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7篇 |
免费 | 662篇 |
国内免费 | 9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7篇 |
大气科学 | 44篇 |
地球物理 | 431篇 |
地质学 | 2283篇 |
海洋学 | 346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169篇 |
自然地理 | 1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110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54篇 |
2011年 | 152篇 |
2010年 | 158篇 |
2009年 | 137篇 |
2008年 | 141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对兖州煤田红层采动裂隙发育特征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兖州煤田因为红层在横向上的水力联系较好,红层在横向上受采动影响的范围并不小。纵向上,红层或煤系采动裂隙未达百米。红层水位下降,并非一定是冒裂带波及红层导致红层水下泄所引起;红层水位上升,也并非一定是采动作用后期,存在压实现象,使红层采动裂隙闭合,阻止红层水下泄之果。而压力的增减则是红层水位升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12.
针对比利时HADES地下实验室PRACLAY现场加热试验,应用温度-渗流-应力耦合弹塑性模型,模拟现场加热过程中泥岩核废料处置库的水力学响应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就泥岩热、水、力学参数对核废料处置库围岩孔压、温度、有效应力的影响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并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就温度、渗流、应力三场两两耦合作用对处置库围岩水力学响应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泥岩热、水、力学参数中,渗透系数、弹性模量以及导热系数对加温所导致的超孔压的值影响较大;凝聚力、内摩擦角以及热膨胀系数对孔压的影响较小,但会显著影响围岩的有效应力;导热系数对围岩温度场的分布有决定性影响,温度传递的差异会显著影响围岩的孔压和有效应力;不同的热、水、力学参数对孔压、温度以及有效应力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温度、渗流、应力三场两两耦合作用对围岩水力学响应的影响程度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温度场对应力场、温度场对渗流场的耦合效应十分显著,加热后,围岩超孔压的产生以及热膨胀导致的有效应力变化会显著影响处置库的稳定。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核废料处置库泥岩的热、水、力学参数的确定及耦合机制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3.
砂土液化内部应力变化规律与工程液化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对砂土液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水平场地、自由应力场条件下有关地基液化机理与判别等问题的研究。通常将Δu=σz=ΔUmax作为地基土液化的判据,而对工程结构物和场地条件的影响考虑不足。基于当前砂土液化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工程特性,提出了将液化分为理论液化和工程液化。前者主要研究地基土液化的一般规律性问题;后者则针对具体工程结构物而言。其液化标准是以地基土在遭受地震液化时是否会导致工程结构物的破坏为依据。通过对砂土在震动液化过程中内部应力变化规律的理论分析,阐明了水平应力σx或σy对斜坡场地地基土发生侧向液化的作用机理,不能将斜坡场地的地基看作半无限空间体处理,提出了液化膨胀侧扩势Ψ的概念与计算式。指出:对斜坡场地,为避免这种侧向液化流动变形破坏,采取加强可液化土体的侧向约束、缩小偏应力差是必要的。根据工程结构物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提出工程液化的判别准则:(1)可液化土体的地基强度τ降低到工程结构物所允许的强度值[τ,];(2)可液化土体的膨胀侧扩势Ψ增加到其侧向约束强度[τh];(3)可液化土体地基的变形s增大到工程结构物所允许的变形值[s]。 相似文献
914.
K0固结饱和土柱孔扩张问题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K0固结各向异性土体本构模型,将柱孔扩张后周围土体分为弹性区和塑性区,根据柱孔扩张理论和边界条件,推导出K0固结状态下饱和天然土体柱孔扩张问题弹塑性区的应力、塑性区半径以及超孔隙水压力的理论解答。同时,通过算例与修正剑桥模型解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的不同初始固结状态对柱孔扩张后孔周围的应力和超孔隙水压力产生很大影响,采用考虑K0固结诱发各向异性土体本构模型所得到的应力和超孔隙水压力解答大于修正剑桥模型的解答,但塑性区影响半径却明显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915.
勇于面对压力 积极破解难题——辽宁省深入开展废弃地、低效利用地和未利用地普查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2011年,对于国土资源行业来说,可谓喜事多多,7月20日,国务院针对资源问题召开了常务会议,温家宝总理研究部署近期加强土地管理工作。8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会议,集体学习听取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刘守英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关于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的讲解,胡锦涛总书记就此发... 相似文献
916.
异常温压条件下的渗透系数和弹性储水系数是评价深层地下水资源量的关键水文地质参数。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在深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中,沿用浅层地下水的非稳定井流试验求参数所造成的弊端,考虑到深层地下水因埋藏深度很大而形成的异常温压条件,提出了通过实验室测定岩样,水样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孔隙度、渗透率、液体体积压缩系数、粘滞系数等,进而计算深层地下水所处的特定环境中的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17.
滨海地区的围海造陆工程,多以海中泥沙直接吹填至造陆区域。由于吹填土质不均,在加固过程中,易引起吹填土地基沉降、孔隙水压力、土体强度等指标变化的差异性。文中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以及土体指标变化的规律性,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18.
超压封存箱的压力封闭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压封存箱的封闭机制研究是封存箱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倍受许多专家学者关注。深入研究和揭示封隔层的封存机制和异常高压的保存时间对超压成因和油气成藏条件诸多方面的研究都非常重要。已有的关于异常高压的封闭机制研究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观点。静态观点认为:极低渗透率(渗透率10-11μm2)的致密岩层可作为封闭层阻止流体流动,如蒸发岩或经历强烈碳酸盐矿化作用的碎屑岩可形成近于非渗透性岩层从而形成有效封闭;在砂泥岩频繁互层的地层中,气-水两相界面可产生足够大的毛细管压力,而且毛细管压力具有可叠加性,进而形成有效封闭。动态观点认为:在封存箱和封闭层处于连续水相的地质环境中,剩余压力将通过低速扩散方式逐步同其环境压力达到平衡,但由于异常高压通过低渗透岩层(渗透率10-8~10-10μm2)的扩散速度极其缓慢,从而也可使封存系统长期保持超压状态。超压封闭机制的静态和动态两种观点都各自具有事实依据,但具有普遍意义的封存机制可能是气-水两相界面毛细管压力封闭和低速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919.
本文通过钻机在钻进过程中钻孔都有大量的坍塌漏失问题若用水泥堵护则需要灌注的孔段太多,劳动强度大,又浪费材料,影响生产,为此,我们配制了一种低固相(指与粘土加量20%的泥浆相比较的低固相)泡沫泥浆,使其既能起到护壁作用,又能通过降低泥浆比重,减少泥浆柱的压力,造成新的压力平衡来恢复低固相泡沫泥浆的循环. 相似文献
920.
How Well do Existing Indices Measure the Strength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Defin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with a simpleindex has been a difficult task.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meanings of 18existing EAWM strength indices and classifies them into four categories: lowlevel wind indices, upper zonal wind shear indices, east-west pressurecontrast indices, and East Asian trough indices. The temporal/spatialperformance and prediction potential of these indices are then analyzed forthe 1957--2001 period. It reveals that on the decadal timescale, mostindices except the east--west pressure contrast indices can well capture thecontinuous weakening of the EAWM around 1986. On the interannual timescale,the low level wind indices and East Asian trough indices have the bestpredictability based on knowledge of the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and Arctic Oscillation, respectively. All the 18 existing indices can welldescribe the EAWM-related circulation, precipitation, and lower troposphericair temperature anomalies. However, the variations of surface airtemperature over large areas of central China cannot be well captured bymost indices, which is possibly related to topographic effects. The resultsof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 possible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ies of theEAWM. 相似文献