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252篇
地质学   432篇
海洋学   34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Simulating experiments on dolomite dissolution by acetic acid were made under burial diagenesis conditions,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75℃to 130℃ and pressures from 20 MPA to 30MP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dolomite increased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prssure,From 75℃/Mpa to 130℃/30 MPa,the total amount of released ca and Mg increased from 32.98mg/L to 337.9mg/L,over one order of magnitude in difference,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increment of Gibbs free energy (ΔG)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This thermodynamic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it is suggested that secondary prosities formed by dolomite dissolu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deep burial diagenesis should be more common than those under epigenesis and shallow burial conditions,and therefore dolomite reservoires in the formations that have been deeply buried should be more abundant than in the formations that have only been shallowly buried.  相似文献   
72.
以山东桓台县华北集约化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例,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不同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免耕)和秸秆还田(清茬、粉碎还田)下农田生态系统的能值利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粉碎还田模式的可更新有机能比率比清茬的高出4~5倍,说明粉碎还田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大于清茬的,有利于保护环境;耕作方式上,可持续发展指数表现为免耕的翻耕的旋耕的,说明免耕法具有明显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应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73.
QWM-L凝油剂是我国高唐植物油厂利用油脚等研制的一种新型凝油剂。与国内外现有的其他一些凝油剂比较,该产品有许多优点,无毒性,重金属合量低,凝油效率高,价格低,回收的溢油可重新利用,易于贮存和运输等。利用这种新型凝油剂处理事故溢油将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4.
地球长波辐射与特大森林火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广猛 《地学前缘》2004,11(2):424-424
过去人们把森林火灾原因归结于雷击、气温高或人为因素。1994年东北林业大学的王述洋等人将天、地、生的相互作用原理和规律引入森林火灾研究,初步阐述了森林火灾年季变化与太阳黑子、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北太平洋海温、地震活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发现森林火灾重灾时段多与地球自转运动速度急剧变化、强地震高发期相伴。既然  相似文献   
75.
研制了 30 0双向自调导叶透平试验机组 ,安装在 10 0 0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上 ,对两种叶轮方案和 6种不同喷咀、扩压器进行了不同活塞行程、不同周期和不同恒定输出电压下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喷咀出口角α1=2 1 5°、扩压器入口角α2 =6 5 5°和α1=2 4°、α2 =6 3°组合最佳 ,最高效率达 5 3 3% ,而且在宽广流量系数范围内 ,特别是大流量系数范围内都有较高效率。大大优于常用对称翼透平。将上下游导叶固定 ,变成双向固定导叶透平。用No 1叶轮和 6种导叶出口角组合进行试验。表明最佳导叶出口角为 2 4°~ 30°,最高效率仍达 38 5 % ,比对称翼透平仍高许多  相似文献   
76.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发育凝灰物质,凝灰物质在页岩油形成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其发育层段也是页岩油分布最好的层段,凝灰物质的分布及与有机质生烃关系的研究对于吉木萨尔页岩油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吉木萨尔芦草沟组烃源岩精细评价及沉积环境分析,与烃类活动具有成因关系的成岩矿物解剖,探讨了形成优质页岩油源岩的控制因素和生烃机制。烃源岩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泥晶白云岩是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主要生油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_1型为主,生烃潜力较好,R_o值分布在0.6%~1.1%,C_(29)αααS/(S+R)值范围在0.3~0.5,显示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芦草沟组烃源岩中规则甾烷C_(27)、C_(28)、C_(29)分布为C_(27)C_(28)C_(29),结合微观分析认为其生烃母质以藻类和超微生物为主,Ts/Tm值较低,分布在0.05~0.18,具有高含量的β-胡萝卜烷,反映其母质处于半咸水的弱氧化—弱还原的沉积环境之中,而这一时期火山活动提供的凝灰物质对烃源岩的生烃环境及热演化进程都有重要影响,热演化突然增大的层段与有机质成熟的"甜点段"的分布深度一致。凝灰物质与含超微生物及藻类的泥晶白云岩的混合是导致生烃和早期生烃的重要原因,两者混合的不均一性导致页岩油分布与成熟度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77.
滇东北发现具工业价值的火山凝灰角砾岩层控型铜矿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滇东北鲁甸宣威一带,广泛发育二叠系峨眉山玄武滗岩组(P2β),厚度在1 000m以上,分4个喷发旋回.在不同喷发旋回之间有厚度不等的炭泥质沉积层出现,最上部玄武岩的古火山口出现大量气孔状熔岩、火山凝灰质沉积岩和角砾岩.玄武岩组下伏栖霞、茅口组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上覆宣威组砂岩、硅质页岩(夹煤层)和砾岩.它们在区域上往往形成向斜褶皱(如鲁甸的小寨向斜、迤车汛向斜等),向斜构造轴向北东,相互之间平行排列构成北西向的复向斜带.  相似文献   
78.
提出利用筒中筒结构内筒和外筒的相对运动带动耗能装置耗能的的筒中筒结构内部摩擦连接消能减震体系。该体系将结构的内筒和框筒用专门设计的摩擦连接装置连接,罕遇地震下摩擦连接装置滑移产生滞回耗能。文中阐明了该体系的消能减震原理和构造特点,并通过对一栋40层筒中筒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9.
SN1987A:热光度演化和内部中子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勇  尤峻汉 《天文学报》1993,34(2):122-130
  相似文献   
80.
编者的话:陕西省气象学会正在建设“陕西气象数字科普馆”,向全省气象工作者征集相关科普文章,并择优在《陕西气象》刊载,发此短文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