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746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343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广西秋冬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多种客观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近46年广西秋冬季降水的异常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ENSO事件为代表的赤道太平洋地区热力振荡是广西地区秋季降水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是该区域秋冬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2.
1954-2005年长江以北地区初霜期变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长江以北地区65个测站1954-2005年秋冬季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计算分析长江以北地区初霜出现日期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初霜是由北向南逐渐出现的,初霜发生日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部分地区初霜日期偏晚的年份逐渐增多。中国北方地区初霜发生日期的早晚与北极涛动的强弱密切相关:当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半球以纬向型环流为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期偏晚;反之,当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北半球以经向型环流为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期偏早。  相似文献   
993.
1961—2008年若尔盖高原湿地的气候变化和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08年若尔盖高原湿地境内的5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象数据和玛曲水文站的径流数据,分析了近48a来若尔盖湿地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应用M-K方法、累积距平和滑动t检验对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气候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1960年代的冷湿期,到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后期的冷干期,再到1990年代末起增暖迅速进入暖干期,若尔盖湿地气候呈现较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一方面,总云量持续减少,日照时数上升,平均气温明显上升,气温日较差逐渐减小;另一方面,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总体都呈减少趋势,干燥指数也逐渐降低.秋季是若尔盖高原湿地气候发生暖干化最明显的季节,气候变暖主要是平均最低温度显著升高的贡献.日较差是蒸发量变化的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但低云量、气温、日照等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在1997年和1985年发生突变,分别转为迅速增暖和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994.
1959-2007年玛纳斯河流域干湿季气候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统计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1959-2007年近49 a来干季、湿季和全年降水量、均温、干旱指数的变化趋势、周期特征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9 a来玛纳斯河流域降水量和温度均呈增加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9 mm.(10a)-1和0.3℃.(10a)-1,但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干旱期;降水、均温和干旱指数序列在干季、湿季、全年中都存在着较长周期,长周期中包含着短周期.其中,干旱指数和降水序列都存在8 a、14 a左右的周期;均温的变化周期比较复杂,波动性较强,存在22 a左右的年代际周期.累积距平法与滑动t检验得出的气候要素突变年份基本一致,大都处于1980年代.1983年流域内降水量发生由少雨到多雨的变化,流域气候开始变得湿润,1988年平均气温由偏冷转向偏暖.  相似文献   
995.
Adopting the Easterling-Peterson (EP) techniques and considering the reality of Chines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designed several tests and tested for inhomogeneities in all Chinese historical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eries from 1951 to 2001.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ime series have been widelyimpacted by inhomogeneities resulting from the relocation of stations and changes in local environmentsuch as urbanization or some other factors. Among these factors, station relocations caused the largestmagnitude of abrupt changes in the time series, and other factors also resulted in inhomogeneities to someextent. According to the amplitude of change of the difference series and the monthly distribution features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discontinuities identified by applying both the E-P technique and supportedby China‘s station history records, or by comparison with other approaches, have been adjusted. Basedon the above process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temporal inhomogeneities were eliminated, and China‘s mosthomogeneou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eries has thus been cre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homogeneitytesting captured well the most important change of the stations, and the adjusted dataset is more reli-able than ever. This suggests that the adjusted temperature dataset has great value of decreasing theuncertaities in the study of‘ observed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湖北省潜江气象站和邻近的天门及仙桃两站1971-2009年39年气象资料,通过滑动T检验、M-K检验方法对气温资料的均一性作了检验。对比迁站前后气温等资料的变化表明,潜江站与相邻站同时期气象资料间存在部分差异。与相邻站相比,迁站前后潜江站气象要素中风向风速、气温和雾日有显著变化;迁站前受城市效应影响,潜江站部分风向...  相似文献   
997.
1960—2008年京津冀地区夏季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洪波 《气象》2011,37(10):1277-1282
基于整理的京津冀地区83个台站1960—2008年夏季逐日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滑动t检验方法分析了近50年京津冀夏季高温日数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0—2008年京津冀夏季高温日数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高值中心位于南部的南宫附近,在时间上呈现出"多—少—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无显著的线性变化趋势,但其南部夏季高温日数主要呈减少趋势,北部主要呈增加趋势。京津冀夏季高温日数有两个突变点,即从1972年由多变少,从1996年由少变多,但其北部只有一个突变点。与1960—1972年京津冀夏季高温日数偏多期相比,近12年(1997—2008年)京津冀夏季高温日数偏多且出现的年份更为集中,在此期间京津冀及其南北部夏季高温日数呈现明显的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998.
近50年西宁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胜  马占良 《高原气象》2011,30(5):1422-1425
利用近50年西宁市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其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季和月的变化特征,并用气候突变理论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西宁市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减少75.1h;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1963年)与谷值(2007年)相差635.3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999.
用初估场对比中芬探空仪温度和位势高度记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部分高空台站2007—2009年近3年探空记录的统计分析表明:邻近测站同一型号探空仪的温度和位势高度记录与6 h数值预报初估场的平均偏差一致,但不同型号探空仪记录与初估场的平均偏差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利用初估场进行邻近测站不同型号探空仪之间的间接对比。该文利用初估场与台站探空记录的差值,分析了使用芬兰Vaisala公司RS92型探空仪的中国香港站与邻近的使用L波段探空仪的梧州、汕头、东源、阳江4站2年的温度和位势高度记录的系统差,结果表明:19:00(北京时,下同),L波段探空仪的温度和位势高度记录在平流层分别偏低达1℃和30 gpm;07:00,L波段探空仪的温度记录在对流层偏高0.4℃,导致其位势高度记录也在对流层偏高;两套设备的系统差不仅有显著的日夜差异和季节性差异,也存在一定的年际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简要概括了双鸭山市的初霜冻规律,在以环流特征量、群众经验普查等相关因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长、中、短期初霜冻预报方程的数值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