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57篇 |
免费 | 1401篇 |
国内免费 | 19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47篇 |
大气科学 | 3007篇 |
地球物理 | 2032篇 |
地质学 | 2525篇 |
海洋学 | 1436篇 |
天文学 | 162篇 |
综合类 | 455篇 |
自然地理 | 5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220篇 |
2022年 | 343篇 |
2021年 | 282篇 |
2020年 | 331篇 |
2019年 | 335篇 |
2018年 | 265篇 |
2017年 | 255篇 |
2016年 | 271篇 |
2015年 | 313篇 |
2014年 | 458篇 |
2013年 | 378篇 |
2012年 | 475篇 |
2011年 | 476篇 |
2010年 | 498篇 |
2009年 | 448篇 |
2008年 | 438篇 |
2007年 | 434篇 |
2006年 | 443篇 |
2005年 | 391篇 |
2004年 | 383篇 |
2003年 | 341篇 |
2002年 | 333篇 |
2001年 | 318篇 |
2000年 | 240篇 |
1999年 | 234篇 |
1998年 | 240篇 |
1997年 | 218篇 |
1996年 | 231篇 |
1995年 | 226篇 |
1994年 | 170篇 |
1993年 | 148篇 |
1992年 | 145篇 |
1991年 | 122篇 |
1990年 | 120篇 |
1989年 | 11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62.
基于小波统计特性的遥感图像像素与特征联合最优融合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遥感影像的IHS融合方法由于匹配误差导致光谱畸变和退化,而小波变换在变换域具有良好的分频特性,小波系数的统计特性反映了遥感影像的边缘、线和区域等显著特征。提出了基于小波统计特性的遥感影像的像素和特征联合最优融合方法,在IHS空间,对强度分量I的高频部分利用多分辨率小波融合方法进行影像的高频细节特征融合,低频部分选取光谱信息和空间分辨率评价指标作为融合权系数求优指标,进行像素级最优融合,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
为进一步摸清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情况,规范统计管理,提高矿山企业业务能力,近日,临城县国土资源局开办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统计培训班,来自全县各类矿山企业的统计人员50余人参加了培训I。 相似文献
64.
核密度估计法支持下的网络空间POI点可视化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空间POI点的分布模式、分布密度在基础设施规划、城市空间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表达该特征的核密度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由于顾及了地理学第一定律的区位影响,比其他密度表达方法(如样方密度、基于Voronoi图密度)占优。然而,传统的核密度计算方法往往基于二维延展的欧氏空间,忽略了城市网络空间中设施点的服务功能及相互联系发生于网络路径距离而非欧氏距离的事实。本研究针对该缺陷,给出了网络空间核密度计算模型,分析了核密度方法在置入网络结构中受多种约束条件的扩展模式,讨论了衰减阈值及高度极值对核密度特征表达的影响。通过实际多种POI点分布模式(随机型、稀疏型、区域密集型、线状密集型)下的核密度分析试验,讨论了POI基础设施在城市区域中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5.
67.
68.
拱形波纹钢屋盖动力特性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拱形波纹钢屋盖是一种新颖的金属拱形薄壳结构,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结构的复杂性,目前有关的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动力研究还很少有人涉及。以18m和30m两种跨度的W666型拱形波纹钢屋盖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拱在竖向平面内振动时的频率、振型及阻尼。在所提简化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其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测试和分析结果为该结构的动力反应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9.
70.
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东西向移动的热力强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 °×2.5 °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2003年6月22—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下同)短期东西进退的热力强迫过程,并探讨了相应机制。结果表明:东风带扰动附近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变化影响着西太副高东西向的运动;西太副高短期东西向移动有趋“冷”的趋势,即西太副高向非绝热加热减弱或者非绝热冷却增强方向移动;在西太副高突然东退前后,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非绝热加热效应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东风带扰动东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增强和东风带扰动西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减弱东退的特征,而且在对流层300 hPa高度附近表现最为明显;在非绝热加热效应影响因子中,垂直输送项最为重要,其次为局地变化项,水平平流效应最不显著,因此,垂直输送作用和局地变化作用引起的非绝热效应的变化是影响西太副高突然东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