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1篇 |
免费 | 744篇 |
国内免费 | 4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92篇 |
大气科学 | 782篇 |
地球物理 | 258篇 |
地质学 | 1532篇 |
海洋学 | 246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436篇 |
自然地理 | 4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46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144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121篇 |
2014年 | 219篇 |
2013年 | 202篇 |
2012年 | 234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221篇 |
2009年 | 216篇 |
2008年 | 224篇 |
2007年 | 163篇 |
2006年 | 176篇 |
2005年 | 166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年来,异常气候事件的频发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负影响。气象学家研究表明:海洋气候异常对陆地气候异常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诱发作用,因此,对海陆气候间的内在关联机制进行深入挖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关联规则挖掘方法,以探索单一海洋气候指数与陆地异常气候事件间存在的关联。首先,针对陆地气候要素,采用顾及空间邻近关系的层次聚类方法进行有效气候分区,通过对各层分区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得到有效的各区域气候序列;然后,进行顾及多重约束进行时序关联规则挖掘,以探索海陆气候要素间的关联机制;最后,通过实际算例分析得到的各气候指数与我国陆地区域异常降水事件间的关联机制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72.
《国土资源导刊(湖南)》2014,(2):79-81
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矿山基本情况;②矿山地质环境现状;③矿山开采可能造成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估(含地址灾害危险性评估)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 相似文献
73.
74.
房浩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4):120
2012年4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负责编制完成的《中国典型县(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集》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图集以县(市)为单元,共分5卷(华北东北卷、华东卷、华中华南卷、西南卷和西北卷),由 相似文献
75.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指导岩溶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为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选择典型性突出的泸西小江流域开展示范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由于岩溶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主要的岩溶水源地类型和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也不同。为此,依据流域不同的生态地质环境分区,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岩溶水源地利用核磁共振、地质雷达等新技术进行勘查及其开发实验和示范,共设计建设了9项不同技术方案的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总结出了适合不同岩溶生态地质环境及其水源地类型的岩溶地下水勘查及开发技术方案和岩溶盆地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6.
77.
对孔雀河流域水量实施监测,是及时掌握流域水质、水文情况的重要举措。鉴于该流域水量监测手段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以及水资源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以新建库塔干渠龙口段、库塔干渠二支渠、第二枢纽多浪渠、西尼尔水库进库4处监测站点为基本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实现了对孔雀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的有效监测,为该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科学、系统调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8.
79.
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变咸对青岛李哥庄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急需开展治理该地区咸水体的工作。根据研究区已有的降雨、蒸发及水文地质等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和监测,利用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MODFLOW中的SEAWAT模块建立了该地区的数值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识别和验证了该模型参数,表明所建模型能反映李哥庄地区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为了模拟研究区地下咸水体的恢复治理情况,提出了连续抽水、间歇式抽水和抽注水结合三种咸水恢复方案,并利用该模型对三种恢复方案进行了模拟优化。结果表明,抽取地下咸水只是咸水恢复的一个因素,周边淡水的驱替作用则是咸水恢复另一个的因素,抽注水结合恢复方案为三种方案中最优的方案。 相似文献
80.
泛亚铁路滇西大理至瑞丽沿线主要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新的遥感影像解译和地表调查成果,分析总结了拟建的云南大理至瑞丽铁路沿线区域最新的地表变形特征、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分布与运动学特征。结果显示,影响该区地壳稳定性的活动断裂带主要有10条,从东到西包括:点苍山东麓断裂、云龙-永平断裂带、保山断裂带、蒲缥-施甸断裂、太平-罗明坝断裂、镇安断裂带、龙新共轭断裂系、黄连河共轭断裂系、龙川江断裂和畹町断裂带,其中晚第四纪期间活动性最显著、对工程场地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点苍山东麓断裂带、保山盆地西缘断裂带、蒲缥-施甸断裂、畹町断裂带等。同时,通过整理分析近代强震资料发现,仅根据历史强震资料所揭示的高地震烈度区是不全面的,结合最新的活动断裂调查成果,对大瑞铁路沿线区域的地震烈度分区进行重新划分后,认为大瑞铁路工程场地区从东到西至少存在:大理-弥渡、保山、蒲缥-施甸、镇安-荆竹坪和瑞丽-畹町5个大于等于区级的高地震烈度区,需要在铁路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时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