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69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邵祖燕教授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总结其临证经验及用药特色。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邵教授治疗便秘的医案,将有效方剂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其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分布、药物功效分类,并进一步进行药物关联、聚类及复杂网络药物组方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医案79则,患者40 例。中药使用频次>50次者的有炒白术、火麻仁、砂仁、厚朴、沉香、熟大黄、槟榔、甘草。药性以平、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多,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药物功效以润肠通便、温中健脾、行气止痛为主。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其用药以炒白术-火麻仁、炒白术-砂仁、火麻仁-砂仁、厚朴-炒白术、火麻仁-厚朴等组合应用最频繁。聚类分析得出3个核心聚类群:桃仁、枳实、厚朴、熟大黄;甘草、沉香、砂仁、白术、火麻仁;党参、槟榔、鸡内金、豆蔻、瓜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其核心药物组合为厚朴、槟榔、甘草、砂仁、火麻仁、沉香、炒白术、熟大黄。结论:邵教授临证治疗便秘,认为其病机主要为脾失运化,肠腑气机失常;治疗以健脾益气、降气润肠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文献数据分析中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月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中药治疗STC的中药组方,运用SPSS 20.0与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及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127篇文献,有效处方130首,使用中药112味,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有24味,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中药为白术、当归、黄芪,中药归类主要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胃、大肠经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常用的24味中药分成9类;通过因子分析可将常用的24味中药分为9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两味药药对主要为当归与肉苁蓉、白术与枳壳;三味药药对主要为当归与肉苁蓉+白术、当归与麻子仁+肉苁蓉;四味药药对主要为白术与升麻+肉苁蓉+当归、白术与枳实+肉苁蓉+当归。结论:中药治疗STC应当注重补益气血,并兼顾滋阴润肠、散寒行气之法,从而标本兼治,正盛便通。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何永恒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何教授门诊诊治的FC患者病案资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对使用药物进行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医案174则,患者174 例。辨证分型频次以气滞秘、热积秘、阴虚秘为主;共涉及中药82味,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者依次为白术、火麻仁、枳壳;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多归脾、胃、大肠经;药物功效频次排名前5位者为补虚、理气、清热、泻下、利水渗湿。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白术、白芍、火麻仁、苦杏仁、枳壳、厚朴、决明子”为核心药物的组方。聚类分析发现5组药物核心组合。结论:何教授治疗FC强调行气导滞、清热利湿为核心治则,确定了“白术、白芍、火麻仁、苦杏仁、枳壳、厚朴、决明子”的核心组方,为临床治疗FC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肠通秘汤联合热敏灸、结肠水疗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采用益肠通秘汤联合热敏灸、结肠水疗治疗,对照组单用结肠水疗治疗,观察2组的排便症状(排便顺畅情况、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大便性质)与中医症状(腹胀、食少纳差、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的改善程度,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43/45),对照组为77.78%(3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排便症状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肠通秘汤联合热敏灸、结肠水疗能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薛莎教授采用“塞因塞用”之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经验。薛教授认为,老年人因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而易发功能性便秘,其中气阴两虚是其发病的关键,因此主张以“塞因塞用”之益气养阴法治疗。临证治疗中,薛教授通过合参药理,巧用经方,固本为基,兼以通导,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总结蒋士生教授辨证施治功能性便秘的临证经验。蒋教授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之证,以虚为主,病机关键是正气不固,邪毒内停。其从整体出发,以治疗脾胃和调畅气机为先,运用健脾益气养血通便法,临床随症加减,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洛哌丁胺对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维持组、治疗组,每组各5只。模型组、模型维持组、治疗组予洛哌丁胺混悬液灌胃,对照组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6 d。造模第7天开始模型维持组继续予洛哌丁胺混悬液灌胃,治疗组灌胃莫沙必利混悬液,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大鼠造模前、造模6d和干预6d后的一般情况、6 h粪便粒数及重量、粪便含水率及大肠墨汁推进率。结果:造模6 d后大鼠出现活动减少,采食减少,毛发枯萎脱落,尿黄,大便数量及含水量减少;模型组造模停止6 d后及治疗组干预后大鼠一般情况改善,采食量、体质量增长,粪便粒数、粪便含水率均增加。各组大鼠6 h粪便粒数、重量、含水量方面,造模6d后,模型组、模型维持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及造模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与模型维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模型维持组、模型组干预6d后与造模6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与模型维持组大鼠大肠墨汁推进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哌丁胺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是一种相对简便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模型停药后可自愈,需用药物维持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青海国土经略》2011,(4):48-48
秋天,雨水开始减少,天气渐渐变干,会产生口干、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同时,在中医看来,肺脏最容易受到燥邪伤害,秋季养生的第一要务就是养肺阴。做足以下四个养生方法,能够缓解秋燥、滋润肺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部全息铜砭刮痧联合“认知-建构主义”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1 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 例)和对照组(3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联合“认知-建构主义”心理干预。连续干预4周后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便秘程度评分。结果: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便秘程度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耳部全息铜砭刮痧联合“认知-建构主义”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黑青稞燕麦营养冲调粉(BHOP)的通便和降脂功能,并应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急性小鼠便秘模型,连续给样14 d后采用小肠墨汁推进试验考察通便功能;采用高脂饲料构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药后检测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利用TCMSP、TCMIP平台收集和筛选组方活性成分及蛋白靶点,使用UniPort数据库预测并标准化活性成分的蛋白靶点;以便秘和高脂血症为疾病背景在GeneCard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将二者进行交集,得到共有核心靶点,在STRING网站中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将PPI可视化并计算degree值;使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BHOP各剂量组小肠墨汁推进率均增加,其中中、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HOP高剂量组CHOL和TG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数据库中共收集到46种活性成分,预测出53个核心靶点、198种GO功能条目和64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BHOP具有降脂和通便功能,BHOP中的β-葡聚糖、熊果酸、槲皮素、亚油酸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白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等靶点介导缺氧诱导因子-1、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发挥降脂和通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