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王晓欣  姜大膀  郎咸梅 《大气科学》2019,43(5):1158-1170
本文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39个全球气候模式的试验数据,预估了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期全球1.5℃升温背景下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根据多模式中位数预估结果,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情景下,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期全球1.5℃升温分别发生在2034年(RCP2.6)、2033年(RCP4.5)和2029年(RCP8.5)。全球升温1.5℃时,中国年和季节气温平均上升1.8℃和1.6~2.1℃,其中冬季最强。增温总体上由南向北加强,青藏高原为高值中心。年和各季节增温均超过其自然内部变率,区域平均的信噪比分别为3.4和1.6~2.7。年和季节降水整体上在中国北方增加、华南减少;区域平均的年降水增加1.4%,季节降水增加0.1%~5.1%,冬季增幅最大。年和季节降水变化要远小于其自然内部变率,区域平均的信噪比仅为0.1和0.01~0.2。总体上,模式对气温预估的不确定性较小,对降水的偏大,其中对季节尺度预估的不确定性要高于年平均结果。  相似文献   
142.
上海TWP3型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探测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上海TWP3型风廓线雷达系统的基础上,从雷达运行情况、风数据获取率和产品资料分析3方面对该型号雷达探测性能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不同高度层上平均测风数据全年和逐月的数据获取率,发现TWP3风廓线雷达在3km以下具有较高的数据获取率,对于边界层的探测能力要远高于高层,且夏季的数据获取率明显高于冬季。利用风廓线雷达提供的信号噪声比SNR、垂直速度和折射率结构常数C2N等资料分析了一次弱降水探测过程,二次产品可以清晰地反映降水的始末时间,且降水期间探测高度增高2km左右。评估结果表明TWP3型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具有较低的故障率和较好的探测性能,产品资料具有可靠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3.
大气观测数据中常含有噪声,如何减小噪声是大气观测数据应用的基础。本文在传统软、硬阈值函数去噪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阈值函数去噪。首先,运用这三种方法对MATLAB中wnoise函数产生的bumps含噪信号进行去噪,并运用信噪比(SNR)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对去噪效果进行衡量。试验表明,新阈值函数去噪效果较好。最后,用新阈值函数去噪对可降水量时间序列进行处理,并用Kolmogorov熵和神经网络预测来衡量去噪效果。结果表明,新阈值函数同样适用于可降水量时间序列的去噪。  相似文献   
144.
从L2C码的信号结构、多路径效应和信噪比3个方面对实际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的L2C码采用了新的设计结构,其多路径效应与C/A码的多路径效应较为一致,且L2载波的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然后利用L1载波和L2载波分别求解双差模糊度,实验结果说明,加载了L2C码的L2载波和L1载波计算双差模糊度的效果一致,较原未加载L2C码的载波在模糊度解算效率上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5.
基于小波系数相关性的图像去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系数相关性的图像去噪方法。针对自适应去噪方法平滑掉实际信号的不足,利用小波分解系数近指数的衰减特性及同一尺度上各信号分量的相关性分析,对每个小波系数设置不同的阈值,区别对待信号的低频和高频系数,最后重构小波。实验结果表明,从视觉和峰值信噪比(PSNR)上,本文使用的方法优越于全局阈值法。  相似文献   
146.
简要气候的可预报理论和新疆气温长期变化预报性初步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7.
小波变换压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小波变换及其Mallat算法,阐述了小波变换压噪原理,并用其方法对合成地震信号与实际地震记录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148.
南亚、东南亚地区大气环流季节突变的多年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春 《大气科学》1994,18(3):303-309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FGGE-IIIb资料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1980至1988年七层全球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至1988年南亚、东南亚地区由冬至夏大气环流季节突变的状况。利用与这一地区主要天气系统密切相关的某些大气环流指标来描述该地区的季节突变,并根据这些指标的逐候演变、信噪比及候平均环流形势确定了突变发生的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季节突变的多年状况,用多年资料证实了南亚、东南亚地区由冬至夏季节演变过程存在着两次突变,分析了突变方式在区域间、高低层间及年际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9.
为了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使反射同相轴容易被识别和追踪,这里提出了一种应用小波算法及C3相干算法检测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新方法。利用小波算法提高地震剖面分辨率,减少大部分随机噪声,再运用C3相关算法和倾角扫描法检测地震剖面同相轴。应用该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了试算,证明了可行性,然后检测实际地震剖面同相轴,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同相轴品质及连续性都有了明显改善,信噪比增强,分辨率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50.
在利用正交小波对图像进行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不同尺度子分量的小波系数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系数概率密度函数模型,而不同尺度的系数的选择依赖于其父层系数的大小,从而保证在消除噪声的同时保留图像的边缘信息,然后再对图像进行重构。实验证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