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5篇
  免费   967篇
  国内免费   990篇
测绘学   349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911篇
地质学   7002篇
海洋学   60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21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351篇
  1997年   422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413篇
  1994年   385篇
  1993年   371篇
  1992年   472篇
  1991年   453篇
  1990年   214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的铀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已探明的铀储量约400000t铀生产量约8500t/a。近年的勘查无重要的世界级发现。麦克阿瑟河的P2N矿床储量由77000t增加到100000t,而伊格尔岬矿床的储量则由47000t减少为25000t。由于国际铀市场疲软,勘查投入削减,但仍在继续,铀矿开发也在加快,麦克阿瑟河P2N、伊格尔岬,麦克莱恩湖,西茄湖、中西湖和克拉夫湖等矿床将先后  相似文献   
44.
湘中奥陶纪沉积锰矿带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桃江县、宁乡县境内,呈近EW向展布,矿带内锰矿以质量好而著称。该成矿带的成锰沉积盆地受控于加里东期张性断裂系统,为一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一组NW向同沉积断裂,形成了一系列断陷槽,控制了沉积岩相的分布。锰矿主要产于盆地中心亚相的黑色页岩夹碳酸锰矿微相内。据矿带中锰矿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微量元素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笔者认为,该锰矿属于热水沉积成因。综合对比表明,该成矿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值得注意的资源潜力,有可能发展为大型锰成矿带。  相似文献   
45.
三道通铜矿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华北地台北缘东段之辉南-桦甸-和龙成矿带上,产于高级变质区会全栈穹形构造的北西缘,夹皮沟矿田和王家店矿区之间.产于一定的围岩条件内,受北西向剪切带严格控制,与脉岩有着密切的关系,矿石类型为多金属含重晶石石英脉型,其规模为小型矿床,伴生铅、金、钨、钴等元素,以往找矿工作程度很低.通过对地质特征和成因类型的论述及成矿条件分析,指出了找矿方向并预测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6.
谢锦龙  黄冲  向峰云 《地质科学》2008,43(1):133-153
南海西部海域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有北东—北东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深大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板块汇聚、碰撞有关,多具走滑性质;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具有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相似的发育特点,呈张扭性质;近南北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在扩张活动期间于洋、陆壳过渡部位形成的走滑调节断裂,是洋盆扩张的西部边界。新生代里,南海经历了4次成盆事件与3期扩张活动,盆地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陆缘断陷、渐新世—早中新世扩展与中中新世以来的热沉降3个演化阶段。陆缘断陷阶段的充填系列主要是北东—北东东向与北西向的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等陆相沉积及火山岩等;盆地扩展阶段表现为中-小型断陷、断-坳陷逐渐复合与联合为大-中型坳陷,古地理格局逐渐由河流与湖沼陆相环境演变为滨海至浅海相的沉积环境;热沉降阶段的成盆活动逐渐减弱以至停止,地层表现超覆,盆地出现联合迹象。结合以往勘探与油气资源调查成果分析,认为南海西部海域陆架陆坡区发育的大-中型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良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尚家—太平川地区构造演化、烃源岩特征、沉积特征、储盖组合、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本区的石油地质条件,认为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沉积环境,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研究区没有统一油水界面,尚家地区以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太平川地区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区内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气成藏受有效性圈闭、优势运移通道、过剩压力、储集条件和构造诱导作用控制。据上述认识确定了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并已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渤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大型油气田勘探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新近纪渤海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湖泊水域范围大、内部无分割、地形平缓、坡度小等特点,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从而形成渤海海域新近系良好的储盖组合和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浅水三角洲砂岩储层由于受河流作用的控制,砂体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存在明显的分叉现象,与曲流河相比,砂体连通性较好,砂体等厚图呈典型的朵叶状。湖相厚层泥岩普遍发育,与浅水三角洲砂体组成多套垂向优质储盖组合。浅水三角洲发育于渤海新近纪至今处于生烃的峰期主力富烃凹陷的有利区带,新构造运动造成新近纪以来凹陷主力源岩生烃峰期与新构造运动的同步耦合,为渤海大型浅水三角洲成因的优质储层油气成藏创造了优越条件,可以形成大型油气田。因此,重视并充分挖掘渤海浅水三角洲储层类型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将是追求浅层优质油藏、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49.
姜立峰  王宁  徐连宝 《探矿工程》2008,35(2):43-44,47
以天津空客A320总装线项目总装厂房基坑支护工程为例,介绍了SMW工法施工在天津软土地区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该工法具有支护变形小、止水效果好、工期短、工程造价低、节能环保、施工方便等优点,在天津软土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王朝建 《探矿工程》2008,35(3):54-56
内衬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是在不开挖情况下,利用原管位资源,采取相关技术在现有管道内安装内衬的方式使管道获得再生,可以重新获得30~50年的使用寿命.对内衬法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的工艺原理进行了介绍,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