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51.
局地经圈环流和沙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 Xie和 Arkin降水资料和 NEC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撒哈拉和中国西北沙漠地区的干旱气候。结果表明,尽管该两区域都有在年降水量少于50mm的十分干旱的区域,但其年度特征却非常不同。在撒哈拉沙漠中心的南部地区和中国西北沙漠地区,超过70%的降水出现在6-8月;而在撒哈拉沙漠中心以北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12-2月。这种十分干旱的气候不能用Channey提出的生物圈-辐射效应加以解释。由于6-7月的强下沉中心远在撒哈拉强干中心的北部,其形成也不能用Rodwell和Hoskins提出的季风-沙漠机制予以解释。利用局地经圈环流的概念对两地干旱气候的分析和比较发现,局地经圈环流的下沉在12-2月支配着局地的垂直环流,导致干旱气候形成。这时撒哈拉北部的弱的、相对的多雨的气候是因受中海气候型影响所改。而在6-7月局地该为上升运动,其中尤以中国西北地区为显著。因此撒哈拉南部及中国西北的沙漠地区降水多集中在6-8月。不过与此上升运动相伴的是低空来之中、高纬的强而干的北风,它携带的水汽甚少,不利深对流发展。正是这种局地经圈环流导致了该两处干旱气候的形成。  相似文献   
652.
宋燕  季劲钧  孙丹 《大气科学》2009,33(2):313-324
利用美国NASA格点月降水总量资料、美国CO2信息分析中心地表面温度异常月平均网格点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全球网格点资料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台站地温观测资料分析了1960年代中期亚非夏季风环流圈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减弱及其与之有关的全球气候场异常现象。结果发现, 1960年代中期全球对流层大气温度和海洋温度场发生异常变化, 对流层大气有明显降温, 海洋主要以印度洋升温、 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降温为主要特征, 同时, 我国大陆土壤温度和青藏高原温度在1960年代中期有明显的下降, 导致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的热力对比明显减弱, 东风急流减弱, 最终导致亚非夏季风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653.
第十五期欧洲大气研究讲习班(ERCA2008)于2008年1月7日-2月8日在法国格勒诺布尔举办,由来自11个国家(中国、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瑞典、美国、挪威和荷兰)的48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  相似文献   
654.
阐述了矿区煤层赋存的地质构造条件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征;分析了强排疏下茅口灰岩地下水开采煤层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带压开采煤层的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655.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盛行的地槽-地台学说,起源于西方学者对大西洋半球的欧洲和北美东部地质的研究。20世纪中叶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起源于对现代海洋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但用板块学说解释大陆构造的尝试,也是从解剖北美和欧洲大西洋两岸的古生代造山带开始的。二者均缺少太平洋半球的亚洲,特别是中国及邻区的资料基础,因此,其立论基础是不全面的。这就给亚洲,特别是给中国学者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的编制和全球构造的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处于亚洲核心地带的中国及邻区不仅是亚洲也是全球显生宙地质结构和发展历史最复杂的地区。古亚洲洋构造域的乌拉尔—蒙古—兴安巨型造山带是全球规模最大、发育历史最长、地质结构最复杂的古生代造山带;中国西南部,特别是青藏高原是全球特提斯巨型造山带出露宽度最大、地质纪录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中国东部的太平洋构造域,既有亚洲东缘的巨型中生代造山带和新生代的沟弧盆体系,又有宽阔的滨太平洋陆缘活化带。这就使中国及邻区成为研究全球显生宙构造不可缺少的重要地段。我们一定要抓住中国在全球构造研究中的区位优势,以地球系统多层圈构造观为指导,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学科结合的方法,立足实际,抓住特色,构建中国大地构造的新理论、新模型,为国际地球科学,为发展、完善现代大地构造学理论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56.
青藏高原壳幔形变与层圈耦合效应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强  张中杰 《地学前缘》2003,10(2):308-308
为了探索“世界屋脊”的形成之谜 ,我们利用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方法 (FLAC)对青藏高原壳幔形变与层圈耦合进行了数值仿真。基于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等多学科的资料 ,笔者构建了青藏高原多层块、分阶段形变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确定了模型的初始和边值条件 ;实施了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拼合之后 (约 5 0Ma以来 )青藏高原岩石圈尺度的二维形变场数值模拟。计算中 ,引入了与活动构造区壳幔形变特征较为吻合的、包括MohrCoulomb破裂准则和非相关流动定律的弹塑性本构关系。为了深入探讨青藏高原隆升的运动学与动力…  相似文献   
657.
<正>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为加强中国在全球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话语权,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该计划第一批19个重大项目2010年正式启动实施,研究计划第一届专家组组长由徐冠华院士担任,秦大河院士和吴国雄院士  相似文献   
658.
地下洞室开挖爆破围岩松动圈的数值分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肖明  张雨霆  陈俊涛  田华 《岩土力学》2010,31(8):2613-2618
根据数值计算提出了在地下洞室开挖爆破中,确定围岩松动圈的方法。给出了地下洞室开挖爆破的三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计算方法。该方法论述了爆破荷载、重力荷载和开挖荷载的计算、施加以及迭代的方法,可以合理反应爆破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和锚固支护施加的效果;结合岩石松动圈的实测方法,推导了判定围岩开始松动的损伤系数阈值公式,可以结合数值计算得到的洞周围岩损伤系数分布,确定在开挖爆破作用下围岩松动圈的范围。对实际工程的分析计算表明,根据数值计算判定的围岩松动范围与实测松动范围的规律基本一致,量值吻合较好,其结果为地下洞室开挖爆破的围岩松动圈的确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9.
深埋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针对岩石具有应变软化和剪胀的特点,推导了巷道围岩松动圈理论计算公式,理论分析了巷道埋深、围岩强度、应变软化程度以及支护阻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锚喷、锚注和锚索“三锚”支护的新概念,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60.
王俊 《山东气象》2003,23(2):9-11
统计分析了降水性层状云系中过冷水出现的频率、过冷水区尺度、云水含量的分布特征,以及云中总的粒子尺度谱,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