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大气科学 | 152篇 |
地球物理 | 20篇 |
地质学 | 175篇 |
海洋学 | 89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39篇 |
自然地理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34年 | 1篇 |
192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92.
利用MICAPS地面观测资料和中央气象台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79—2018年的585个江淮气旋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江淮气旋的发生次数年变化有长、中、短多周期共存,月分布在4—6月(暖季)最多,10—12月(冷季)最少;江淮气旋发生的最集中区域为鄱阳湖盆地和洞庭湖盆地,其次在淮河上游和大别山东北侧,空间分布大值区随环流的季节变化出现一定的南北偏移。利用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冷、暖季天气背景发现,暖季孟加拉湾存在深厚南支槽,低空西南急流输送暖湿气流,使水汽通量在江淮流域及上游辐合;江淮流域处于暖季锋生正值中心,且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有利于暖季江淮气旋生成。冷季仅在700 hPa的孟加拉湾北侧有浅槽,850 hPa为高压脊,江淮地区为冷平流控制,低空急流不明显,对水汽的输送弱;江淮流域锋生正值区不连续且上游为锋消区,高空急流轴偏南,气象条件不利于江淮气旋生成。从动力和水汽条件上,暖季均比冷季更有利于江淮气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3.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飞来峰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发现四川彭州(原称彭县)、什邡一带的飞来峰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笔者等在塘坝子、葛仙山等飞来峰的底界及周边,多次发现飞来峰是压在早更新世的冰水堆积层之上。葛仙山北寨门、丁家湾,什邡大垭口等剖面的地质现象,充分说明塘坝子、葛仙山等飞来峰是第四纪中更新世时“飞”来,压盖上去的。同时可见飞来峰与第四系之间是“冷接触”,找不到确切的断层证据。笔者等还用现有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新的地质成果,编制了1:10万更新世时的彭县至汶川的地质剖面图,并设想了冰雪层掩盖情况。那时岷江尚未剥蚀下切,按现在标高计的5000m处,即在光光山、太子城之上约1000m的“天”上。当时应在该处出露的石炭系-二叠系石灰岩,就是塘坝子、葛仙山飞来峰的根部。塘坝子、葛仙山就是从那里被冰川作用剪切、从母体分离的石灰岩,滑动、随冰川固体流,滑移到彭县来的。笔者还从理论上阐述了塘坝子、尖峰顶、天台山等如此巨大的山体,能被冰川作用拔起、挖掉、推走的原因和根据。从而解释了飞来峰“飞”行的过程。顺理成章,合乎自然,揭开了飞来峰之迷。 相似文献
94.
本文立足于政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从冷战后国际政治基本态势的分析入手,系统阐述了当前世界政治地理研究的基本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世界政治地理研究应以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国家形成与消亡的地理政治背景、国际领土及边界争端和各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为重点。 相似文献
95.
96.
97.
用巯基棉富集水中痕量汞,用饱和氯化钠的盐酸溶液解吸,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当水样取1 L时,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003 μg/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3-8 % ~6-9 % ,巯基棉汞平均回收率为91-1% 。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富集倍数大,适用于天然水中痕量汞的分析。 相似文献
98.
对2003年2月10日至11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寒潮降温降雨(雪)的主要影响系统,如阻塞高压、高空槽、横槽、中低层暖式切变线、地面冷锋以及地面暖低压倒槽等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这次寒潮降温降雨(雪)天气是在高空500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崩溃、巴尔喀什湖至准噶尔盆地的横槽转竖,冷空气从西北路径东移南下,中低层冷槽与暖式切变线接合以及地面冷锋切入暖低压倒槽等天气系统的作用下发生的,并归纳出此类天气预报的指示系统,对于做好寒潮天气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
运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环流形势的演变过程及有关物理量变化状况,对2010年3月19—20日发生在乌兰察布地区沙尘天气过程做了客观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沙尘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蒙古气旋后部西北强冷空气侵入为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以及内蒙古西中部周边沙尘的输送提供了动力条件;地面冷锋过境使该地区温度梯度增大,空气对流上升加剧,为上游输送而来的尘土、沙石卷入空中浮悬提供了抬升条件。两者共同作用促使沙尘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并伴有扬沙和沙尘暴出现。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