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399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序列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兰丁喀里山口和理塘海子山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近2Ma来,青藏高原经历过5次冰期和4次间冰期。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序列的研究,对于完善大陆第四纪冰期序列、研究全球变化、认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8,18(2):182-195
1997年夏笔者和夏威夷大学范宝峰教授与CharlesRFletoherIll教授在夏威夷群岛进行地质考察。在瓦胡岛所见第四纪珊瑚礁和古海岸地质的年代学记录是:高出现海平面30m处有KaenaFormation(珊瑚礁),其年代为45~60万年。较新的为相当于阶段5e和我国马兰黄土下S1下部的WimanaloFormation珊瑚礁),其年代为11.4~13.l万年。更年轻的海平面变化记录是几个水下的古海岸线。代表阶段3的古海岸线位于-60~-50m(6~5万年)。阶段2的古海岸线,由于海平面大幅度下降,位于现海平面下110~120m(.互万年),为Millllala海岸线(图版互图1,下同)  相似文献   
63.
火山活动与构造气候旋回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山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现象,它的发生总是与构造运动相关联,构造运动有强有弱,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具有旋目性,火山活动同样也具有旋回性。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往往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火山所处的位置和喷发的性质及程度。强烈的火山喷发将造成局部地区乃至全球气温下降,由此人们推测火山喷发多发生在冰期,然而统计资料表明,绝大多数火山喷发发生在间冰期,此时的构造运动也比较活跃,而在冰期时很少有火山喷发。至于火山喷发后在短时间内造成的降温与长时间的冰期不能相提并论。火山活动有旋回性,它影响的气候变化也具备有旋回性,这是构造气候旋回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4.
日本海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古环境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海末次冰期交替出现的深色层与浅色层可能记录了格陵兰冰芯指示的Dansgarrd-Oeschger旋回冷暖变化。本文对取自日本海南部KCES1岩芯纹层沉积物进行了高分辨率XRF岩芯扫描地球化学测试,运用因子分析来判别沉积物不同组分和来源。结果显示深色纹层中指示陆源碎屑来源元素Al,K和Ti含量较高,而代表生源组分的元素Ca和Sr含量较低;浅色层相反。深浅色纹层元素含量变化指示的陆源碎屑输入波动记录了Dansgarrd-Oeschger旋回信号,与冷期相比,在温暖期钻孔沉积物中较多的陆源碎屑可能是由加强的东海沿岸流带入日本海。末次冰期格陵兰和北大西洋等高纬地区气候变化导致大气环流和/或洋流系统发生改变,从而对东亚季风降水的调控可能是造成KCES1岩芯中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鄱阳湖湖滨地区广泛分布着晚第四纪风沙沉积序列。在星子县沙岭沙山进行野外调查后选择蓼花剖面开展工作,测试了地质时代和粒度,对粒度结果使用端元分析模型进行研究,探讨该区域末次冰期中晚期的气候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该剖面由湖相-古土壤-沙丘砂等沉积相叠覆堆积组成,形成于末次冰期中晚期(48.8—17.1 ka)。端元分析模型将粒度数据分解出3个不同的粒度端元,不同端元组分在垂向上呈峰谷交替的旋回变化,EM1代表粉砂端元组分,峰值对应湖相和古土壤发育时期;EM2和EM3代表中砂—粗砂端元组分,峰值对应沙丘砂发育期,这些峰谷交替变化的规律指示了末次冰期的季风演变以及气候波动变化,万年尺度上表现为LH10 (48.8—39.9 ka)和LH3~LH5 (28.1—17.1 ka)的冬季风强盛期,分别对应深海氧同位素的MIS3b和MIS2阶段。LH6~LH9 (39.9—28.1 ka)为温暖的夏季风时期,对应深海氧同位素的MIS3a阶段。这些变化与YZ洞石笋氧同位素以及格陵兰冰心有良好的对应,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6.
在对西天山赛里木湖盆地进行第四纪地质调查与5万填图基础上,发现沿该湖泊的不同湖岸阶地上都不同程度地发育了可指示湖面变化的湖滩岩。水准测量结果表明,典型的湖滩岩最常见于高出现今湖面7.1~9.4 m和33.4~39.4 m的低、高两级湖积台地上。对湖滩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进一步揭示,湖滩岩主要由内碎屑、藻团块、陆源碎屑、胶结物和填隙物等构成,胶结物主要为亮晶方解石,夹少量文石,表明赛里木湖周边的湖滩岩为典型的方解石胶结砂屑砾屑岩。湖滩岩样品的U系年代测试结果表明,低、高两级台地上的湖滩岩主要形成于距今24.8±1.5 ka至27.6±1.5 ka和55.4±3.8 ka的晚更新世晚期,大致对应末次冰期间冰阶MIS3阶段早期和末期的相对暖湿气候阶段。湖滩岩及其测年结果指示,赛里木湖最近一期最高湖面出现在距今55.4 ka左右末次间冰阶早期,其后由于气候的干旱化,湖面整体处于逐步下降过程,在相对暖湿期间经历了多次湖面相对稳定期并形成湖滩岩。  相似文献   
67.
《第四纪研究》2014,(1~6)
正《第四纪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四纪研究综合性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第四纪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水平。《第四纪研究》是国内外第四纪科学家发表和交流新成果的理想平台,有良好的国际影响,已成为国际  相似文献   
68.
我国内陆干旱区在末次冰期(含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是否存在古大湖近年来持续存在争论.居延泽是黑河的尾闾湖之一,位于我国典型干旱区,是开展这项研究的理想区域.依据居延泽盆地最低处的JYZ11A钻孔(全孔长61.13m,本文侧重上部27m岩芯),使用石英光释光测年获得3个可靠释光年龄并据此建立年代框架.全孔10cm间距测量沉积物粒度,钻孔上部16.7m以2cm间距测量低频磁化率,本文侧重分析JYZ11A钻孔上部10m的指标记录.综合岩性地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和粒度、磁化率指标记录,并与前人已有研究进行对比,本研究发现末次冰期时居延泽盆地主要堆积棕色冲洪积物和风沙沉积物,早全新世为风沙沉积,中全新世出现浅灰色湖相沉积与风沙交替沉积,而稳定湖泊只在约3ka时才逐渐形成,可能存在多次湖面波动并留下古湖岸堤.因此,居延泽盆地在末次冰期包括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并不存在稳定大湖.居延泽早全新世干涸、中晚全新世湖泊较稳定发育的全新世成湖模式与季风区湖泊演化模式明显不同,而与许多中亚干旱区的湖泊、风成沉积等古环境记录相似,它们可能共同指示了一种有别于中国季风区的全新世区域湿度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69.
地球轨道根数变化与第四纪冰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根 《天文学进展》2001,19(4):445-456
介绍了米兰柯维奇(Milankovitch)天文气候学理论和第四纪地质时期以来冰期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地球上的冰体积具有近10万yr的变化周期,并伴有近4万yr和2万yr的变化周期,它们是由于地球的轨道根数变化导致的气候变迁所致;不同的地球物理资料中均存在上述类似的变化周期,表明气候变迁所导致的变化是全球性效应,证实米兰柯维奇天文理论是基本正确的;对天文气候学理论作了简要介绍,指出了米兰柯维奇天文气候学理论的可能不足,对引起最近百万yr以来的近10万yr气候变化周期的可能天文机制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0.
(鹤地水库位子雷州半岛之北,东经110°11’-110°18’,北纬21°43’-21°59’,横跨广东、广西两省,于1959年10月建成蓄水。水库集雨面积1440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约1900毫米。正常库容11.5亿立方米,年平均水温约22℃,无结冰期,常年养鱼水面积约10.1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