碰撞,峨口、王家会钙碱性花岗岩侵位,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4)2 510~2 500 Ma:碰撞造山后纵向伸展作用,各岩片抬升,高凡浊积岩整体向南滑移,形成高凡岩片.  相似文献   
974.
分布于昆秦接合部-苦海-赛什塘构造混杂带中的混杂岩,经历了中高压绿片岩相变质和同期强烈的生剪切变形,经推算其变质条件P=0.5-0.7GPa,T=400-450℃,地热梯度为16-22℃/Km,属不典型的中高压变质作用产物,经研究确定,物质沉积混杂的时代为P1-P2,变质变形作用时间263-278Ma,经历最后一次变质并折返时间为220-279Ma,三个时期分别代表着本区经历的古特提斯洋壳俯冲,弧陆碰撞-陆内碰撞和陆内造山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975.
粤西黄岭岩组片麻状花岗质岩石属于云开地块的基底岩系(2600Ma~1700Ma)。自下而上发育3种均造样式:下部透入性剪切变形带;中部平直均匀变形带;上部为揉皱带。应变分析表明,近水平分层剪切作用以及剪切应变带的向上迁移形成了上述不同构造样式,化学分析显示不同构造样式的花岗质岩石具有陆壳改造S型花岗岩特点。它们可能是形成于浅海一半深海的碎屑原岩在原地或准原地剪切深熔的结果。剪切深熔深度约13km~15km,峰期变形在2000Ma~1700Ma。  相似文献   
976.
《浙江地质》2010,(4):32-32
日前,广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任务,协调配合推进,确保按时完成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相关工作。广东省政府成立由副省长林木声担任组长的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卫片执法检查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977.
花岗质岩石的片麻理和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文  林强 《吉林地质》1991,10(1):30-37
花岗质岩石的片麻理受结晶作用和构造环境田双重控制,岩浆体系的结晶作用与变形作用的时间关系及变形的P-T条件是岩石组构形成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78.
中基性岩墙群的形成及产出对研究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岩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对西准噶尔地区的夏尔蒲中基性岩墙群和小西湖中基性岩墙群中样品(共18件)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夏尔蒲和小西湖岩墙群岩石类型以闪长玢岩为主,含少量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夏尔蒲岩墙群的侵位年龄为308.6±5.5 Ma.岩石均具有高Mg#(>40)、MgO(>3%)、Al2O3(>16%);全岩A/CNK值多在0.9左右,A/NK>2,属准铝质岩石;岩石整体属钙碱性玄武岩/安山岩系列.岩石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多在40×10-6~60×10-6),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及Eu正异常等特征((La/Yb)N为3.03~11.32,δEu=1.00~1.20);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Th,呈现了俯冲消减带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Sr(均大于500 ×10-6)、较低的Y(大多小于10×10-6)和Yb(多在1×10-6左右)含量,较高的Sr/Y比值(36~95),大多数样品具有富镁埃达克质岩石的组成特征.岩石具有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3 58~0.703 80,εNd(t)=5.76~6.34).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岩浆源区中既有亏损地幔组分的参与,又有俯冲消减作用的印迹.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晚石炭世时西准噶尔地区已进入后碰撞阶段.由于俯冲残留大洋板片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在与亏损地幔一定程度相互作用后,经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而形成了夏尔蒲和小西湖岩墙群中富镁埃达克质岩石;而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岩浆同样经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后,形成了夏尔蒲岩墙群中的辉绿岩和小西湖岩墙群中的角闪闪长玢岩.大规模中基性岩墙群的产出则进一步表明晚石炭世时西准噶尔地区处于后碰撞的伸展拉张构造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979.
正车出了格尔木,沿着公路往北驶过约100公里,向西一拐下了高速。又开了大约5公里,就见路边一块连着一块晒干翻起的土片,如鱼鳞一般,连绵着延伸到了望不见头的天际……这就是传说中的柴达木盐碱地了。从来没想到会遇到这种干涸得令人窒息的土地,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一望无际、没有一点点绿色的田野。看不到一丝  相似文献   
980.
综合多种测试方法,考察了研磨对茂名高岭石粒径、形貌与微结构等理化性质的影响。重点采用~(29)Si、~(27)Al MAS NMR光谱考察了研磨过程中结构脱羟、Si、Al配位环境变化、新活性位点形成等微结构演变等。结果表明:研磨初期,高岭石六方片层遭到破碎,颗粒粒径逐渐减小,比表面积在研磨1 h达到最大(43.8 m~2/g);此后,颗粒发生团聚,比表面积减小,样品脱羟量和表面吸附水含量均逐渐增加。核磁Si谱和Al谱分别在化学位移-100.5和14.8处出现新的信号,归属于四面体Si与八面体Al相连顶氧质子化作用而产生的Q~3 Si-OH~+-Al结构。研磨导致高岭石脱羟,Al配位状态从AlⅥ经由AlⅤ逐渐向AlⅣ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