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4篇 |
免费 | 223篇 |
国内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5篇 |
大气科学 | 138篇 |
地球物理 | 386篇 |
地质学 | 448篇 |
海洋学 | 87篇 |
天文学 | 305篇 |
综合类 | 70篇 |
自然地理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97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6篇 |
1965年 | 8篇 |
1961年 | 4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37年 | 2篇 |
192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选择合理的持时衰减关系,利用Monte-Carlo方法,抽取持时样本,根据震级M、震中距R和局部场地土壤条件S以及持时样本,选择符合条件的实际地震波记录,并进行合理的调值,对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强地面运动持时与能量需求参数和累积破坏参数的相关性,发现:幅值、频谱和持时对能量需求参数和累积破坏参数的影响是强烈耦合的,且强地面运动持时对两者的影响比较显著;在选择结构第一模态周期谱加速度和合理的能量需求参数,并分别作为地面运动强度参数IM和EDP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时,要考虑持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993.
传统的AVO正演只考虑了单一界面的反射系数对地震波波场振幅的影响,忽略了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各种传播效应。通过引入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扩散、吸收衰减以及透射损失等传播效应,提出了基于射线理论的水平层状介质多波保幅AVO正演方法。推导了水平层状介质多波几何扩散校正公式,来描述多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扩散效应。通过直接引入复旅行时,而无需借助复速度,建立了复旅行时与品质因子的关系,来描述粘弹介质的吸收衰减。直接求解Zoeppritz方程计算多波的透射系数,用于描述多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透射损失。数值计算表明,几何扩散、吸收衰减以及透射损失对多波振幅的影响是随偏移距变化而变化的,多波保幅AVO正演需要考虑波传播效应对反射波振幅的改造。 相似文献
994.
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比较复杂, 考虑地形放大效应的地震滑坡稳定性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地震动参数. 本文使用自贡地形影响台阵记录到的2008年汶川MS8.0地震主震加速度记录, 分析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阿里亚斯烈度以及90%能量持时随地形高度的变化, 探讨了地形效应作用下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烈度与地震动作用下斜坡稳定性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① 地形场地对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烈度均有显著的放大效应. 地形放大效应较为复杂, 其整体上随台站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水平向的放大效应大于竖直向. 水平向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系数为1.1—1.8, 阿里亚斯烈度的放大系数为1.2—3.3; 竖直向相应放大系数分别为1.1—1.3和1.2—1.7. ② 地形对地震动持时也有一定的放大效应, 但不同高度、 不同分量的放大效应没有显著差异, 其放大系数均约为1.3. ③ 阿里亚斯烈度和峰值加速度均能很好地表征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与地震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与峰值加速度相比, 阿里亚斯烈度综合了地震动的多方面特征, 可以更好地表征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与地震动作用下斜坡稳定性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本文引用超声波地震模拟实验的结果讨论了弯曲界面上折射法地震记录的特征。实验结果指出,当折射界面位于一定的深度时,时距曲线上总会出现由于界面弯曲所形成的“线圈”。而波在“线圈”上各点的强度根据曲面的几何形状而变化。当界面的曲率为零时,“线圈”成为绕射波时距曲线。 当折曲界面出现的落差较小时,使得上下棱的绕射波相迭加,“线圈”上的强度骤增,甚至达到折射波强度的5倍。从而可以根据“线圈”的动力学及运动学特征作出有关曲界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998.
999.
在局域网中使用AboutTime对时软件,建立时间服务器,获取Internet上的标准时间,其它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同时间服务器对时,实现局域网计算机的时间同步. 相似文献
1000.
NCEP/NCAR逐时分析与中国实测地表温度和地面气温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 和国家大气中心(NCAR) 的全球分析资料,不仅应用于气候模拟和预测研究中而且也可作为卫星遥感云检测的初始场资料.通过对2005年NCEP逐6小时全球最终分析资料(FNL)与中国753个台站实测资料的地表温度和地面1.5m高气温进行Cressman插值, 从时次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方面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这一年间NCEP分析值与中国区域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 得到结果: NCEP分析地表温度较观测值普遍偏低, 而地面气温NCEP分析值的空间分布大致表现为在北部地区大于观测值、而南部地区小于观测值;就2005年季节变化而言,NCEP分析值在夏季比冬季符合得好,而在我国东南部比东北、西北符合得好;从时次上看,地温和气温都呈现出随着时次推进(从2时到20时),正值区(NCEP分析值-实测值>0)减弱、负值区(NCEP分析值-实测值<0)加强的趋势;而通过标准化均方根误差的分析,可以知道气温的NCEP分析资料在我国可行性比地温要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