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增林  徐丹  郭建科 《地理学报》2010,65(8):899-906
通过对东北三省1993-2006 年装备制造业产业的区位商、状态概率分布与各态历经概率的分析,得出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不均衡,产业发展存在梯度差异并在个别行业中有继续扩大趋势,地区专业化正在形成;辽宁省总体发展态势好于吉林和黑龙江省,吉林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本地区乃至全国的优势产业;总体看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状态很不稳定,虽然是传统工业基地,但迁移性仍较大。  相似文献   
112.
苏梅 《国土资源》2004,(10):4-15
沈阳铁西区曾经是新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的聚集区,在这里诞生了中国许许多多的工业奇迹,曾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现代工业崛起的排头兵。有人说,振兴东北看辽宁,辽宁看沈阳,沈阳看铁西。转瞬之间,党中央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已经整整一年。风生水起海生潮。新世纪,铁西又处在中国现代化的潮头浪尖上。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与热切的期许,一齐投向铁西,投向这块拥有100万人口的126平方公里的土地,聚焦这一方曾经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无数个第一的“东方鲁尔”。  相似文献   
113.
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差异研究——江苏和安徽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贺灿飞  朱晟君 《地理科学》2008,28(6):715-721
产业地理集聚既取决于产业特征,也依赖于区域特性。采用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企业数据对比江苏和安徽两个差异显著的省区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而言,制造业在安徽省较江苏省更为集聚,两省最为集聚的产业是一些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最为分散的产业是需要接近资源或地方化市场或地方保护较强。一些资源加工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在江苏省和安徽省集聚态势差异明显。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差异可能源于产业在不同省区的技术水平、规模强度以及功能的差异,但区域性因素仍然是主导。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的差异是安徽省大多数产业较江苏省更为集聚的一般解释,资源区位及其可得性、地理位置、产业传统以及制度性差异等进一步造成了一些产业在两省地理集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4.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邱灵  申玉铭  任旺兵 《地理学报》2008,63(12):1299-1310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既是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 也是中国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市为案例区, 运用相关分析、投入产出模型、空间自相 关模型、变异系数、地理联系率等, 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进 行实证研究, 旨在为首都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 ① 生产性 服务业投入与制造业效益提升呈现正相关性, 但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较低; ② 制造业对生产性 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不断提升, 不同类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存在明显 差异; ③ 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下降, 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中 间投入趋于上升, 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④ 制造业 与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 但集聚与分散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差异, 就 业空间分布的一致性较差, 进一步验证了制造业与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空间可分性。  相似文献   
115.
上海的都市型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育蓓 《地理教学》2002,(6):9-10,8
  相似文献   
116.
河南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0~2009年中国大中型企业数据库数据,利用产业转移承接指数、地区专业化和多样化指数、改进的偏离份额分析等方法,从时间、空间以及行业-区位等维度对河南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趋势上,河南承接国内外制造业转移规模持续增大,承接行业类型显著增多;轻工业比重高于重工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明显增加。空间格局上,基本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中心的核心-外围模式,豫北地区承接制造业转移规模逐渐降低,而黄淮地区显著增强。各地市在制造业总体、轻工业、重工业以及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承接上,呈现出增强型、减弱型、补缺型、抵消型等不同的特征;专业化和多样化承接的组合类型城市之间也明显不同,地市间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行业存在雷同,但多数转移行业受地理临近性的影响不显著。行业-区位组合上,劳动密集的轻工业和资本密集的重工业的集聚效应非常明显,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区位优势的指向性很强。  相似文献   
117.
审视世界邮轮建造业的发展过程与区位特征既能揭示邮轮工业空间组织特征,又能为后发国家和地区的邮轮建造及关联产业提供借鉴。运用ArcGIS10.2软件空间叠加与重心模型分析世界邮轮建造业的空间演化与集聚地发现:(1)1900年前全球邮轮造船厂数量很少,1900—1950年伴随邮轮旅游诞生和成长,邮轮工业增速较快,直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现代意义的邮轮制造业,其中尤以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和德国迈尔集团分别雄踞海洋邮轮、内河邮轮与豪华邮轮建造业榜首。(2)世界邮轮建造业总体呈现吨位大型化、环保节能成为技术攻坚方向等显著特征。经济全球化加速造船企业的兼并重组,邮轮造船厂重组行为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3)世界邮轮建造业重心经历了如下历程:1860—1960年集聚于美国东海岸,1961—1990年迁移至欧洲地区,1991年后日本与韩国开始尝试邮轮建造及香港积极收购欧洲邮轮造船厂,但未打破世界主要邮轮造船厂与邮轮运营公司集聚地的“空间错位”特征,印证了邮轮建造业垄断趋势加剧。  相似文献   
118.
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采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EG集聚指数、核密度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及其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先集中后均衡的空间集聚,整体稳定在低集聚区间;长三角城市群电子信息制造业在相邻空间单位中具有空间正相关特点;集聚经济、政策支持等因素对不同企业绩效水平产生差异化影响。对于中低绩效企业而言,政策支持的促进效应大于集聚经济,对于高绩效企业而言,集聚经济的促进效应由于政策支持,内部规模经济对各绩效水平企业均呈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19.
选取2004—2015年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时间序列数据,使用协整分析对二者协同发展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二者部门间产业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虽然存在长期均衡和协同发展关系,但也呈现出非均衡性特点,表现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应通过促进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天津市技术服务类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并强化产业间关联,以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0.
市场潜力、空间溢出与制造业集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浩瀚  徐建军 《地理研究》2018,37(9):1736-1750
为深入分析国内外市场潜力对于中国制造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影响,首先引入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国内外市场潜力对于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进而结合跨省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省域国内外市场潜力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应进行经验论证。参数估计结果很好地证实了省域内的国内外市场潜力对制造业集聚的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以及省域间的国内市场潜力和国外市场潜力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实证结果也证实了交通基础设施和市场化程度对制造业集聚的直接促进作用,劳动生产率对制造业集聚的直接促进作用和正向溢出效应,实际工资水平对制造业集聚的直接和间接阻滞(负溢出)作用。基于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和0-1邻接空间权重矩阵的估计结果具有一致性。文章最后指明了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