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光照强度对隐藻吸收铁和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条件下,通过深入研究光照强度对隐藻生长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光照强度下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差异,提出了光照强度控制藻细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最终限制赤潮藻爆发性增殖的作用途径.研究表明,藻细胞的生长率与光照强度之间呈指数相关关系;隐藻生长的光饱和值与光半饱和值分别为150 μmol/(m2·s)和47 μmol/(m2·s);在低光照强度下藻细胞的生长率较低,但是藻细胞却需要吸收更多的Fe和P,以及Zn、Mn、Co和Mo等微量元素,在光照强度为10 μmol/(m2·s)时,藻细胞生长率仅为光照强度150 μmol/(m2·s)时的十分之一,而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5倍和1倍.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导致赤潮常在光照良好天气后发生的根本原因提供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
温度、盐度及光照强度对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报道了温度、盐度、光照对海洋硅藻海链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海链藻的适应温度范围比较广 ,从9~27℃都可维持正常生长 ,15~21℃为其适温范围 ;在盐度15~35范围内 ,盐度对海链藻的影响不大 ,在盐度为20时 ,海链藻获得最大的生长率;此外 ,海链藻具有广泛的光适应性 ,在7.5~90μmol/(m2·s)的光照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并随着光强的增加生长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3.
两极地区是地球上地理环境很特殊的区域,低温、高光照和强辐射是其环境的主要特点。冰雪大地的温度从来不超过0℃;由于阳光的直射、冰雪的反射和散射,使得光照强度极高,被称为地球上光照最强的地方。近几十年来臭氧层的破坏日益严重,致使两极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幅增高,一般生  相似文献   
24.
光照和温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的生长及生化组成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实验研究光照、温度对细基江蓠的生长率及生化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照、温度及其相互作用均显著影响以上指标。在该实验条件下 ( 15~ 30℃ ,12 0 0~ 12 0 0 0 lx) ,细基江蓠繁枝变型 ( 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在光照为 10 0 0 0 lx,温度为 2 5℃时生长率最大 ,光照对生长的影响大于温度 ,而且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生长的光饱和点也增高。光强是影响藻红素、叶绿素 a及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比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它与藻红素、叶绿素 a含量负相关 ,与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比率正相关。温度则是调节蛋白质及藻红素 /叶绿素 a比率的主要因素 ,它与蛋白质的含量负相关 ,与藻红素 /叶绿素 a比值正相关。温度和光照对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5.
植物生长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C4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对气候的响应是碳同位素示踪研究的重要任务。观察了典型的C4植物玉米生长过程的碳同位素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在其生长季节里碳同位素组成有明显的变化。不同部位的叶片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不一样,顶部叶片变化较大,下部叶片变化则相对较小。这种变化受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等多种气候要素的影响。同一株玉米,其顶部的叶片δ^13C值比下部叶片要偏正,而且随着玉米的不断生长,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温度和光照强度则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26.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生长及孢子释放的生态因子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考察浒苔属浒苔藻体生长及孢子释放的生态因子条件,确定其各单因子的适应范围及最适范围.结果表明:浒苔藻体生长对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和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分别为 16~40、10 ℃~30 ℃、>9 μmol/m2s、6~10,最适范围分别为 24~28、20 ℃~25 ℃、>18 μmol/m2s、8~9,在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和酸碱度分别为24、25 ℃、72 μmol/m2s、8 的条件下达到最大生长量;浒苔释放孢子对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和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分别为 12~40、15 ℃~35 ℃、>9 μmol/m2s、6~10,最适范围分别为 28~40、20 ℃~35 ℃、>36 μmol/m2s、8~9,在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和酸碱度分别为32、35 ℃、144 μmol/m2s、9 的条件下达到最大释放量.浒苔藻体生长及孢子释放的各单因子适应范围基本相同,最适范围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27.
用溶液培养法对硼和光照与小麦生长发育及结实率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缺硼小麦株高和干物重下降;光照减弱,小麦干物质和株高明显降低。相反较高硼的供给可以增强小麦的抗逆性。缺硼严重影响小麦结实率,甚至导致小麦不结实;在相同供硼水平下,小麦硼积累量随光照减弱而降低。  相似文献   
28.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一株有毒利玛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株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 Dodge),应用小鼠生物测试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对其毒性和毒素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通过多因子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利玛原甲藻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这株利玛原甲藻能够产生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和鳍藻毒素1(Dinophysistoxin 1,DTX1)等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温度为18、21和24℃;盐度为28、32和36;光照强度为2500、5 000和7 500 lx),利玛原甲藻的生长受盐度影响显著(P<0.05),而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利玛原甲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温度和光照强度及温度和盐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利玛原甲藻的比增长率也有显著影响(P<0.05).根据实验结果,这株利玛原甲藻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18℃,盐度28,光照强度7 500 lx.  相似文献   
29.
藻类生长的光照生态辐是指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藻类能生长和繁殖的水平范围,由藻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适宜生长范围和光照强度耐受限度构成。为了定量获取藻类生长的光照生态幅,在室内培养条件下,分别研究了三个温度(18、22、25℃)条件下六个不同光照强度[28.32、55.15、75.06、96.59、111.66和135.75μmol/(m2·s)]对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数和最大比生长率的影响,依据Shelford耐受性定律建立了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光照耐受性模型,并得到了藻类生长的最适光强、光强适宜生长范围和光强耐受限度的定量表达。结果表明:无论是米氏凯伦藻还是东海原甲藻,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在实验设定的光照强度水平范围内,均分别存在一个适宜藻类生长的最适光强Iopt,且当光强IIopt时,藻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均随着光强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而当IIopt时,藻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随着光强的升高而显著减小。此外,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藻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建立的藻类生长光照耐受性模型与Shelford耐受定律较为吻合,并定量得到了米氏凯伦藻在18、22、25℃下的最适生长光强分别为81.48、80.15、79.27μmol/(m2·s);光强适宜生长范围分别为33.11-162.96、32.57-160.3、32.03-158.54μmol/(m2·s);东海原甲藻在18、22、25℃下的最适生长光强分别为79.39、78.19、76.69μmol/(m2·s);光强适宜生长范围分别为31.89-158.78、31.77-156.38、31.18-153.38μmol/(m2·s)。  相似文献   
30.
于婷  戴景峻  雷腊梅  彭亮 《湖泊科学》2014,26(3):441-446
以从南亚热带水库中分离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N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2、16、20、24、28、32℃)、光照强度(6.6、12.4、21.5、30.7、62.9、106.4μmol/(m2·s))和硝态氮浓度(0.5、1、2、4、8、16、32、64、128 mg/L)下拟柱孢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的温度范围(16~32℃)内拟柱孢藻能够正常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4~28℃,在28℃条件下,具有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189 d-1;当温度为12℃时,拟柱孢藻叶绿素a浓度一直降低,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16~32℃).在6.6~106.4μmol/(m2·s)光照强度范围内,拟柱孢藻均呈指数增长趋势,最适光照强度为30.7μmol/(m2·s),其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为0.156 d-1;高光照强度(62.9~106.4μmol/(m2·s))下拟柱孢藻的比生长速率显著大于低光照强度(6.6~12.4μmol/(m2·s))处理组.拟柱孢藻开始指数增长的最低硝态氮浓度为4 mg/L;硝态氮浓度为8 mg/L时,拟柱孢藻达到最大比生长速率(0.155 d-1);当硝态氮浓度高于16 mg/L时比生长速率增加不显著.高硝态氮浓度组(16~128 mg/L)拟柱孢藻的叶绿素a浓度和比生长速率显著高于低硝态氮浓度组(0.5~2 mg/L).研究结果说明拟柱孢藻对温度、光照和氮源均有较宽的生态位,有利于在较大空间尺度上进行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